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素有 “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汉 中厚淀的历史底蕴,孕育着中材汉江水泥 股份有限公司61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从最 初年产3.2万吨的水泥厂,到如今的年产 200万吨水泥、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现代 化国有企业,中材汉江伴随着中国水泥工 业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奋进,见证了国企 的改革历程和水泥行业的发展之路。
创业篇
让我们逆转时间的车轮回到1958年的 秋天。1958年10月筹建的汉中市水泥厂, 总投资169万元,年生产矿渣水泥3.2万 吨。由于建厂初期经费紧张,建厂指挥部 是租用的当地民房。当时七八十名工人也 都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农民家里。指挥部泥泞的院落和地蛋窑上飘扬的彩旗陪伴着企 业拉开了创业序幕。
1960年遇困难时期,生产仅四个月的 水泥厂被迫下马停产;1966年11月,汉中 市水泥厂重新上马又逢动乱年代,工厂几 乎处于瘫痪状态。直至1976年,工人们依 然坚持从事着苦、脏、累的重体力劳动, 努力生产出达标的PO·32.5型水泥……正所 谓创业维艰,坊间传唱的俗语“出窑杠子 敲,运料靠手推,天晴扬灰厂,下雨烂泥 塘……”, 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工人的劳动 场景。
发展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为企业发展 注入了活力,企业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 转变了思路:要想改变企业落后面貌,必先改变落后的生产工艺。
1977年,适逢全国上下掀起“工业学 大庆”的热潮,中材汉江干部职工奋战七 年,实现了三步技术改造工程,先后实施 了14项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实现了 主要生产工序的机械化,净增生产能力8万 吨,效益比改造前增长了17倍。
1985年,汉中市水泥厂从全国2000多 家水泥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家建材 局拨发的建设全国第一条日产220吨机械化 立窑示范生产线的1000万元投资。这条生 产线采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 为全国发展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提供了 宝贵的成功经验。在示范线建设中,从土 建、非标件制作、安装调试,包括办公 楼、住宅楼都是职工自己动手,老一代汉 江人用汗水演绎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977年至1986年十年间,企业生产水 泥92万吨,创利税2312万元,利润1800万 元,固定资产增长了9倍。
改革篇
企业发展的历程不仅是一部艰难的创 业史,更是一部生动的改革史。
从1978年到1993年,企业积极探索企 业制度创新,先后进行了内部经济承包责 任制、厂长负责制、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 的改革,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3 年利税超过千万元。
1993年9月,汉中市水泥厂整体改组 为陕西汉江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四年后, 企业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陕 西汉江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下辖九个 分公司,形成了以水泥、彩板门窗、商贸 和房地产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员工1700人,总资产2.3亿元。
随着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贯 彻落实,企业抓住机遇,进行二次创业, 开始了新的腾飞。2003年,经国务院国资 委批准,企业通过实施资产重组,正式更 名为中材汉江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步入了 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日产2000吨和日产2500吨水泥 熟料生产线相继在2002年和2010年建成投 产,陪伴企业一同走过50年的立窑生产线 退出了历史舞台。至此,企业年生产能力 达200万吨的新时代全面开启。
近年来,伴随着汉中市城镇化建设的 不断推进,中材汉江面临“城市围厂”的 困境。面对新的问题,在中国建材集团、 中材水泥的坚强领导下,在集团兄弟单位 支持下,中材汉江按照减量置换的工作要 求,计划在汉中市南郑区建设一座新型建 材工业园。目前,工业园建设的前期工作 正在紧张有序的推进中。
通过61年的艰苦奋斗,中材汉江广大 干部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 和自豪感。未来,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文化 和战略引领下,中材汉江在高质量发展道 路上行稳致远,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后记
昨日可忆,未来可期。纵观中材汉 江61年风雨兼程的发展脉络,一直以“改 革显活力、发展增实力、管理出效率、质 量争市场”为发展主线。面对新的发展机 遇,中材汉江将继续秉承“创新、绩效、 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集团建设世界一流 产业投资集团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新中国 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