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创新是永恒的话题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1日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海螺水泥川渝区常务副主任、重庆海螺水泥公司总经理张来辉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建议,将水泥行业移出“高耗能高污染”目录,“水泥行业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而水泥行业通过转型升级和环保升级改造,行业形象已今非昔比,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重要作用”。

5月26日,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就上述话题接受了《中国水泥》杂志和数字水泥网记者的联合采访。孔祥忠会长高度评价张来辉代表的建议,并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表看法。

孔祥忠指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这个说法不合乎产业发展规律。不同行业有不同属性,工艺特点不一样,能耗排放也不一样。行业节能减排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科技创新,二是直接购买国外产品来实现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转移。我们要保证自己的产业长久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靠科技创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升能效和资源利用水平。

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近来中美贸易战的核心就是科技创新。水泥排放限值和能耗限额标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水泥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工艺等方面做得很好。然而水泥新型干法窑系统、分解炉、预热器、粉磨设备,辊压机、篦冷机等,以及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的原始创新程度却不高。水泥行业必须在这些方面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这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要建立水泥行业的创新体系。纵向要加强产业链延伸,联动提升上游骨料,下游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创新水平。横向要加强多元投资,比如海螺水泥研发应用的碳捕集纯化利用项目,目前经济回报率虽然不高,但这是水泥行业首个成熟稳定地应用水泥窑碳捕集纯化项目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对社会的贡献,社会和环保效益高。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危废的契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是水泥行业为城市提供服务的功能拓展,也是水泥行业创新提升的表现,也是行业的一个亮点。实践证明,水泥行业能够高水平无害化资源化完成协同处置任务。

水泥行业不断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我们每年承接很多海外建设工程水泥项目,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在国外投资建厂支持当地发展,中国水泥行业真正“走出去”了。然而,我们参与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的工作多,直接使用中国装备的项目少,包括我们承接的EPC工程项目,国外装备率占70%以上。不是中国的装备水平不如国外,而是我们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大。我们不能盲目地沾沾自喜,应该找到差距,努力提升中国水泥装备的市场占有率。

孔祥忠认为,中国水泥行业正处于转型期,总体上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存在,产能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好地去推进和落实产业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体现到行业发展上来,就是产业政策对行业的深远影响和,产业政策的引导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对于水泥行业,除了四法一政策(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等四部法律和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重要的就是错峰生产和产能减量置换两大产业政策。错峰生产方案的制定要统筹考虑地区产能过剩程度,才能有效调节市场供需平衡,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践证明,错峰生产政策为行业效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产能减量置换政策对于遏制新增产能、优化市场布局起着重要作用。

孔祥忠强调,水泥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我们要充满信心、正确冷静看待水泥市场。我们应当加强行业自律,保障市场供需平衡,企业要主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供应,不能采取低价倾销的手段来破坏公平竞争环境,这样损伤的是整个水泥行业。企业效益越低,交的税就越少,对国家的贡献就越低,还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造成了污染排放。协会要推进水泥行业平稳有序可持续发展。

孔祥忠指出,水泥行业要根据“六稳”工作、“六保”任务的要求,克服疫情影响,保障供给、稳定投资、稳定价格,尤其要在环保治理、产能布局优化、智能制造、要素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加大投资,在“一带一路”方面抢抓机遇,开展境外项目投资,将“稳投资”真正落到实处。水泥行业要与国家“稳投资”“促创新”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中国水泥协会要积极地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引领和服务功能,为行业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作出努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