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的最好形式

来源: 来源: 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8日

    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有什么不同?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话题也已经谈了一年多,然而究竟什么才叫做“混”,为什么要“混”,谁可以“混”,以及在什么范围内“混”仍旧是一个莫衷一是的问题。

    如果弄不清楚这个问题,恐怕众多中小企业面对国有企业抛过来的橄榄枝,仍旧是心存顾忌,毕竟,20年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时,作为民营企业就是积极参与者,但是最终留下了诸多问题。

    11月1日,在央视“2014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讨论中,分别来自国资委、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国企中国建材和民企格力集团的四方代表,“混”在了一起,站在各自的角度,对他们所理解、所认识以及正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各抒己见。

    最终目的是市场化

    什么才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恐怕是所有国企和民企都迫切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根据我所调查的单位,我觉得应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顾名思义,混合所有制就是把不同所有制混合在一起,实现资本的融合,相对来说这个不容易,但是也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第二个层次,真正达到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发挥各类不同所有制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句话的实现才是最困难的。”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这一年来和全国多家上市公司就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

    “看了很多已经有混合所有制的一些公司,实际上就是看他本身有没有实现转变机制,只有资本的融合是不够的,而真正发挥了各种所有制的优势,这才是我们所要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王建宙说道。

    “混是双向的,不是你想混就能混,人家得愿意跟你混。我觉得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建材不光解决了思想问题,还解决了大家一起混的路径方法的问题。”作为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当时操刀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市,去和民营企业混合,在这里面找到资金,搞到动力,而接下来的就是整合。

    “从我们的资本情况来看,现在是220亿的国有资本,混了440亿的社会资本,用这660亿的资本,翘动了3600亿的资产,得到了2500亿的收入。如果我们这家央企不去混,不去上市,不去搞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还是按照过去传统的国有企业去做,就看不到今天的中国建材了。”宋志平现在回想起来,也说不上当时是谁的意愿更加强烈一点,总之彼此之间都有需要,相互喜欢。

    “可能对于‘混’这个字,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是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全面实现市场化。”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

    然而,说不上混合了之后就一定意味着变得更好,这似乎不是一个必然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王建宙认为,还是需要解释清楚混合所有制和上市公司的区别,尽管多数人认为上市公司特别是国企上市公司就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了。

    “当时中国移动上市的时候,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融资,另外一个就是改变机制,希望通过上市来改变机制。目前来看,我们达到了这个目的,中国移动通过上市,通过股权的多元化,吸收了各种股权的优势,也建立了规范的机制。”王建宙说道。

    也正是基于当年主持中国移动的股份制改造,让王建宙在担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后走访其他上市公司时发现,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但是他们只是实现了一种股权的变化,只是一种财务投资,没有在机制上实现很大的变化。“所以,从我调查的结果来说,改变机制是实现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王建宙强调。

    “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首先是转换企业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还是机制不活;第二个目的是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第三个作用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来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认为,混合所有制不再是把民企国有化,也不是把国有经济私营化,而是相互融合成一种新的形态。

     交权给职业经理人

    “混合所有制有很多形式,但是我认为上市公司是非常规范的一种形式。”王建宙认为。

    王建宙在对上市公司调研中,曾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到国有控股公司里面去,但是就是有些不放心,担心进去以后作为小股东没有发言权,最终被绑架。

    “有时候我想要挑选我信得过的CEO或者董事长,一定要对他了解的,绝对信任的这种人,我才能够投资,但实际上你靠信任一个人来作为确保重要投资者利益的一种保障,这其中是有很大缺陷的,因为人都是会变的。另外,你对这个人该怎么判断,也很难说。”王建宙认为,只有通过上市公司这样的一种制度来保证,因为上市公司就是为了确保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才设计了董事会、独立董事等非常严格的制度。

    说到这里,让王建宙想起他曾经去上海一家上市公司调研,作为一家国有资本的公司,也引进了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进来,而双方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也不用你现有国有企业的人,也不用我基金的人,我们从社会上去聘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出乎意料的是双方都同意,小股东觉得非常公正,大股东也很愿意。”

    “职业经理人,我觉得想法非常好,但是我觉得有多少是真正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坐在一旁的董明珠提出疑问。

    而这个问题王建宙的调研当中也曾遇到,职业经理人在哪儿,职业经理人怎么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有一个民营企业的投资人,他说我连自己家里的侄子都不相信,怎么相信别人?”

    “未必从市场上来的就是一个职业人。我在企业里面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方法有很多种。我觉得把这个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标签,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条件,符合这个标签,非常重要。”董明珠认为。

    而在宋志平看来,“职业经理人跟企业家又不一样,企业家往往是创业者,是可遇不可求的,打天下的往往是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是要我做,我给你做好;企业家是我要做,会有冲动。这可能是不同的人。”

    同时,在股权结构的设计上,宋志平认为一股独大的公司固然不好,但是也不宜把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我感觉做一个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应该有几个主事的,有几个股东,同时,剩下可以涉及一些散户,这个东西我觉得完全能够组织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