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水泥生产基本情况与未来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5日

      镇江是江苏省十三个直辖市之一,它位于江苏的南部地区,北面接连长江沿线,西靠南京,东连常州,三面环山,具有城市山林之称;是全国文化名城之一,交通非常发达,七个市(县)区都沿着长江岸线顺流直下,境内有312国道贯穿纵横,有沪宁高速公路通往全城,飞架长江上的润扬大桥直通苏北各地,石灰石资源储藏量大,特别是句容。丹徒区及市区韦岗一带资源非常丰富,可以说是江苏最具水泥发展优势地区之一。

      基本情况“十五”以前由于地方的财力不足,又加上对水泥发展的认识不足,仅限于现有资源。市委、市政府把镇江建材行业定为扶持四大支柱产业,但发展缓慢,只能在发展小规模水泥上做文章,有原来四、五家水泥厂,发展到28家水泥企业,由原来十几条不到1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发展到50多条1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水泥总产量近500万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国比较先进的企业镇江水泥厂,鹤林牌水泥获得部优产品,90年代又出现了全国比较先进的企业长江水泥厂,全国各地立窑水泥企业都到长江水泥厂来参观学习。镇江立窑水泥企业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当然台湾嘉新公司也看重镇江交通和资源,首先在句容投资十几亿元人民币,全套进口设备,全自动化的建造了日产5000吨京阳水泥厂,接着又批了二期工程日产5000吨生产线,2004年投资4亿多元人民币又建了日产5000吨江苏联合水泥有限公司,这样就改变了镇江水泥行业的面貌。

      “九五”期间国家的行业政策不断出台,对水泥质量的提升,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更高标准。提出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发展水泥要做到等量淘汰等一系列政策。各地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性认识。特别到了“十五”期间,国家出台积极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环境治理等一些政策和标准。促使各地抓新型干法的发展,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镇江“九五”共有27家立窑企业,立窑生产线近50条,通过淘汰、并购、改建,目前只有12家立窑生产企业,现有生产线22条,通过环境治理,多数立窑企业采取大布袋收尘,现已达到国家标准,少数企业还在改造之中,还有4家企业规模达不到20万吨,这4家企业转变成粉磨站。

      镇江少数大的立窑企业(规模在30万吨以上),在“十五”期间积极推行和运用20项新技术,并针对立窑企业的高能耗、高污染、质量不稳定的弱点,注重在环保上下决心,在节能降耗上做文章,在节约利废充分利用资源上下工夫,降低了企业成本,在市场上提高了竞争能力。目前的熟料热耗900kJ/kg以下,水泥综合电耗70度以下。

      “十五”期间是镇江水泥企业发展最好最快时期之一,这5年是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最快时期,水泥产量由原来540万,增加到1200万吨。但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已超过13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已占总产量的65%,散装水泥率由原来30%上升到60%以上,42.5等级以上的水泥包括P1、P11、PV,52.5等级由原来25%上升到65%左右。

      产品结构性能的调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从“九五”不到200万吨上升到600万吨以上,新建的新型干法厂有江苏联合日产5500吨,江苏鹤林日产2500吨,嘉新京阳的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通过改造已达到日产6800吨,江苏远东日产600吨,五级旋风窑通过改造,现已达到日产1400吨。并相继淘汰了Φ2.2,Φ2.5,Φ2.9,Φ3.0米的立窑十多条;Φ2.5/30×78米的湿法生产线2条;日产600吨小旋窑1条生产线被拆除,停了1条高能耗日产500吨余热发电窑生产线。

      企业规模上也有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企业规模由原来20吨,提高到50万吨,出现嘉新京阳,江苏联合、鹤林水泥、北固集团超过百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嘉新京阳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企业。

      未来发展和目标未来5年是镇江市水泥发展更好、更快的5年,根据国家的行业政策要求,企业个数要减少(特别是立窑企业只剩4~5家),粉磨站要增加而且规模要增大,预计五年以后只有15~16家,超过和达到500万吨,企业有3~4家(嘉新京阳、江苏联合、江苏鹤林、北固集团);企业平均规模100万吨以上;水泥总产量1500~2000万吨以上,新型干法产量占总产量90%左右;散装率达80%以上;新型干法电耗低于95度,熟料煤耗740大卡;立窑综合电耗70度以下,煤耗760大卡左右;新型干法、立窑、粉磨站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条件,环境保护全面达标。

来源:中国建材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