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军:新建不停,脱困无望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独家报道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1日

    中国建材联合会产业发展部2015年12月10日在中国建材报上发表题为《必须继续遏制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才能遏制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文章,指出了两个遏制的重要性和新增产能的严重性。过剩行业效益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在化解过剩产能上态度不够坚决,对违规建设没有依法追究责任,致使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其损失和教训是非常巨大的。
 
北方水泥总裁、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 张传军 
 
    要化解产能过剩,就得去产能,去产能就得大量报废闲置资产,必然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不应有的巨大损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但问题是,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引起国家和行业的足够重视。以东北为例,国家掌握的东北地区在2015年新投产的只有山水喀左和大鹰昌图两条2条生产线,事实上东北地区2015年建成投产还有鸡西赛龙、四平天茂、辽阳恒威、辽阳银盛、白山山水五条线。也就是说,建成投产的生产线要比国家掌握的高出3倍还多。所以国家主管部门认为遏制新增产能取得了重要进展,并不符合实际。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新建还在继续,国家掌握的东北地区没有在建生产线,而事实上东北还有哈尔滨冀东等5条生产线在建。这些产能全部投产后,东北地区熟料产能将过剩55%,一年连半年活都干不上,企业不亏损就不正常了。在这个比谁更抗亏的竞赛中,包括新建企业在内没有一个赢家,国家税收损失更大。因此,立即停止新建和在建应该成为遏制新增产能的新举措和新标志。否则,新建不止,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措施都不会见效,水泥行业脱困就没有希望。
 
    在是否应该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止新建和在建水泥项目上,现在还有不同声音,仍有人认为水泥行业的困难是产能过剩和需求下降的叠加因素,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水泥产量20.6亿吨,利润1020亿元。2015年1-11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1.5亿吨,1-10月份利润223亿元。预计今年全年水泥产量在23亿吨左右,利润在300亿元以下。两个年份相比,2015年水泥产量增长12%,利润下降70%,所以说需求下降是不对的,而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就是4年时间产能和投资增长了25%,是巨大的包袱压垮了水泥行业。这种现象在东北非常明显;辽宁省在38号文之后新上了12条生产线,新增产能3000多万吨,是东北新增产能最多的省份,这些生产线按照38号和41号文都属于不准开工的项目,但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有的地区对向外省长途销售产品给予补贴。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并不能改变水泥腿短的先天不足,在把周边省份价格拉下80多元之后,就很难再出去了。因此,在新增的3000多万吨产能中,真正流向其他省份的不过1-2百万吨,大部分还是增加了本地的市场压力,加剧了恶性竞争,价格创历史新低,东北地区最低,行业利润由2011年盈利14个亿,到今年的预计亏损20多个亿,地方税收同时大幅度下降。但是令人遗憾是,辽宁省仍然还有4条线在建,黑龙江省还在支持冀东建设日产7000吨生产线,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困难还没有见底。
 
    有些企业已经陷入了停建有损失,建成必然亏损的两难境地。如何解开这个困局,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和理解。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协会协调,利用在建工程加快兼并重组,在兼并重组中解决停建损失问题。由区域主导企业牵头,把包括在建企业在内的企业联合组成股份公司,在建企业用在建投入做股。从表面上看,是行业为在建项目买单,但是实际是为了各企业后期经营损失买单。如果现在大家拿钱停下来,总比建成大家掐架要好得多,现在的停建损失是一次性的有限损失,而建起来,长期亏损竞争则是无法控制的长期损失。在支持停建上行业要有大局观念,尤其是大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在停止建设上做出最大努力,才能为自己后期经营挽回重大损失,这是即大企业的责任,更是大企业的切身利益。
 
    有人说这是公共汽车理论,没上去的要上去,上去的不让其他人上去。但是,我们大家都承认一个事实,就是这台车已经严重超员,上去的越多,翻的越快,损失的越重。所以,如果我们还想用这台车的话,现在及时停下来,总比强行上去同归于尽强。除此之外,这台车还要威胁到公共安全,那就是国家整体经济和政府税收,上去的越多,安全风险越大,政府税收越少。因此,停止在建和新建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需要,更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需要,地方稳定财政收入的需要。
 
    在遏制新增产能上,我们还要继续与政府加强沟通,让政府了解水泥行业的真实情况,了解过剩行业再上多少都是过剩产能,都是只能增加闲置资产和亏损企业。辽宁省的例子足以说明,哪个地区违规支持一个水泥项目,对地方政府来说当时可以增加几个亿的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以后经营中,每年却要减少几亿元对税收损失,将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水泥需求下降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仍然有的企业在违规建设,令人不可理解。企业发展有多种方式,没有必要只采取新建产能的一条路可走,当你自己新上一条线时,必然打破市场平衡,恶性竞争开始,只能给目前的经营困难雪上加霜,就等于是穿着棉衣过河,穿的越多,负担越重,死的越快。中国水泥行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我们高估了中国的水泥市场,高估了水泥需求平台期。在房地产饱和、基础设施投入乏力,铁路亏损运行的情况下,如果还认为水泥有发展前景,有缺口,那可能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美丽传说。既然如此,面对产能严重过剩和需求下降的实际问题,作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及时停止投资和建设,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减负、减亏应该是长期经营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常态化的今天和明天,及时调整好自己心态最重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发展期,尤其是今后的单位投资中水泥消费量会大幅度下降,水泥需求下行,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这是每一个经营者都非常清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非要坚持到底呢。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不是决策错误,一条道跑到黑的更不是企业家,是对自己、对股民、对投资者对最大的不负责。我们应该学习卖服装的,过了季节,就是亏本也要把过时的处理掉。国家建设规律不能改变,我国的建设高峰期已经过去,水泥资产的投资价值已经开始下降,在继续往项目里扔钱,就是对自己、对股民的最大不负责任。在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弯道减速更安全。停与建,一字之差,但在企业生死上却差之千里。停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建就是恐怖自杀,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那种想建起来,在再把包袱甩高价给别人想法已经过时,鸡蛋已经不值钱,还有人能够高价买鸡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