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建设美丽中国的华新样本

来源: 来源: 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5日
 
 
 
 
 

    湖北日报讯 图为:华新庆祝111年华诞活动。
    图为:华新入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17中国企业最佳实践”榜单。
    图为: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
    图为:华新水泥志愿者赴“冰花男孩”学校献爱心。

    从扛起民族工业振兴重任,开创百年品牌,到肩负传统行业转型使命,实现华丽转身,可以说,百年华新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编年史。
    从诞生至今,华新始终站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前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华新不断巩固在低碳水泥、水泥窑协同处置、节能减排、工业系统生态设计等多个领域的领导地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华新样本”。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华新实践”

    2017年12月19日,从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的2017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峰会上传来喜讯,华新入选“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17中国企业最佳实践”榜单,全国仅17家企业入选。
    而在2017年中的湖北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华新代表全省数千家用能单位发出自愿节能降碳承诺书。
    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华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肯定。作为行业转型升级领跑者,华新不仅着力打造环保产业,还将绿色生产贯穿于始终,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
    为强化组织保障,华新成立了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实行总部-事业部-工厂三级负责制,严格落实和推进可持续发展工作。华新还在近两年投入约15亿元进行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投入约3亿元用于环保治理项目,实现能耗大幅下降,环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持续推进能耗下降工程。推广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大量使用垃圾衍生燃料,节能效果显著;广泛应用水泥节能装备,持续降低电耗、节省燃料消耗;矿山开采建立矿山3D数字模型,达到矿山资源的合理开采搭配,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强化能源管理。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体系认证;开展能源中心建设示范项目,通过对企业能源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处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达到系统性节能降耗管控一体化目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分享和推广“生产十大黄金法则”,节能效果显著。
    ——降低污染物排放。华新通过常态化的自行监测手段,利用在线监控设施对污染物实时监控、预警,并通过不断改进、优化污染防治设施,NOX、SO2、颗粒物等,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强化矿山复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按照“谁开采、谁治理”原则对已开采矿山进行分片、分段的复垦治理。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华新与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定期实施采矿区生物多样性评估,矿采区内无IUCN红色名录中的物种。
    真金白银、真抓实干,效果显著: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华新实现节能30.23万吨标煤,被评为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等,为水泥企业树立新形象。

    水泥窑协同处置全国领先的“华新模式”

    2017年12月23日,水泥窑协同处置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召开,华新环境工程公司荣获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创新突出贡献奖,武穴公司和秭归公司被评为中国水泥工业水泥窑协同处置示范工程。
    这是百年华新转型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大量城市生活垃圾安全、无害化处置,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华新,以十年磨一剑之功,趟出一条新路子——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有效缓解了“垃圾围城”问题,为行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正如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华新的转型轨迹,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彰显出华新人的果敢和汗水:
    2007年,在华新成立100周年之际,水泥行业还是一片红火时,华新实施两大重要举措:一是将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华新老厂区生产线全面关停;二是成立环保事业部,涉足环保产业。针对生活垃圾“成份复杂、热值低”特性,华新开始致力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成套技术的研发和实践,成立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加快推进企业环保转型。
    2009年,华新开始研发含水率80%的市政污泥处置技术,根据各城市市政污泥产量制定了两套市政污泥处置方案:一是湿污泥直接入窑高温焚烧;二是污泥深度脱水与水泥窑焚烧技术结合。因地制宜,解决了市政污泥填埋、堆肥等原有处置方式所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当年,华新与武穴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第一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合作协议,在2011年顺利投产。
    2010年,华新水泥荣获“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称号。
    2011年,华新水泥三峡漂浮物处置项目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示范工程,多次被中央媒体报道。
    2014年10月,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应邀在全国政协双周专题讨论会上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废弃物”技术。同年,华新水泥荣获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2015年,华新水泥窑无害化和资源化协同处置技术及应用通过湖北省省级重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
    2017年1月9日,由李叶青领衔完成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2月23日,“百年华新成功转型升级打造垃圾处理‘湖北样板’”荣列2016年湖北省十大科技事件之首。
    一路风雨走来,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努力,华新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水泥窑协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技术与装备,取得了91项相关专利,涵盖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工业危废、污染土、漂浮物的五大环保业务处置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可替代原、燃料研究实验室。
    目前,华新水泥在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共计30家,年处置各类废弃物能力超过550万吨。华新签约的生活垃圾年处置产能已经达到444万吨。
    这是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截至2017年12月,华新水泥已安全生态化处置生活垃圾373.67万吨、市政污泥145.8余万吨、三峡库区水面垃圾漂浮物61万立方米、危险废弃物10.7万吨、污染土75万吨,修复城市毒地上千亩,年生活垃圾处置量已占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总量的50%以上。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华新模式”脱颖而出,至此,华新实现了从“水泥摇篮”到“环保先锋”的华丽转型。

    永葆奉献的“华新愿景”

    拥有111年的厚重历史,亦拥有轻快坚定的发展步伐,作为民族工业的骄傲——华新,让每位关注者都赞叹不已。
    华新1907年始创于黄石,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几经兴衰,于1946年重建,从美国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两条日产600吨的湿法水泥生产线,上世纪50年代,华新被赞誉为“远东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华新无私地向全国同行输出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管理经验,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
    从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北京十大建筑,从葛洲坝到三峡大坝,从京珠高速公路到青藏铁路,从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万里长江上的数十座公路和铁路大桥,到雪域高原上的西藏拉萨柳梧大桥,华新水泥筑起了座座丰碑。
    1994年,华新成为中国建材行业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1999年3月,与当时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瑞士豪瑞集团结为战略伙伴关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进入21世纪,华新制定并实施了“十字型”发展战略,先后在湖北、江苏、云南、西藏、湖南、四川、河南、重庆、广东等地投资建厂,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拉豪中国与华新水泥实施全面整合,2016年,华新收购拉豪集团位于云南、重庆的6家公司股权,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多个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十多年开拓进取,让华新从一家单纯从事水泥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水泥、环保、混凝土、骨料、装备及工程、高新建材等产业于一体的全球化建材集团,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海外拥有150余家分子公司,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跃居国内行业前五。华新水泥连续多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100强”和“亚洲品牌500强”。
    发展一处,造福一方。华新不仅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还通过本地化招聘、优先采购、捐赠、慰问以及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华新是中国水泥行业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2013年,华新在塔吉克斯坦首家水泥工厂顺利建成投产;2014年9月,华新与塔吉克斯坦政府签署了新的项目投资协议;同年,华新柬埔寨工厂建成投产,华新“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际上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未来,华新将变身为一家集环保处置、建筑材料供应于一体的企业,在帮助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的建材产品,为社会提供双重服务。”李叶青掷地有声。
    “美好的世界从我们开始”,这诠释了百年来代代华新人的愿景,不断奉献,涓滴汇海,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华新力量”!

    不忘初心实业报国逐梦新时代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叶青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
    乘着十九大东风,我们告别不平凡的2017年,迎来充满希望的2018年,也迎来华新水泥111年华诞。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每一位华新人都在认真思考: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踏着风尘一路走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的是什么?
    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一批抱有自强、求富思想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意识到发展工业是强国的必由之路。肩负强国使命的华新,在黄石开始艰难启程;爱国人士程祖福,以兴民族工业为目标,坚持民族气节,奋力抗争外侮,为筹集建厂资金多方奔走;抗战爆发,危难之际,中国首位水泥总技师王涛临危受命,带领华新转移至后方,并在日机疯狂轰炸之下坚持生产,支援抗战,积蓄力量……
    在动荡的创业年代,华新的先驱们不畏艰难,百折不饶,展现出与中华民族共命运的爱国情怀,写下了早期中国工业实业报国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我认为,这种立志实业报国的爱国情怀就是华新人的初心,她穿越历史的云烟而历久弥新,是支撑华新一路披荆斩棘、创新开拓、执着前行的力量源泉和宝贵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命运多舛的华新获得了新生。此后60多年华新人初心血脉相传,实业报国从未止步:
    计划经济时期(1950年至1984年):华新人以振兴新中国工业为已任,发扬“艰苦奋斗,创优夺牌”精神,自力更生,扩大规模,在生产工艺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树立行业标准;“华新型窑”作为定型产品在国内外推广,并向全国各地输出专业人才,为中国水泥工业发展起到奠基性作用;生产的优质水泥源源不断供应于人民大会堂、葛洲坝、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为新中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改革改制时期(1985年至1999年):华新被湖北省政府列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试点企业,在行业内率先实施股份制改造,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股权结构,为国有老企业改革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超越自我,华新4、5号窑的建成投产,创造国内同行工期最短、投资最省、技术装备最先进等多项之最,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十字型”发展时期(2000年至2006年):华新走出黄石,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新型干法生产线,先后在国内十多个省市投资建厂;发展一处,造福一方,华新新建项目不仅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华新响应政府号召建设的华新西藏项目,首创“输血变造血”全国援藏新模式。
    转型发展时期(2007年至今):华新人敢于创新,勇于担当,在行业率先推动并开展可替代原、燃料的研发与应用,十多年锲而不舍研发实践,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自身实现从“水泥摇篮”到“环保先锋”精彩嬗变的同时,也为全国垃圾处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板”;华新“两化融合”也走在前列,引领行业“鼠标+水泥”现代管理新模式;而作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华新海外工厂规范经营、履行责任,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际上展现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110年峥嵘岁月,见证几代华新人赤子深情;110年光荣与梦想,书写中国民族工业奇迹。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十九大报告中勾画中国未来时,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寄予厚望。作为新时代的华新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作出新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相信,华新全体员工只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就一定能战胜千难万险,实现我们新的梦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