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 暂无资料

全面提升我国水泥生产技术水平 应对水泥生产成本上升压力

——对我国水泥单位成本变动和差异性的分析

更新日期: 2013年11月27日 作者: 周鸿锦 来源: 中国建材联合会 【字体:

  3.技术进步推动人工成本下降

  人工成本不仅取决于员工薪酬水平,更与企业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我国水泥企业人均年薪酬从2003年的1.16万元提高到2012年的5.27万元,而因同期水泥企业吨水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92.3%,吨水泥人工成本从2003年的20.1元下降到2012年的16.6元,吨水泥人工成本比重从2003年的9.7%下降到2012年的5.8%(见图表3)。2003年以来水泥生产新型干法工艺的发展、生产线的大型化、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水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等规模产量企业用工人数减少、人工成本下降。

  4.管理水平提升推动销售和管理成本下降

  2012年,吨水泥销售和管理成本从2003年的23.8元下降到21元,吨水泥销售和管理成本比重从2003年的11.5%下降到2012年的7.3%(见图表3)。2003年以来,随着水泥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一批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水泥企业集团的崛起,使水泥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从而推动销售和管理成本下降。

  5.生产税和利息成本要素比重下降

  2012年,吨水泥成本负担生产税从2003年的18.6元上升到22元,负担利息支出从2003年的5.9元上升到2012年7.7元。吨水泥成本负担生产税的增加是随着水泥产品价格的上涨和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长,而利息支出负担的增加是随着经营规模扩大,资金投入的增加而增长。2003年以来,吨水泥负担生产税和利息支出比重下降。2012年吨水泥成本负担生产税比重从2003年的9%下降到7.6%,负担利息支出比重从2003年的2.9%下降到2012年2.7%(见图表3)。

  水泥单位成本及构成要素差异性分析

  据2012年统计数据分析,吨水泥单位成本最低的广西为250元,其中原燃材料动力成本177元;吨水泥单位成本最高的黑龙江380元,其中原燃材料动力成本240元(见图表6)。吨水泥单位成本最高与最低地区之间相差52%,其中原燃材料动力成本相差36%。

  1.地区之间能耗和人工成本差异

  时至今日,水泥生产仍然没有摆脱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属性。能源资源成本占70%,其中煤电能源消耗成本占40%以上。这种成本属性极易受近年来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影响,全国各地区资源能源条件的不同,以及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人工薪酬水平的不同,各地区水泥企业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使我国地区之间水泥单位成本存在巨大差异。

  ①煤电价格和人工薪酬差异

  煤、电购进价格和人工薪酬的高低是影响地区之间水泥成本差异的三大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持续在每吨200元左右。除此之外,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在每吨500元以下,而浙江、江苏等地则在900元以上,北京因环保对煤质要求高,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也在900元以上。地区之间水泥企业煤炭购进价格差距在2倍左右,如果各地区煤耗水平都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吨水泥煤耗成本地区差距也在每吨40元以上。

  青海水泥企业电力购进价格长期在每千瓦时0.5元以下,新疆、甘肃、山西、内蒙古、四川、宁夏在0.6元以下,而海南水泥企业电力购进价格则在每千瓦时0.8元以上,江苏、吉林、湖北、广西、安徽、重庆、黑龙江、福建、山东、广东在0.7元以上。地区之间水泥企业电力购进价格差距在2倍左右,如果各地区水泥企业电耗水平都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吨水泥电耗成本地区差距也在每吨35元以上。

  各地区水泥企业从业人员薪酬水平与所在地平均工资和生活水平有关。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水泥企业人均年薪酬在9万元以上;新疆、宁夏、黑龙江、西藏、海南在6万元以上;重庆、吉林、安徽、福建、内蒙古、广东、湖北、广西、四川、云南、浙江、河北在全国水泥企业人均薪酬平均水平之上;河南、山西水泥企业人均年薪酬不足4万元;甘肃、青海、江西、山东、辽宁、湖南、陕西、贵州不足5万元。地区之间水泥企业人均薪酬差距在4倍左右,如果各地区劳动生产率都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吨水泥人工成本地区差距也在每吨50元以上。

  随着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能源资源价格有趋同趋势。某地与周边地区有能源资源价格优势,利用低能源资源成本优势发展水泥工业,向周边地区输出水泥产品,而水泥工业的发展,必定拉动当地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与周边地区能源资源价格成本差距将缩小,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各地区水泥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差异

  煤电价格和人均薪酬的高低反映各地区之间水泥企业运营环境的差异,而人均装备水平差别反映了各地区水泥企业资本投入差异,各地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能耗则反映了技术水平发展差异。

  各地区之间水泥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原值最高为150.3万元,最低61.4万元。各地水泥工业人均装备水平与当地水泥厂与粉磨站比例有关,更反映了各地水泥企业技术和资本投入程度。安徽、广东水泥企业人均装备水平超过100万元,黑龙江、山东则刚过60万元,地区之间水泥企业人均装备水平差距接近2倍。各地水泥企业的折旧率和折旧成本除去粉磨比重偏高地区,折旧率最低地区为3.4%,最高为9.5%,相差近3倍;吨水泥折旧成本最低地区为12元,最高为34元,相差也近3倍。

  水泥企业人均装备和折旧成本的地区差别,反映了各地区水泥企业技术和资本投入的差异,因而各地水泥工业技术发展水平也存在巨大差异。吨水泥实物劳动生产率地区之间高低相差4.3倍,吨水泥实物煤耗地区之间最低与最高相差1.7倍,吨水泥综合电耗最低与最高相差1.3倍,粉磨企业吨水泥综合电耗最低与最高相差2.1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