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涨价200%,
玻璃涨价40%,
塑料涨价30%,
铝材涨价30%,
钢铁涨价30%,
不锈钢也爆涨40%,
工业原纸有钱也买不到了……
近两月来,发轫于上游煤碳、钢铁、造纸等行业的涨价潮汹涌而下,在运输成本上涨和环境治理限产的推波助澜下,对中间工业制成品环节形成致命冲击。
中国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处于沸腾状态,大量企业被卷入疯狂的涨价漩涡中,苦苦挣扎,命悬一线。
原材料疯涨之后,中间行业也开始报复性上涨。据相关数据显示,玻璃价格上涨15%、电路板提价10%、元器件涨价5%,工业制成品各个环节都在酝酿涨价。
强大的中国经济为何一怂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涨价潮是由一系列清算式危机、价格机制长期扭曲等引发,导致工业制成品价格短时间内陷入失控状态。
一、清算式危机
天量印钞面临清算
这一次的涨价潮称得上一次突发性的通货膨胀,原因自然是与过去8年超发的天量M2有关。2008年,中国的M2是47.5万亿,2016年M2数据是149万亿。过去几年,政府试图建立楼市和股市两个货币池子来锁住超发货币,但股市被一波人造牛市玩残,楼市泡沫的高压锅被政府强行盖住,导致流动性泛滥。
在这里,要抨击一下那个因害怕超发货币引发物价飞涨而设立的“货币池子”的形而上学理论,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量拥房者感觉到财富倍增,感觉什么都不用干,就能赚到比工作一辈子挣得还多的钱,拼命消费。这种虚假繁荣一方面令创造财富的人数大减,另一方面大量真实财富被过度消耗,加剧了人民币的泡沫化。换句话说,未来通货膨胀的程度可能远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如今,天量M2被清算的时刻即将来到,政府面临着要么刺穿楼市泡沫,要么承受剧烈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致命考验。
环保污染积重难返
中国经济开放三十年来,尽管有很多外国专家指出牺牲环境发展经济不可持续,得不偿失,但在各种“阴谋论”的揣度下,政府对环境监管的底线一再失守,而无处不在的腐败纵容了企业大量偷排。终于,曾经祸害过英伦和北美的雾霾再次笼罩了北方大地,面积迅速从去年的56万平方公里扩散到100万平方公里。
非常不幸,2016年再次赶上了这场环境污染带来的清算式危机。在不断的停产限产和成倍增长的排污收费下,工业领域所必需的原材料开始暴涨。
楼市泡沫进入清算期
08年来的房地产大跃进,给中国的煤碳、钢铁、水泥、建陶、卫浴、家具、家电、灯饰、五金、包装、印刷等行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制造了空前的危机。这些行业的产能被以数倍的倍率放大,如今随着中国住房的严重过剩和年轻人口的锐减,这些行业面临着清算式危机。一方面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产能淘汰将会非常残酷,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反过来又影响到居民消费,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
二、价格机制长期扭曲下的报复性反弹
08年的经济刺激后,中国的民间投资和国家投资均呈现狂热状态。从2012年开始,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价格机制开始扭曲。这期间中国经历了长达四年前之久的PPI持续下滑,而且还是在人工、厂租、物流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爬坡的情况下出现的。如今,随着原材料价格的飞涨,PPI开始由负转正,物价已有报复性反弹的苗头。那个长达四年的低物价生活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未来将是痛苦的还债时期。
尽管工业制成品涨声一片,但产能过剩和消费低迷迫使终端消费品制造商不得不减价促销。眼下,很多地方的水果、猪肉、青菜、乳品、纸品、日化用品都在打折促销。双11的疯狂,很可能表明大家没钱了,选择上网购买打折商品。
那么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来了,当通胀传导到终端消费品领域,必将导致内需更加疲软,从而产生新一波产能过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细思如今的中国经济形势,出口、内需、投资三架马车齐齐趴窝。但是,我们依然还有一个绝处逢生的机会——为创造就业的企业减负,为身背“四座大山”的人民减负。
留给中国实体经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减负真的会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