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集团引领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新时代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形象

来源: 来源: 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8日

  太行山前、挂云山下,几座窑炉从一片花林绿草、石壁飞瀑中显露出来。道路整洁,设施井然,虽然已是深秋,依然透出清新盎然的生机与活力。这是一座工厂,也是一片园林。

  日前,记者走入位列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名录水泥行业第一位的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深刻感受到了一个行业正在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革。这种变革始于金隅集团不断的转型升级,由加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逐步深入,直到资源综合利用、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勇担社会责任,开始对环境产生正影响,正在一步一步蜕变成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工业企业。

  建材行业世界前十,水泥行业世界第五、国内第三;全国最大建材制造商之一和京津冀建材行业的引领者——这是目前金隅集团在建材行业的地位。

  金隅集团一贯倡导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并结合公司实际,开展大量工作,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些年来,金隅集团一直在寻找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战略,在新的发展环境变化中催生新动力、塑造新形象。

  这样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对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多年来,金隅集团大力推动水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切实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

  牢固树立环保红线意识,将环保工作视为企业不可触碰的底线和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建材行业在公众眼中一直与高能耗、高污染等词汇形影相随,整个产业都缺少“高大上”的形象,随着环保压力的逐渐升级,这个产业已经累积了沉重的转型负担。

  作为建材行业龙头企业,金隅集团要谋求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升级,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让环境影响不断减小,生态效应不断提升。这也是达成金隅“国际一流现代化”战略目标要迈过的第一道关卡。

  “牢固树立环保红线意识,将环保工作视为企业不可触碰的底线和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是金隅集团树立的企业环境理念。

  据金隅集团技术质量与环境资源管理部侯光胜介绍,为了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年以来,金隅集团先后退出和搬迁了兴发水泥、强联水泥、太尔化工、金隅涂料、星牌建材、金海燕玻璃棉、天坛家具、北京木材厂、太行前景等20余家制造业企业,每年减少能源消耗量约50万吨标准煤,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800吨、烟粉尘排放500吨,为北京市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和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同一时期,仅对在京制造业企业,金隅集团就投资近3亿元,新建和改造物料储存棚仓74.57万立方米,更换457台高效收尘器,完成全部水泥企业脱硝技术改造。颗粒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mg/m3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200mg/m3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金隅集团通过对在京企业投入资金4亿余元,实施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项目、建筑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工程等7大类70余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年节约能源3.5万吨标准煤,节水11万立方。在2020年之前,将继续投入11亿元用于环保提升改造。

  此外,金隅旗下诸多水泥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也建树颇多,比如,在转炉渣配料和矿渣配料、粉煤灰的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的利用以及电石渣的利用方面,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目前,金隅集团多家企业已成功实现绿色环保转型。”生产运营中心副经理刘刚表示。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7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中,有十二家水泥企业,金隅集团旗下的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均位列其中。

  实现美好生活需要有美好的环境,需要有优质的产品,需要有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需求带动着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业生产领域持续发生深刻变革,落后生产方式被彻底淘汰,传统行业逐步完成转型升级,傻大黑粗成为历史,再回眸,昔日污染大户早已变成生态文明建设先锋。

  依托工业生产设施,协同解决社会环境问题,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在新时代全社会共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界积极参与环境共治的新形势下,水泥企业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在开展工业生产的同时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一方面是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另一方面,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我国水泥工业综合发展水准迈上新台阶的必要举措。”环保产业中心经理刘科表示。

  实际上,利用水泥窑协同解决废弃物问题,也是大工业思维中利用现有工业设施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对世界各国都是难题,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污水处理厂污泥、城镇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等排放量增长迅速,处置能力不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稳定。借助现有工业设施,在开展正常工业生产的同时,缓解城市发展瓶颈问题,是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建材工业领域,这种实践已经开展多年。

  刘科介绍说,早在1999年,金隅集团就率先开启依托水泥窑开展处置城市工业废物的探索,并参与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2项,以及自主研发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污泥技术、基于水泥窑的热脱附修复土壤技术、废物预处理系列技术、替代燃料制备及分级燃烧技术等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金隅先后在北水环保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10万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示范线,在琉水环保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示范线。建设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多项有关水泥窑协同处置领域的973项目、863项目和“十二五”支撑项目。”环保产业中心副经理魏国告诉记者,北水、琉水两家企业率先形成的转型新模式,迅速在集团其他企业复制和实践,目前,金隅集团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已覆盖工业废物、生活污泥、飞灰、污染土壤修复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领域的领先优势。

  近20年的实践探索,已经为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找到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道路模式,同时也打造了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隅环保”品牌。

   技术引领,产业复制,以环保产业为桥梁纽带,打造“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

  在最初的一系列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取得成功实践之后,金隅集团开始不断将其推广应用。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等诸多省市已有17家企业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市政污泥和生活垃圾业务。其中,处置危险废物的水泥企业10家,许可处置能力36.66万吨/年;市政污泥处置企业6家,综合处置能力36.65余万吨/年;生活垃圾处置企业2家,综合处置能力20万吨/年。此外,在建的邢台金隅、涞水冀东等协同处置企业还有15家。

  “城市净化器、政府好帮手”。如今不仅仅是金隅集团对旗下环保产业的定位,也是不少地方政府给予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金隅旗下的各水泥厂协助地方解决了诸多环境难题,作为国有企业,积极承担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刘科介绍说,2013年以来,金隅集团在京相关企业共协同处置城市固体废物累计达到200万吨以上,处置能力和处置量逐年增加。以2016年为例,金隅集团在北京处置危险废物10.7万余吨,约占北京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70%;年处置飞灰4万吨,占北京市飞灰产生量的100%;污泥处置能力33万吨,占北京市污泥产生量(127万吨)的26%。同时,截至2017年12月,累计完成应急救援保障任务164次,收集处置环境应急事件危险废物8300余吨,其中包括协助北京市公安局、工商局、食药监局、海关等部门销毁的各类毒品、假劣食药等违禁物品1200余吨,为首都的环境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一致好评。

  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每年用作替代原燃料的各类工业和城市废弃物达到500余万吨,占到产品产量的60%以上;同时协助地方政府处理处置社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废弃物,比如协助鹿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销毁了酒类、食品、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等假冒伪劣物资4大类17个品种;承担了2016年“7•19”洪灾水库漂浮物的处理重任,树立了“绿色发展,责任国企”的良好形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净化器、社会清道夫。

  “金隅集团到‘十三五’末,一共将实现42家企业转型升级,投产58个环保产业类项目,其中危险废物项目35个,市政污泥项目15个,生活垃圾项目8个,形成100万吨以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00万吨以上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和100万吨以上生活污泥处置能力。”金隅冀东水泥公司副总经理刘宗山表示,金隅集团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创新推动水泥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金隅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