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等可能会成为第二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

来源: 来源: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截至7月28日,9个交易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582.79万吨,累计成交额2.93亿元。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目前碳排放配额发放工作尚未完成、部分企业还在适应交易规则,且仅纳入电力行业。在此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成交量呈现前高后低、逐步企稳的特征。

据记者梳理,7月28日,CEA收盘价为52.5元/吨,较前一日下跌3.9%。该价格较7月16日上线时开盘价(48元/吨)上涨了4.5元/吨,涨幅为9.38%。从成交看,7月28日CEA总成交量为87.27万吨,成交额为3660.31万元。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记者表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碳排放配额(CEA)价格逐步攀升,市场交易量总体稳定,碳价格并未出现大幅涨落。从长远来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还有一定上涨空间。不少企业处于碳交易摸索阶段,还在积累经验,随着后期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活跃度有望得到提升。

吴琦认为,从长期来看,当前的碳市场价格偏低,随着碳市场交易市场的运行,纳入行业和市场主体将进一步扩容,交易品种和方式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碳交易关注度持续提升,碳交易市场规模将快速增加,碳价格有较大上行空间。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申万行业二级行业,截至7月28日,A股电力上市公司共有82家。一些电力上市公司参与了碳交易,还有部分上市电企在积极准备。7月26日,上海电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所属发电企业已完成全国碳交易系统注册登记,具备碳交易资格,后续将根据需要适时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陈梦洁表示,全新上线的全国碳市场,为发电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全国一盘棋”的视角,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电厂的碳配额进行统一运营和调剂,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企业将受益于自愿核证机制的推广,通过碳交易实现企业价值重估。龙头企业一般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通过开发碳减排项目和碳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显著降低碳减排成本。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

“下一步,钢铁、水泥可能会成为第二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吴琦认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后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碳交易的法律体系不完备,对全国碳市场建设形成较大制约;二是国家层面的碳排放和碳交易数据尚未统一;三是全国统一的排放权分配规则有待明确;四是碳排放核算标准不明晰,需进一步明晰行业企业碳减排的具体核算方法;五是碳排放融资市场有待健全,碳市场的发展有待于融资体系的支撑,特别是各种金融机构的参与、融资工具的丰富。

“对于参与方来说,首先要了解碳排放家底,进行碳核查,建立自身的碳排放清单;其次要明确碳减排目标,加强对国家及地方、行业的相关政策研究,明确自身的双碳目标,建立健全碳资产管理体系;最后要明确碳减排路径,即何时实现双碳、怎样实现双碳,将双碳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中,实现全周期的碳资产管理。”吴琦说。

202107301401045229.jp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