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趋势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16日

      2007年我国必须要掌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避免内需下降和外需下降“双碰头”。

      吸引外资将进入新阶段

      200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603亿美元,同比下降0.5%,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2006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26亿美元,同比下降1.5%。

      从周期性因素来看,导致外资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加快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使部分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二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各国吸引外资力度明显加大,国际引资竞争加剧;

      三是国内产业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的政策力度加强,以及“两税”合一的持久争论,对外资带来一定影响;

      四是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造成出口型企业的市场风险加大,一些外资企业推迟项目投资。

      而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利用外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是1979-1991年,外资规模很小,共计利用外资233.5亿美元。

      第二阶段是1992-2001年,外资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数量连年增加,2001年达到468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2002-2004年,外资高速增长,加入WTO后的第一年(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并于2004年突破600亿美元。但进入2005年以后,利用外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上面提到的周期性因素以外,还有以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资金总量短缺的局面已经结束,融资环境也大为改善,对外资需求的紧迫性已大大下降;

      其二,国内市场准入不断放松,民营资本不断壮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外资企业的盈利空间在缩小;

      其三,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的跨国融资有较快发展,如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都成功进行境外发行股票,一些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在境外融资,合资已不再是引入国际资本的惟一手段。

      可以说,我国利用外资已经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而是进入了平稳、低速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总量继续增加,但增速很难超过两位数;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长将快于制造业部门;并购投资方式将继续增加,尤其是东部地区以节约土地资源为主要目的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将会有明显增加;单位项目投资规模持续上升,大型投资项目将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型公司将明显增加;以适应当地市场和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研发投资也将加快增长。

      国际收支在宏观调控目标中的地位将上升

      受贸易顺差急速增长和资本项目顺差增加的共同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表现为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增长过快。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9879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690亿美元,基本呈直线上升。

      国际收支大幅顺差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民币市场汇率升势不减,升值预期增强。10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又突破7.89元关口,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同时,在离岸市场上,1年期美元对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也呈升势。

      国际收支大幅顺差还掣肘宏观调控,大幅顺差带来的外汇占款使得央行不得不投放基础货币,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多,增大本外币政策协调难度,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还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传统上,国际收支平衡在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但由于当前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已经非常严重、负面影响已经很大,持续时间也会较长,国际收支平衡在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中的地位将会上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可能成为主要调控目标。

      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方法包括汇率调节、收入调节、税收调节、利率调节等。

      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出台的政策措施应该是融合这些方法的“组合拳”,而税收、汇率等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将有新的思路。另外,从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可以看出,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将是今后我国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这种途径一方面能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另一方面还通过投资替代出口,减少和转移贸易顺差。这同时也意味着,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将会加快。

来源:报告在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