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杂志社深入海螺调研采访

来源: 来源: 海螺水泥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8日

    为研究“海螺现象”,揭密海螺发展的“竞争力”,2015年5月21日-23日,《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副总编韩翠瀛率专题报道组来海螺调研采访,分析研究“海螺超强竞争力”的现象及其成因,探寻海螺集团稳健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规律,为当前中国建材行业的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22日上午,双方在海螺国际会议中心582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中国建材杂志社社长秦春雨,副总编辑韩翠瀛、期刊中心主编谭俊明、期刊中心记者李媛、新传媒中心首席记者侯伟华、建材书画委员会秘书长何宝立、理事秘书处秘书长高玉春,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海螺水泥总经理王建超,海螺集团副总经理汪鹏飞,海螺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涌,海螺水泥副总经理李晓波、总工程师李乐意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座谈前,集团公司郭文叁董事长与秦春雨社长进行了交流。

    秦春雨社长首先对海螺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中国建材》杂志社此次来海螺,一是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二是通过报道组实地调研采访,力图对海螺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运营管理、节能环保、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海螺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领先于行业,并不断地创新,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头。海螺很早就在沿着“一带一路”发展的方向,对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了考察和建设,海螺为什么总是保持战略超前?海螺是如何保持长盛不衰的?这些都是行业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中国建材》杂志希望通过自身平台,并带动其他媒体力量,把海螺先进的经验介绍给全国建材企业,对行业起到引领作用,传播正能量。

    座谈中,韩翠瀛副主编以及报道组成员就海螺的战略布局、技术装备、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节能环保、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提问。

    王建超总经理应采访需求对相关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他说,经过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已基本结束,已经从传统行业转变为节能环保产业。在这个进程当中,海螺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一是始终以振兴民族水泥工业为已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实现了水泥工业的低投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建厂投资成本,推动我国水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国水泥崛起、确立强国地位从梦想变成现实。二是我们主动践行大企业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要求,在行业内率先开发了余热发电、氮氧化物减排、水泥窑协同处理垃圾、工业固废处理等节能环保新技术,真正把水泥行业打造成了绿色环保产业。可以说,技术创新一直是驱动海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今天的水泥行业也已经不再是“两高一资”的传统行业,已经转变为一个节能环保产业。

    王总认为,我国水泥行业已逐渐进入发展平台期。企业要寻求不断发展,就必须开辟新的市场。遵循这一发展思路,针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需要中国先进技术的实际,按照国家和安徽省委、省政府“走出去”的要求,海螺在“十二五”之初,便率先亮剑,抢滩东南亚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我们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已经初步完成。印尼南加首条生产线已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正在建设,西巴等项目已开工或开展前期工作。缅甸在曼德勒与缅甸工业部合作的皎施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已经开工,相关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在老挝、柬埔寨,与合作伙伴签署了数个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就当前情况看,我们的海外发展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下一步,海螺将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遇,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带着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去海外投资发展水泥项目,同时带动我国大型装备制造、设备成套、工程总包等相关产业在海外的拓展,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打造国际知名品牌,进而实现我国水泥工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采访期间,报道组一行赴铜陵海螺、芜湖海螺、宣城海螺、宁国水泥厂、海螺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芜湖海螺型材等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并观看了海螺资料片,参观了海螺集团展厅、图书馆、生产调度中心以及物流调度中心。报道组赞扬了铜陵海螺垃圾处理项目,称赞它不仅扭转了人们对水泥产业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印象,而且有效解决了城市生活垃圾这个“老大难”问题,实现了企业与环境共融,树立起了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海螺的生产工厂,不仅在产能规模和技术条件上达到了先进水平,而且厂区自然环境优美、生产效率高、管理理念先进,真正发挥了行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