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集团:适应新常态 谋定新战略 推动转型升级迈向深入

来源: 来源: 中材集团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

    过去的一年里,建材行业在市场优化和政府调控的双重洗礼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前路依旧荆棘满地,我们须得真抓实干、步步为营,方能走出困局。中国中材集团在不断探索中将“走出去”等战略落到实处,从实践中找到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本期刊发《适应新常态 谋定新战略 推动转型升级迈向深入》供行业同仁参考。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并非建材行业新命题,但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内涵和认识,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新的定位和描述,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建材行业能够把“旧命题”解出“新答案”的重要思路。

    中材集团自发展初期以来始终秉持企业利益融于行业利益、行业利益基于企业利益的发展理念,积极把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每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中材加快以“传承、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转变发展方式,创新经营战略,走出了一条“全球运营、创新驱动、资源优化、生态和谐”的内涵式发展新路。

    一、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

    (一)深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互动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药方之一,就是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投资合作,优化制造产地分布,消化国内产能。近两年来,随着建材行业产能新增,产能利用率一年比一年走低,行业总体利润趋向下滑。但受到过分乐观的市场预期,以及一些地方政绩观等因素影响,仍新批了许多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求,缺乏各种建筑材料,缺乏发展建材工业的人才和技术,因而实施“走出去”战略既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减少国内的资源浪费,又能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技术资源短缺、产品紧缺的现状,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的发展分割局面,使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布局更加合理。

    过去十几年,中材集团始终把“走出去”作为业务增长和自身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截至2014年,中材集团水泥技术装备工程服务业在境外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了总收入的50%,有75%的订单来自海外。得益于中材集团的“走出去”,中国已经从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的进口国变成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的出口国,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连续7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中材集团通过深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持续提高了国际资产和业务比重,立足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积极推进了新的战略布局。以业已形成优势的技术装备工程业为先导,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提升。成熟商业模式向相关多元领域的外延发展不断加快,从稳居全球首位的水泥生产线EPC业务向钢铁、发电等多个工程领域的总承包业务不断延伸;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水泥技术装备研发制造向采矿、输送等装备制造领域不断拓展。

    在通过产品、技术以及服务“走出去”打下稳固桩基后,中材集团积极开展了对具有品牌影响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渠道能力的国际或区域知名公司的并购,本土化资源运用和属地化运营的能力显著提升;与国际、国内业内知名企业的实质性合作进一步加强,采用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共识已基本达成。

    2013年,中材集团1.5亿元并购印度LNVT公司,2014年, 8亿元收购德国Hazemag公司,并购使中材集团成功成为世界优秀公司的控股股东,并因此搭建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端的平台来参与资本的国际运作以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时,中材集团所属中材国际的运营中心将移至海外,将人力资源以及资产逐步国际化,将国际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研发力量吸引至中材集团的队伍。

    中材集团“走出去”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让中国的技术和服务扬名海外,反过来也刺激了中材集团的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以及服务品质的不断升级,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从而促进转型升级,实现了“走出去”、“走进去”的既定目标。

    (二)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通过节能减排助推转型升级。

    新世纪以来,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2001年的128条,发展到2013年的1700多条,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经占到总产量的90%。在中国水泥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中材集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中材集团是我国具有自主产权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开创者。其次,中材集团在降低生产线投资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集团实施的总承包项目,工期不断缩短,吨投资额不断降低,出口生产线装备国产化水平全面提高,推动了我国水泥工程服务业的产业升级。

    中材集团一直致力助推我国水泥工业的节能环保进程,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力度,坚决关停装备技术落后、污染重、耗能高的生产线,对于新上的水泥生产线都配备余热发电装置。此外,中材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体系、平台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着手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培育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造驱动新一轮发展的引擎。中材集团加强水泥生产技术研发,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技术、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原料技术、余热发电等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领域,取得了一批先进成果,并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由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且成效显著,中材集团连续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称号。

    2014年,中材集团带头履行节能减排降碳的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节能、节材、节水活动,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加快实现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低碳化,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减排低碳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旗下水泥企业全部实施了技术改造、脱硝改造、清洁改造,并大力推进了循环经济项目。

    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材集团在熟料产量同比增长16.08%的情况下,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0.32%。

    (三)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水泥产业高效发展。

    深受产能过剩及重能耗重污染之害的水泥行业一直在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国家严控水泥产能过剩、力推节能减排的情况下,水泥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将“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生产线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线的建设”作为建材工业发展重点之一。除去减少原料消耗成本、向上游拓展延伸外,水泥企业向下游混凝土领域发展也符合国际水泥发展的先例。

    水泥企业向上游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原材料及成本之困,保障水泥生产能在低成本模式下顺利进行,随着上游煤炭产业的整合度逐渐提高,水泥企业收购煤矿的空间越来越小。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成为水泥企业降低成本的首选。

    中材集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自主研发利用水泥窑安全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弃物技术,目前已经成功运用于溧阳中材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及广州越堡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等项目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仅符合节能减排要求,更是解决原材料及成本之困的重要方式,水泥作为一种高耗能产业,受上游原燃材料价格影响很大。随着上游煤炭产业的整合度逐渐提高,水泥企业收购煤矿的空间越来越小。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成为中材集团降低成本的首选,也是向上游延伸产业链的迂回变通之道。

    此外,中材集团旗下水泥企业积极向下游混凝土、骨料行业延伸,优化产业布局。从2009年开始,宁夏建材先后并购了三家混凝土企业;天山(286.67元/吨,0%)股份已拥有商混企业16家,产能达1300万方;中材安徽、青铜峡水泥、银川水泥等都完成了骨料生产线的建设。

    二、中材集团做好转型升级纵深转折的战略思路

    (一)从发展的历史阶段看。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在稳增长的过程中调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和长期积累的风险,将成为主旋律,中材集团将采取有力措施,引导集团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

    (二)从发展模式看。依靠金融杠杆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材集团将转向精益管理和价值管理模式,持续提升管理,调整优化结构,增强竞争能力。

    (三)从创新驱动看。中材集团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体系、平台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着手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联合攻关力度,培育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打造驱动新一轮发展的引擎。

    (四)从产业体系看。立足现有优势、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工程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业,加大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加强资源协同,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聚集资源、开拓市场,形成中材集团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国际化发展,通过技术装备工程业“走出去”的基础和经验推动水泥制造业、玻纤业及风电叶片领域的海外发展,境外矿产勘查和工勘施工也要有新的拓展。

    三、对建材行业转型升级转折性突破的思考建议

    (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要引导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更多地引导投向新兴产业和新型材料产业,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传统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现有及未来拟建设的水泥生产线的配套处置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脱硝改造,加大节能降耗效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两个二代”研发、加快兼并重组,不仅要在行业里要求遏制传统产能、发展新兴产业,还要主动敦促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方式。

    (二)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促进转型升级。

    建材企业走出去要做到四个国际化,一是要资本国际化,要多方面扩展融资渠道,争取大额资金扶持,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到国外投资经营企业;二是视野国际化,要有明确的国际投资战略,认真研究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风俗等具体情况,做好整体风险防控的预案;三是管理和市场的国际化,注重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管理体系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四是技术国际化,技术研发标准要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针对“走出去”的目标国家研发适合当地的产品和技术,将最适合的产品和技术带出去。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使资源配置更具效能效率。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人资本和各种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作用的理论和机制的形成,决定了建材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所有制结构和产业资本的组合方式将发生变化。行业内企业的股份改革和重组兼并将是今后的重点,坚定地推进改革,可以发挥不同资源的优势与效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