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继往开来 不断超越 勇攀全球水泥行业新高峰

更新日期: 2017年10月20日 来源: 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字体:

    值此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海螺水泥迎来了公司成立及境外上市20周年华诞。从1997年至今,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在行业协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部门、社会同仁和广大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经走过了辉煌的二十个春秋。

    二十年来,在历届班子特别是在以郭文叁同志为班长的班子带领下,公司抓住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团结带领全体海螺人以“团结、创新、敬业、奉献”的精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将海螺水泥打造成为在全球水泥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上市公司,在中国乃至世界水泥发展史上创造出了令人赞叹的“海螺奇迹”,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20年,是高歌猛进,规模与影响快速突破的20年

    不论市场形势风云变幻,公司始终本着对“做大做强水泥主业”的执着追求,不断构建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如今的海螺水泥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已双双突破1100亿元大关,水泥、熟料产能分别达到3.13亿吨、2.44亿吨,较成立之初分别增长了107倍、22倍、65倍、49倍,已连续13年跻身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和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荣获福布斯年度亚洲最佳上市公司,规模、质量、效益均位居国内外同行业前列。在世界著名水泥评议机构之一的ICR杂志评出的世界水泥6强榜中位居第二位,并且获得了业界最高的穆迪A3、标普A、惠誉A-的国际信用评级。《世界水泥》杂志给予的“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评价更是享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过去的20年,是高瞻远瞩,转型与发展提速加力的20年

    以宁国水泥厂为起点,公司较早地实施了“T”型发展战略,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海螺模式”;2003年,实施“立足省内、巩固华东、拓展华南、开发西部、走向全国”的发展战略,以星火燎原之势引领公司实现了大发展、新跨越;从2011年开始,公司顺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抢抓“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率先调整国内产业布局,实施国际化战略,快速落子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子公司从初期的3家发展到140家,范围遍及全国18个省、市、区和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了从一个山区工厂向特大型跨国水泥企业的华丽转身。

    ——过去的20年,是开拓创新,科学技术与体制机制加速变革的20年

    公司始终以振兴中国民族水泥工业为己任,注重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国产化示范线、第一条日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第一个产能超千万吨级的熟料生产基地,第一套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第一套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开辟了我国水泥行业项目建设低投资、装备国产化先河。目前已在国内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广东阳春兴建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单产规模最大的4条日产12000吨生产线,首创的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名列中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列入我国水泥工厂的建厂标准,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合作开发的世界首例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荣获联合国蓝天奖,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结构调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公司自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始,坚持深耕资本市场,通过发行A股、定向增发,累计从资本市场获得了超过180亿元资金,为各阶段战略规划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打造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完美结合的成功典范,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向市场经济下的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型。正是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公司从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回顾过去,海螺水泥的昨天因创业者们的奋斗而厚重沉实,面对现在,海螺水泥的今天因我们的锐意进取而精彩恢宏。目前,公司经营发展蹄疾而步稳,水泥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经营利润迈上新台阶,产业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智能工厂、“碳捕捉”等节能环保新技术亮点纷呈,被有关媒体赞为“亮丽开局十三五”,真正做到了以优异业绩向公司20周年华诞和党的十九大献礼。

    发展无止境,攀登又一峰。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和水泥行业形势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渐次释放,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宏伟画卷波澜壮阔,“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科技浪潮汹涌澎湃。值此难得而关键的发展窗口期,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承继海螺水泥的历史优势积淀和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既有基础上,围绕“2020年实现汇总收入1700亿元”目标,实现更新、更高的突破,进一步扩大在全球水泥行业的影响力。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深化国内资源整合、国际化发展和全产业链扩张三大战略,实现企业多元性、高质量的规模化发展

    我们将从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主动担当,负重致远,发挥好大企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竞合,维护好当前来之不易的市场形势和经营秩序,促进水泥行业和谐发展,争做维护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模范生。

    我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国内资源整合战略,积极探索与行业大企业、地方上市公司以产能互换、租赁托管、交叉持股、联合销售等方式进行产能合作、资本合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循环;我们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资源整合,提高整体运营质量,巩固企业综合竞争优势,争做引领水泥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我们将积极抓住经济全球化进入资源深度整合的契机,加快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布局,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产业全球化发展,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水泥行业之林。

    我们将以水泥生产为轴心,积极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和产业链协同发展,依靠水泥主业综合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大力实施骨料、商混、装配式建筑、物资供销贸易整合、水泥装备制造等水泥相关产业链扩张,将经营业务范围延伸覆盖至全产业链,形成广度与深度兼备的企业价值链,努力打造拥有完整产业规模的企业航空母舰。

    ——我们将以更加高效、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双轮驱动”,加速企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我们将加快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力度,加快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建设和推广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加快研发和运用产业发展最前沿的节能环保新技术,大力运用“两化融合”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以技术进步、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以转型升级获取新的发展红利,实现历史新跨越。

    我们将借助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东风,在现代股份制公司治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我们将探索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搭建企业与员工新的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活力;我们将在保持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市场活力的同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在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引入内部巡察、效能监察、日常审计等内控监督举措,保障企业行得快、走得稳、跑得远,努力开创企业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新局面。

    20周年华诞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又是满怀豪情的新起点。对此,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唯有不忘初心,续写“海螺奇迹”的新华章,唯有将振兴中国民族水泥工业的大旗插向新的高度,唯有将不断突破、勇于超越的精神力量变成海螺水泥的美好未来,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的重托,无愧于员工的厚望,无愧于市场的期待。

    让我们全体海螺人携起手来,在攀登世界水泥行业新高峰的征程中铸就殷实的丰碑,谱写璀璨的未来,共创海螺水泥更加美好的明天!

    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海螺水泥董事长 高登榜

    2016年6月,缅甸海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开业揭幕。

    1997年10月,海螺水泥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创了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

    2009年12月,海螺水泥荣获福布斯2009年度亚洲50家最佳上市公司第五名。

    2011年6月,安徽省国资委、海螺集团与印尼工业部签署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

    2015年4月,老挝前副总理宋沙瓦见证万象水泥项目合作协议签署。

    2017年7月,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州长莫洛佐夫到访海螺集团,双方协商加快推进项目。

    2016年10月,马德望海螺融资框架协议在柬埔寨金边签订。

    2015年1月,在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的见证下南加海螺林地证许可批文颁发。

    1995年10月,海螺水泥重组的第一家公司铜陵海螺挂牌。

    1985年4月,宁国水泥厂庆祝生产出第一批合格水泥。

    1996年10月,重组白马山水泥厂。

    1999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王太华视察荻港海螺建设现场。

    2008年,先后与重庆忠县、四川达州市、广元市签署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资协议,支持震区灾后重建。

    2000年,“T”型发展战略沿海重要布点——宁波海螺扩建工程开工。

    拥有两条日产12000吨、四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的特大型水泥生产基地——芜湖海螺。

    海螺在海外投成建产的首个实体项目——南加海螺。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