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全:海螺带动和促进贵州水泥结构调整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9日

    贵州水泥协会会长刘秀全是全省水泥行业的老人儿,谈起贵州水泥几十年来的发展如数家珍,相关数据也是信手拈来。
 
    关于贵州水泥行业发展的情况,刘秀全看得很清楚。他介绍说,贵州的水泥产业曾经一度是落后又分散的,全省最大的水城水泥也不过100万吨的年产能,前些年全省年产能只有1000万吨,装备水平也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原来贵州水泥主要是以立窑为主,产能小,能耗高,且产业集中化程度很低,一个镇上就有几个立窑厂,水泥产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贵州的基础建设。
 
    刘秀全告诉记者,只靠政策淘汰小立窑非常艰难,然而“海螺”等一批企业的5000吨生产线建设之后,落后的立窑自然就被淘汰了。贵定海螺的投产是一个拐点,从此之后,落后的产能被大面积淘汰。市场经济是有新建有消亡才能有发展,立窑的淘汰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海螺”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决策能力都代表了行业的水准,是贵州水泥行业的排头兵。去年贵州全省水泥总产量大约1亿万吨,“海螺”就占了2670万吨。刘秀全说,“海螺”的执行能力一流,做事效率高,选用的装备也是国内最先进的,耗能指标、环保指标、成本控制等都是一流的;在同类5000吨生产线的建设上,投资是最省的,建设速度也是最快的;管理方式也更切合中国的特色和实际。
 
    刘秀全对“海螺”推动贵州水泥行业发展抱有很大的期望。他认为,贵州水泥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不止是大企业收购兼并小企业,大企业之间也会有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础差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这样行业水平才能提高。用他的话来说,“一筐好杏,不要带进来几个烂的”,话糙理不糙。而以海螺水泥、西南水泥为首的大型企业就是整合的生力军。
 
    当年贵州水泥行业几乎没有余热发电,“海螺”投产之后,全部都配套了余热发电项目,由于余热发电降低了能耗、节省了成本,使得“海螺”相比其他企业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从而倒逼其他企业生产线的升级,无形中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现在的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项目,对贵州的水泥行业又是一个新的升级点。
 
    刘秀全对未来贵州的发展情况表示乐观。他认为,贵州这几年,领导思想比较开放,投资环境也比较宽松,外部投资很多,今年以来,全国GDP增速为7%,贵州为10%,基础建设全国增速只有10%多一点,而贵州有22%。虽然目前的水泥市场情况确实有过剩,但贵州的市场比较稳定,如果产能稳定在1亿之内,市场是可以消化的。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发展的好时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