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期望

协会、大企业的推动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4日

2016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水泥协会在珠海召开了水泥13+3峰会,与大企业共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行业大事,拉开了水泥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序幕。

 

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全称: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指重化工领域,如钢铁、煤炭、建材、有色等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

一,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水泥产业的经济环境继续下滑:水泥市场在经济‘新常态’下没有出现期望的平台期,产量出现负增长,进入下滑缓坡期,效益则断崖式下跌。2015年GDP仅增长6.9%,制造业仅6%、房地产仅1%,2016年GDP可能跌到6.5%,水泥全行业效益将继续快速下降。

需求侧萎缩:拉动水泥市场的双引擎—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变成摇摇欲坠的独轮车:201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到1%,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到20%以下。十三五期间,房地产投资不会出现奇迹,基础设施投资靠交通建设投资勉强维持。需求侧萎缩已成定局。2016年的严峻形势说明水泥行业已进入严冬。

 

二,中国水泥产业的过剩特征是先进、扎堆:水泥企业从5000多家减少到3000多家,产能却增长到40亿吨,过剩产能多数是先进的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干法窑,且集中在石灰石资源地区。不是落后产能的过剩而是先进产能的扎堆过剩,给行业去产能提出新课题。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投资者投机心态是水泥产业严重过剩的两大因素,这种因素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消除。

 

三,目前供给侧改革,是中央急,地方政府缓慢,企业等待的状态。

在市场经济下,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水泥行业同样遇到市场萎缩、竞争激烈、兼并重组、破产倒闭等过程,最后产能大幅度降低;产业结构从制造业逐渐转变为协同处置、深加工、物流等业态。

中国由于国有企业性质、地方政府债务、银行坏账危险、就业和社会安定等原因,由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实质是政府行为。水泥央企合并,也是国资委的政府行为。

地方政府和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错峰生产、限产保价阶段;维持生存,幻想市场复苏的阶段,没有壮士断腕的思想准备。

中国产能过剩行业总负债已大大超过5.5万亿人民币。政府信贷泡沫包袱很大,只能增加流动性防止通缩。通缩将会造成大批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员工失业等棘手难题。这是政府出手的主要原因。

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不能制造圆珠笔钢珠;低品质水泥为主的建筑物出现大量的楼跨桥塌的豆腐渣工程,中国建筑物平均寿命只有30年,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珠海会议上,大企业纷纷感到:供给端结构改革迫在眉睫。

 

四,政府推动供给侧改革应该有三个手段:资金、税收、供电,将形成壮士断腕的环境。

从先行先试的钢铁、煤炭行业看,国家陆续出台的行政手段,也会用于水泥行业。

  1. 银行停止新建水泥企业和僵尸等落后企业落后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建设贷款;
  2. 税务取消水泥产品的免税政策,取消各种补贴;
  3. 限制和中断电力供应。

2016年中央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去产能手段将开始出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尚处于错峰生产、限产保价、期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水泥企业要早做壮士断腕的思想准备啊!

 

五,供给侧改革的两个重点:去产能、结构调整

痛苦的去产能:“去产能”,就是关厂,拆除设设备

笔者曾经和日本水泥协会交流,如何去产能?日本除了各大水泥公司重组兼并后,几家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出去产能的量,根据各公司的销售范,分摊去产能量。联合组织拆卸队伍,到相关企业拆卸分解窑、磨设备。

笔者与台湾水泥协会交流:各企业激烈竞争,结果都血本无归;坐下谈,限产保价(注意规避政府的反垄断法规),价格回升后,又互相激烈,再次血本无归,再谈。最后还是去产能停产关门,厂址改为房地产基地;投资大陆水泥厂;产品出口美国等

笔者曾经目睹香港九龙的青州英泥公司的繁荣、停产、拆除,成为房地产基地的过程。(下图为香港青州水泥粉磨工厂原址已成为九龙房产基地)

     

 

根据中国水泥过剩产能的两大特点:扎堆、先进。大部分建在石灰石资源地区,大部分是新型干法窑,甚至是大型日产4000吨熟料以上先进装备,去产能难度很大。

最大难点:法律依据。如何依法治理?根据哪条法律,要求关厂?企业合法注册、运行符合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法规,凭那条法规要求关厂拆除?

其次的难点在于地方政府和水泥业内存在三种想法:

  1. 无紧迫感:行业一半企业尚有利润,比钢铁、煤炭好,日子难过年年过;
  2. 为难感:说说容易,谁过剩?谁能拆除?贷款谁还?员工谁安排?
  3. 政府不要管: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于是多数地方政府和水泥行业基本上是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 高昂的去产能的成本:

“壮士断腕”当然是长期的,痛苦的:政府、银行、企业、员工都会面对巨大的难题。如何将水泥产业去产能成本定量化,提供政府部门决策,就要由中国水泥协会、各级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测算。

笔者以全行业去产能10亿吨匡算:可能约6000亿资产要拆除、可能有3000亿以上的银行贷款要坏账、可能要裁减50万以上员工,可能要用十年时间。

如果我们目前40亿吨水泥产能,最终去10亿吨产能,(多数是新型干法设备,可能还包括日产4000吨、5000吨的大型企业)最终达到30亿吨产能,年产量在23亿吨上下,基本达到产需平衡;但去产能的财力、人力、时间成本极高。这属于壮士断腕的痛苦和漫长的长痛过程,而且没有政府出手、行业的决心,是很难解决的事情。所以要心里有数,早向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国家的财政支持。

 

七,行业预案:

目前,在钢铁、煤炭去产能试点期间,2月16日人民日报已发表水泥去产能文章。中国水泥协会召开珠海大企业座谈会,统一思想,是非常及时的。

建议会议后,中国水泥协会协同各级协会和大企业,逐步落实相关预案。在错峰生产、限产保价的基础上,根据钢铁、煤炭去产能的经验先筹划几件事,争取成熟的地区和企业早试点,争取把去产能的长痛变成短痛:

  1. 根据各地区水泥市场供需状况、企业布局、企业能耗、环保状况等,提出“保、压名单”,交有关政府部门。利用法规、信贷、供电等措施,对全国和不同地区水泥企业实行有保有压政策。
  2. 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出台冻结国内水泥生产线建设的新政策。坚决查处国内投资任何新水泥生产线,即使是产能置换也不准再建新生产线,列出名单下达各地方政府。列入冻结单的项目和今后必须关停的企业,银行停止贷款、电力系统停止供电。
  3. 协调有能力投资的大企业企业,停止国内行业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的水泥投资,像海螺、中材、红狮等企业那样,向海外拓展。政府在信贷上给予政策支持。
  4. 协调国资委,在水泥央企、国企兼并重组中,不走南车、北车合并做大的路、垄断的路,而是走做强的路,成为水泥行业去产能的排头兵。重组的目标应该是:合并后去产能多少?合并后净资产收益率、销售额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提高多少?是否国内领先?
  5. 协调各级水泥协会和企业调研:去产能和消灭僵尸企业后,将会形成银行多少坏账?如何解决?希望政府的什么政策支持?
  6. 协调各级水泥协会和企业要测算:去产能后将会造成多少员工下岗失业,如何补偿?如何安排再就业,希望政府多少补助?

 

八,上海去产能案例:

历史悠久的上海水泥厂、沪港合资的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2008年由于世博会规划,两家水泥厂停产拆除后,黄浦江畔的厂房建成艺术展览馆和高档写字楼。

    

           图:上海 拆除从丹麦斯密斯公司引进的新型干法窑

 

    

                     (上图)水泥厂房改建的西岸音乐厅

 

    

               (上图)水泥厂石灰石预均化库改建的西岸艺术中心

 

    

(上图)原水泥厂厂址规划为徐汇滨江绿地,引进美国梦工厂项目和央企写字楼等项目。

关闭的水泥企业同时筹措资金,解决了2000多员工的买断工龄。

2016年初,以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污水厂污泥、麦秸秆20多年历史的上海万安水泥厂虽然是绿色环保企业,每年有6000多万利润收入,但是根据政府规划,也停产关门,目前正在安排近千名下岗员工。

到2016年,上海水泥业共关闭了四条新型干法窑生产线,目前上海水泥行业的业态已从制造业转换为三种业态:年产200万吨大型粉磨厂、一大批混凝土拌站、拥有2万吨码头能配置海洋工程特种水泥的中转配置库。水泥制造业结构转换为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

(图为上海配置的海工水泥用于东海大桥)

     

 

 

根据上海特大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上海水泥行业基本完成了去产能的目标,解决了一笔银行债务和近3000名员工的下岗问题。在国内率先以短痛的办法完成去产能和结构改革的目标。

    上海经验可以供经济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水泥行业借鉴。

 

九,水泥行业大企业要成为去产能的排头兵

珠海召开的水泥12+3圆桌会议是行业的水泥大佬和中国水泥协会的峰会。水泥大佬们在供给侧改革的讨论中,达成共识并成为排头兵。

行业大企业在行业发展上要起引领作用,是航空母舰,是旗舰。否则可能成为坦克尼克号,船大难调头,触礁沉船。

今年两会上工信部领导提出,去产能要市场倒逼。的确,2015年,在市场倒逼下,建材行业著名的民营企业华尔润玻璃公司轰然倒闭。

以产能规模计,行业排名前十,拥有2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产销总量连续十年列玻璃行业之首。被中国建筑玻璃和工业玻璃协会推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玻璃集团。集团拥有 90亿资产,董事长陈惠南曾经四次登上胡润富豪榜。该公司于2015年10月20日,全线停产清算。江苏银行冻结其1.01亿资产;8000员工全部下岗。

该公司生产普通浮法玻璃,75%产品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下滑,销售大幅度滑坡,产品档次低进不了汽车玻璃、幕墙玻璃等深加工领域,终于倒闭。

(图为江苏张家港的华尔润玻璃有限公司)

 

联系到水泥行业有的大企业(有国企、 有上市公司、有民企),规模大而经济效益差,原来,已接近倒闭,在四万亿和2011限电的双刺激下,起死回生。但目前在去产能、市场倒逼、国家有保有压的政策下,严重亏损,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

    (图为华尔润8000员工全部下岗,工人围聚厂部)

   

2016年,水泥市场将继续下滑,效益将继续断崖式下跌,地方政府、协会、水泥企业要未雨绸缪,筹划好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去产能的预案。今年2月在钢铁、煤炭去产能试点期间,人民日报已发表水泥去产能文章,水泥很可能成为国家去产能的第二批行业。

珠海召开的水泥12+3圆桌会议是行业在下行期的顶层设计会议,能对水泥企业去产能达成共识,我们盼望会议后能逐条拿出干货。

珠海会议上,大企业纷纷表示,在供给侧改革中,起带头作用。如: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主席表示要五个带头:带头不新建、带头淘汰落后、带头联合重组、带头限产、带头维护市场秩序;中材集团董事长刘志江表示协调好大企业主导和行业自律关系;海螺集团副董事长表示:大企业要主动压缩产量、带头停止新建项目;红狮集团章小华总裁表示:大企业要主动带头去产能、要求取消32.5水泥国家标准。

中国水泥协会正向政府部门请求建立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资金、对水泥新建项目备案和监管政策进行修改、推进水泥兼并重组等政策。我们期望尽早看到协会的引导下,大企业在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具体引领行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