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集团应变市场做大水泥产业

来源: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6日

    一个水泥厂在1990年产量不足10万吨,已更换了11任领导班子,仍未能扭转局面。然而近几年来,新班子带领员工发奋图强,使企业绝处逢生,使这个曾连续亏损13年的企业,走在了我国水泥行业的前列,他们的人本管理与成本管理的“两本”经验在全国推广。日前,记者到山水集团采访,感受了企业的勃勃生机。

    握紧拳头做大主业 

    2000年,山水集团在制定“十五”发展规划时,曾受当时盛行的多元化经营思维的影响,提出要发展水泥、新型建材、新材料以及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建设综合性企业集团。但通过反复调研论证,他们发现山水集团最熟悉、最擅长的还是水泥。结果一年后推倒重来,提出了“做大水泥主业”的思路。这一重大的战略调整,使集团避开了盲目多元化的误区。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哪里发展水泥?是立足山东,还是走出山东?有人提出,山东是水泥大省,且立窑数量众多,山水恐怕难有作为。山水集团研究后认为,这恰恰是立足山东的最好理由:第一,山东经济发达,水泥消耗量大,市场没有问题;第二,新型干法水泥还没有形成气候,正是山水发展的最佳时机。他们拍板决定:五年不出山东,站稳脚下地盘。

    山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才奎说:“抓住机遇,要敢于碰硬但决不能硬碰。”

    2001年底,山水首先进军青岛,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开工建设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此后他们沿胶济、济邯铁路一线东进西扩、南北辐射,仅用3年左右的时间,便完成了在山东的战略布局。目前山水已建成济南、潍坊、淄博三大熟料基地,在全省9个市配套建有十几家大型水泥粉磨站,形成年产25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应变市场实现转型 

    自2004年起,针对全国水泥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国家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大批准备不足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山水集团认识到,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进军资本市场,打通融资渠道。最好的途径就是:整体改制,引进外资,境外上市。他们与摩根史丹利、鼎辉投资、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化大财团的合作,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推进了山水集团与国际接轨、实现管理转型的步伐。

    为圆水泥王国之梦,山水集团三年内曾四次更改规划。是当初的山水计划不准,还是现在的山水不自量力?张才奎说:都不是。在他的眼里,企业规划不能一成不变。

    山水集团在变化中,一直遵循着合乎宏观政策,顺乎行业发展的原则。国家强调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山水集团积极响应。在山水集团,记者了解到,企业已关停多条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50万吨。同时,对于一条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尽管没有被列为淘汰之列,但考虑到单位能耗值偏高,山水集团也主动选择了淘汰。

    “十一五”将是水泥行业大调整、大重组的关键时期。刚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水泥企业的山水集团,又一次面临着重大抉择。山水的目标是全力做大水泥主业,到2010年水泥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进军世界十强。山水的发展战略是:主导山东水泥市场,实施环渤海战略。因为全国水泥产量106亿吨,山东市场就占12亿吨,山东立窑水泥占了60%,集团今后这些落后工艺将全部淘汰,目前山水在山东市场的份额还不到1/5,还有巨大上升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