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项目操作存在三大风险需警惕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27日
      很多公司在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或减排温室气体时却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难道是天上掉馅饼?对此,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不仅如此,有些公司也难以理解。朱京京说,天擎动力最初推销CDM项目时,很多公司都不信,以为他们是骗子。

  那么,CDM项目究竟是不是天上掉馅饼的买卖?难道外国购买方心甘情愿来中国扶贫?潘家华表示,外方购买减排额度是利益驱动的,在减排义务的压力下,发达国家在国内减排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所需的成本为80美元,而通过CDM所需的成本只有7-8欧元,减少了80%以上。此外,发达国家还可以通过CDM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设备,扩大了市场。

  Alex Westlake表示,CDM并不是“免费的午餐”,CDM中有一个“额外性”的概念,即CDM资金帮助项目业主克服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障碍,因而,该项目的减排量在没有CDM的情况下难以产生。国家发改委、第三方和联合国CDM理事会将会严格地审查这一点。

  因此,CDM的第一个风险是审批程序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Alex Westlake认为如果CDM项目遵循已有的方法学并具备额外性,项目的风险不大。但他也承认存在政府审批的风险和联合国注册的风险。CDM项目必须要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经过多个机构审批,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需要3-6个月时间,复杂的审批程序可能会给最后的结果带来不确定性,而不论结果如何,前期的设计、包装等费用至少需要投入10万美金。而且由于“额外性”的要求,大多CDM项目并不是副产品,而是要投资后才能卖减排额,这些投资在审批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可能打了水漂。

  CDM的第二个风险是恶性价格竞争。现在CDM基本上是买方市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弱。随着大家对CDM的逐步认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市场中成为供给方,那么,减排额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预期的收益将会大幅度缩水。“如果国内企业一哄而上,价格大幅度跳水,你说岂不是连投资成本都收不回来?”朱京京说。记者发现,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项目由截至今年4月6日的25个增加到截至今年5月12日的46个,进而增加到截至今年6月16日的51个。看来,朱京京亦非杞人忧天。

  第三个风险是未来政策的变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不必履行《京都协议书》的减排规定,但2012年以后呢?还得看到时候的谈判结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排放总量的硬约束下,中国的减排压力肯定越来越大。环保局有关专家表示,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CDM净买方。如果CDM项目建成了,国家不准卖,那企业肯定是“得不偿失”。

  对于手握投资者血汗钱的上市公司而言,要警惕上述三大风险。否则,馅饼有可能变成陷阱。

  由于“额外性”的要求,大多CDM项目并不是副产品,而是要投资后才能卖减排额,这些投资在审批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可能打了水漂。

  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议价能力弱,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市场中成为供给方,减排额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预期的收益将会大幅度缩水。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不必履行《京都协议书》的减排规定。而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最终会成为CDM净买方。如果CDM项目建成了,国家不准卖,那企业肯定是“得不偿失”。

来源:中国证券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