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宏观>资讯详情

向好因素积聚 三季度经济有望稳步回升

更新日期: 2022年08月05日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体: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期。数据显示,与基建投资相关的水泥等建材出货率连续回升,投资增速反弹可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窗口期。数据显示,与基建投资相关的水泥等建材出货率连续回升,投资增速反弹可期。在汽车消费升温带动下,居民消费复苏更加明显。

专家认为,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三季度经济增速将较二季度明显回升,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在扩内需上积极作为,以巩固经济复苏向好趋势。

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从高频数据看,基建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反弹。民生证券监测发现,7月22日至24日,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第6周回暖。华东水泥出货率回升至72%,华南水泥出货率恢复至76%,长三角水泥库存连续6周回落至68.7%。

近期,江西、广西、山东、海南、河南等地宣布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比如,7月30日,河南郑州1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5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杜月表示,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这意味着,三季度将会有一批新上马的专项债项目,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迎来今年以来的高点。

“专项债发行大幅提前,现有基建项目融资充足,预计三季度是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高峰。”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秦泰表示。

除专项债的支持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加速落地,着力解决部分重大项目资本金问题。“三季度,基建投资到位资金较宽裕,为项目落地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财通证券报告认为,资金充裕叠加低基数效应,三季度基建投资有望继续提速。

消费复苏有望加快

除了稳投资再加力,消费复苏也在上演加速度。“在疫情得到控制的背景下,促消费政策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消费将迎来较快恢复。”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表示。

交通流量的变化与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消费等经济指标走势的关系尤为密切。交通运输部8月4日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显示,7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77条,运营里程906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295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9.5亿人次,进站量11.8亿人次。7月,客运量环比增加1.7亿人次、增长9.55%。陈兴说,从7月来看,一线城市拥堵指数同比增速转正,意味着经济整体恢复态势较好。如果疫情导致的交通流量约束能够减缓乃至解除,消费将进一步恢复。

大宗消费方面,住房消费正在转暖。中银证券报告显示,7月最后一周,其监测的30个大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继续环比回升。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7月,其监测的10个重点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上升2.01%。

此外,汽车消费加快恢复。中银证券宏观分析师陈琦表示,7月最后一周,国内乘用车批发、零售销量单周同比增速分别达47.0%和25.0%,较前一周小幅反弹。在促消费政策支持下,三季度汽车销售有望迎来较快增长。国泰君安报告认为,结合以往政策周期带来的销售弹性看,预计下半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为13%至19%,其中三季度增速有望达到20%。

从整体看,三季度消费将保持强势复苏势头。“一方面,在政策助力下,车市热度不减,汽车产销表现良好;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人员流动持续恢复,线下消费显著好转。”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

经济增速料显著抬升

在基建投资提速和消费加快恢复共同推动下,三季度经济将稳步回升。秦泰表示,下半年经济将在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发力、消费恢复等共同推动下重回5.5%的增长。

中信证券报告认为,受益于政策效应不断释放,投资、消费增速将继续回升,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将较二季度显著抬升。陈兴表示,三季度经济增速将显著反弹,整个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明显超过上半年,全年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将保持较高水平。

从稳增长政策看,专家认为,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需求上积极作为,仍是政策发力重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政策更加注重统筹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着力点转向更大力度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