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精心建设水泥博物馆 努力打造文化传承基地

来源: 来源: 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3日


    北京金隅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以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打造“琉水”百年基业为目标,以建设国内首家水泥博物馆为载体,全力打造企业文化传承基地,将企业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现在干部职工和世人面前,教育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几代“琉水”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拼搏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为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为集团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做贡献的积极性。

    一、建设背景

    “琉水”始建于1939年,至今已有75年的悠久历史,是北京市第一家水泥企业,也是我国早期成立的水泥企业之一,被业界人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之一。75载风雨砥砺,75载春华秋实。“琉水”由解放初期的年产不足3万吨的小厂,发展壮大成为今天水泥产能350万吨、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技术服务产业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生态友好型现代化的大型水泥企业。75年的发展历程饱含了一代又一代“琉水”人锐意进取、拼搏奉献、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凝聚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市委市政府和集团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与大力支持。

    2010年大年初一,蒋卫平董事长到“琉水”慰问职工并检查指导工作时作出重要指示:“琉水”要全力打造成为集团“水泥生产科研基地、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承基地”,为集团特别是水泥板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认真领会贯彻董事长的指示精神,“琉水”领导班子全面分析了在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琉水”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在厂区绿地上建水泥文化园,在废弃的立波尔窑旧址建水泥展览馆,倾力打造企业文化传承基地,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我们建设水泥博物馆还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琉水”70多年的历史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这一代人再不去抢救、挖掘,它将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湮灭,这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二是金隅文化在企业落地生根的实物体现。作为集团历史最悠久的企业,我们有责任当好文化传承的排头兵。三是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心声和愿望。大家纷纷要求建设一座水泥博物馆,让历史告诉未来,让优秀企业文化传承下去。

    二、建设历程

    建设水泥博物馆是一项涉及面广、收集物件资料繁杂的工作,我们在建馆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诸多困难。一是年代久远,时间跨度大;二是各种资料、物件匮乏;三是尚无先例可循,经验不足。

    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畏惧,而是迎难而上。首先,领导班子统一思想。为建好博物馆,我们成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使建馆工作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其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大家意见,集思广益,发动干部职工献计献策,使建馆工作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多方搜集探寻文物资料,征询专家意见,审慎确定设计、施工方案。在搜集文物资料过程中,负责筹建工作的同志,多次召开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登门家访、张贴告示征集文物等多种形式,足迹踏遍京内、京外,走访曾经在“琉水”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了解情况,获取文物、图片等资料。第四,在博物馆方案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集团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及北装公司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也积极参与到博物馆建设工作中来,特别是一些离退休的老同志,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珍藏的文物无偿捐赠给企业。

    在集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干部职工以及建设者的努力,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确保了建馆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于2011年7月1日对外开放,向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展出内容

    水泥博物馆是由水泥文化园和水泥展览馆两部分组成。水泥文化园即在厂前区将“琉水”服役几十年乃至服役近百年的老旧机械设备等进行室外陈列,沿厂区道路构筑起近千米的水泥文化长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泥文化景观。其中有19世纪末的“老虎口”(破碎机)、建厂时期从日本移来的昭和或大政年代车床、水泥磨、生料磨等、有上世纪70年代初的潜孔钻、挖掘机、卸车机、蒸汽机车等,还有一些“琉水”自制设备,水泥文化园展示出了不同时期水泥机械设备,是我国水泥装备制造业近一个世纪的缩影。水泥展览馆建在废弃的立波尔窑窑头,观众可以触摸当年的操作台模拟操作,还可以走进窑筒体内感受“水泥熟料是怎样炼成的” ,感受当年镶砌耐火砖的劳动场景。馆藏文物文献全部为原始历史资料,日本建厂时期的契约,国民政府接管工厂时的档案文献,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家到厂视察的珍贵照片,当年人拉肩扛运物料用过的编筐,手摇式计算器等等文物文献丰富多彩;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琉水”承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性能最先进的沙特SCC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国内首条垃圾飞灰处理中试线等内容分别通过图片进行了展示。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水泥博物馆,生动翔实地勾勒了中国水泥工业百年演进的轨迹。它不仅是“琉水”发展的见证,是金隅集团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见证。

    四、效果与反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提出了“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蒋卫平董事长对琉水 “三个基地”的定位,为“琉水”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博物馆建成开始接待观众以来,在职工中、集团上下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公司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进行参观。我们还将参观博物馆作为党团活动日的重要内容和新职工入职的第一课。很多离退休老同志参观后他们感慨万千,有的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看了厂史展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个博物馆建得太好了!许多已至耄耋之年的老师傅、老领导在一幅幅照片和实物前久久不愿离去。许多年轻职工在工余时间,自发的来到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当他们第一次看到老前辈们为建厂所留下的各种印记、证件,布满几代人所获得的奖状的墙壁,不加修饰的老物件等等,都为之震憾,心灵得到了净化、升华,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集团各级领导、系统内多家企业有北水这样的兄弟企业,也有兴发、顺发这样新加盟的外资企业,还有金隅物业等系统内企业以及外省市水泥企业的朋友纷纷来公司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

    五、下一步设想

    “琉水”领导班子在重温董事长对“琉水”打造“三个基地”要求的基础上,就博物馆的后续建设,进行了思考,并将进一步完善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展馆内文物和资料的分类工作,将保存在档案室的资料、奖牌、奖杯和尽可能多地收集到的文物文献充实到展馆内,丰富馆藏内容;二是尽快完善室内影音系统,特别是增设多媒体设施,实现资料、文件的信息化;三是对立波尔窑、窑尾厂房、生料磨车间进行整理,以水泥生产工艺线为整体、全方位展示水泥生产过程,供观众深度观摩、体验。四是完善规范博物馆的解说工作,完善解说内容,并从职工中选拔熟悉企业历史、表达能力好的人员担任讲解工作。五是将金隅水泥板块快速发展的成果进行展示,充分展现金隅集团跨越式发展的辉煌成就。努力将水泥博物馆建设成为集工业遗址保护、企业文化建设、水泥工业旅游等于一体的文化传承基地。

    集团和企业的跨跃式发展必然伴随着企业文化的繁荣,企业文化的发展必将推动集团和企业攀登新的高峰。我们要在中国水泥协会及集团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为集团早日跨入世界500强、为中国水泥工业健康发展,打造百年基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