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水泥供给侧改革方能取得成效

评《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共同宣言》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评论员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1日

    今年3月,在中国水泥协会召开的“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上,来自19家大型水泥企业的领导人共同围绕“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针对行业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九个方面达成共识,形成《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共同宣言》(下称:《宣言》)。 
 
    经济下行,水泥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制约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最突出的矛盾依然是产能严重过剩问题。近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呈现出持续加剧的势头,已由区域性产能过剩演变为全局性过剩和长期性过剩。根据数字水泥网的数据,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6亿吨,水泥有效产能达33亿吨,过剩近10亿吨,一些地区产能利用率甚至低于50%。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行业效益出现持续大幅下滑,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从《宣言》中可以看出,行业领先企业对解决行业问题的决心比以往更加坚定。《宣言》抓住行业的要害问题,提出了更切实际和有效解决行业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语来形容:停止、淘汰、整合、自律。
 
    停止:停止一切新增水泥熟料产能项目。以任何名义(诸如:协同处置、技术改造、循环经济、产能置换等等)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都必须停止,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也是关键所在。
 
    从2009年国务院38号文颁布之后,至2013年10月间新增水泥熟料生产线600多条(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在建水泥熟料生产线为418条),新增熟料产能超过7.8亿吨/年,较核定的熟料生产线多增加200多条,多增加的熟料产能超过3亿多吨;国务院41号文颁布之后,即2013年11月至2015年底新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达104条,又新增熟料产能约1.4亿吨。从38号文发布至2015年底总计新增水泥熟料产能达9亿多吨,新增产能屡禁不止,导致水泥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使整个行业的陷入困境。新增的源头不切断,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则无望。而要切断源头,政府不采取措施也很难取得效果。因此《宣言》中提出:呼吁政府改革现有水泥建设项目备案管理制度,并建议5年内各级政府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产能置换政策)备案核准新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造成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各级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部门必须在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中推波助澜,起到正面的作用,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淘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淘汰落后生产线;二是淘汰落后产品。最终目的是“去产能”。
 
    《宣言》提出,大企业要带头“去产能”, 带头淘汰环保、能效不达标,无矿山资源的熟料生产线,要主动淘汰企业内部效益差的熟料生产线。去产能的关键在于要做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使产能总量减少。但真正做到淘汰落后,还需要政府实施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并建立退出机制,为退出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顺利退出,加快淘汰落后步伐。因此,设立淘汰落后产能的“专项资金”很有必要。 
 
    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关键是要转型升级,供给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水平。《宣言》还提到,希望政府标准管理部门尽快在现有《通用水泥标准》中取消32.5强度等级水泥,以提高我国水泥产品实物质量,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时修改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提升我国建筑的质量水平。大量无证无照水泥企业生产的低端水泥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也是造成水泥市场低价恶性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取消32.5等级的呼声已有多年,大家也普遍认为应该取消,但因涉及的部门较多,解决起来较为复杂,进展一直较为缓慢。国外甚少使用此种低端水泥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业内也十分担忧,使用低端水泥对于重点工程项目的未来会造成隐患,我国也应该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整合:加强区域市场的建设。《宣言》提出,加强水泥区域市场的建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开展以股权置换、产能整合、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与平衡产能利用率等方式的市场整合活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水泥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区域市场的有序发展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整合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宣言》中提出了多种方式的整合思路,不再是单纯的“大吃小”的收购,更多的是体现出了“合作共赢”的创新重组模式。
 
    自律: 《宣言》中提到了错峰生产和大企业要担当起社会责任。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自律限产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2014年冬季开始,北方地区实施了水泥冬季错峰生产,其中,新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效果较为明显;东北地区推行水泥错峰生产,对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行业效益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企业自律不够、错峰生产做得不到位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不过,如果不实施错峰生产,行业的效益可能会更差。错峰生产、自律限产是短期内解决行业现实问题最有效的措施。
 
    大企业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引领者,大企业的所做所为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水泥行业新增产能屡禁不止,违规建设、甚至市场恶性竞争,大企业也多少都有参与或率先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利益,提升社会整体效益是大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解决行业现实问题需要大企业的自律、诚信,有担当方能体现大企业的引领风范。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了,企业的效益也必然会大幅提升。
 
    “停止”和“淘汰”需要政府有所作为,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强制执行,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整合”和“自律”需要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有所作为,但政府的推动,协会的引导和协调都必不可少。总之,水泥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多方努力方能取得成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