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盘点|水泥大企业集团为实现“双碳”目标,加码布局节能减碳、新能源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4日


伴随1月18日金隅集团2022年工作会议的成功落幕,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山水集团、红狮集团等水泥大企业集团2021年发展成果总结及2022年重点工作部署情况已然浮出水面。但是,各企业集团或基于会议报道篇幅限制,或基于其他因素制约,相关报道所展露的信息更趋向宏观表述,部分数字水泥网用户表示,能否对上述各大水泥企业集团2021年经营发展的相关新闻报道加以整理、分析,总结出各水泥企业集团2021年经营发展基本特点。为此,数字水泥网特对2021年全年有关上述大企业集团经营发展的几乎所有公开新闻报道进行系统梳理,并加以分析,整理出此文,期望能为广大行业关注者提供相关信息参考。

2021年水泥行业遭遇诸多挑战,行业运行呈现需求走弱、环保低碳加码、成本上升、效益回落等特征。在此背景下,水泥行业大企业集团充分依靠产业政策强力加持、行业协会有力协调以及自身严格自律和责任担当,在经营发展层面总体展现出一定韧性,行业效益稳定“压舱石”作用明显,在这一非凡成就的背后,各水泥企业,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付出了诸多努力。

数字水泥网通过系统分析这些“努力”后得出,整个2021年,水泥行业上述大企业集团整体经营发展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为实现“双碳”目标,加码布局节能减碳、新能源

纵向产业链延申,横向跨业经营,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

强强合作,积极拓展业内外、产业上下游交流与合作

积极谋求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为实现“双碳”目标,加码布局节能减碳、新能源

 

中国建材集团:

2021年12月27日,南方水泥、池州中建材与中材节能投资签订出资协议,在安徽省池州市成立池州中建材杭加。同日成立中材节能池州,两家合营公司后续拟建设池州新型节能环保墻体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12月18日中建材凯盛科技、海螺集团、安徽理工大学三方拟成立新能源公司和新能源研究院。

11月25日,中国建材股份召开水泥板块“两高”项目管理工作专题会。

11月3日,清华大学、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0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材料、“零电”矿山和工厂、“零碳”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10月20日,青州中联召开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示范项目研讨会。

9月22日,中国建材集团与中国绿发集团在河北文安举行的“双碳行动,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低碳联盟、双碳目标产业投资、土地盘活及绿色低碳创新研发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

6月23日,中国建材集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协作推进会在集团总部召开,会上中联水泥与凯盛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协同做好企业能源结构调整量化、降碳节能改造标准制定和光伏矿山修复技术推广等工作。

6月20日,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水泥、北京金隅集团、华新水泥、山东京博集团、武汉长利新材料、武汉理工大学等十六家单位成立建材建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联合体。

3月12日,德州海中中联大坝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项目正式投产。

2月26日,中国建材集团召开2021年度生态环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海螺集团:

2022年1月14日,海螺创业、尚纬股份与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山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为年产20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总额人民币80亿元,其中首期项目启动规模为建设年产4万吨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预计投资金额为16亿元。

2022年1月8日,新化海创固废处置项目竣工投产仪式暨湖南海螺绿色清洁能源项目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湖南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举行。本项目新建200t/d的污泥接收及储运系统、入窑进料系统及150t/d的飞灰接收及储运系统、入窑进料系统,于2020年5月29日动工。

2022年1月4日,海螺集团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加强产学研合作,尤其在煤炭等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氢、氨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应用。

12月13日上午,海南昌江县委书记陈儒茂到昌江海螺公司会客厅会见海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王诚表示争取建成海南省二氧化碳捕集示范线。

12月4日上午,兴安海螺1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该电站采用“全部自发自用”运行模式,基本实现100%全消纳,建成后每年可平均发电1641.84万kWh,每年可节约标煤2602.98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78.89t,二氧化碳约8046t。

12月3日上午,海螺水泥与凤阳县人民政府在滁州市签订凤阳光伏产业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产业园规划投资项目包括:石英岩矿山和深加工、光伏玻璃生产、光伏组件、太阳能发电、淮河码头等。

11月25日,安徽海螺集团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仪式分别为“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技术应用产业园”、“水泥行业低碳技术中试基地”、“中碳(安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赖晓明为“碳管理体系(建材行业)服务中心”、“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建材行业培训基地”授牌。

11月3日,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项目投资签约仪式在海螺集团总部举行,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海螺集团全资子公司)在芜湖高新区投资建设“三碳(安徽)科技研究院”。研究院以“产业降碳、技术减碳、绿色低碳”为研究方向,打造高层次“三碳”创新平台,重点实施碳资源管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节能技术开发及相关技术咨询等服务。

9月28日,海螺创业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建议分拆海螺环保的股份于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目前已获联交所批准。

9月26日,贵定县举行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签约仪式。项目可处置固废每年10万吨(飞灰+一般固废)。

8月31日,海螺水泥作价4.43亿元收购关联方海螺新能源100%股权,投资新能源业务也将为公司水泥生产提供电力支持。

8月30日,海螺集团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上海签订了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碳管理体系建设合作协议,合作聚焦于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

8月30日,海螺水泥与海螺投资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由海螺水泥收购其持有的海螺新能源公司100%股权,总代价为人民币44321.06万元。

8月24日,海螺创业与长治高新区签署《水泥窑协同综合利用飞灰与固废资源化项目合作协议》,规划建设10万吨/年的固废处置项目,包括固废和生活垃圾焚烧的飞灰。

6月28日上午,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揭牌暨清新区2021年上半年项目签约、动工仪式在清新区举行。海螺二期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将建设为全流程智能化、节能环保型水泥示范生产线。

6月7日,海螺创业直接全资附属公司中国海螺环保控股有限公司以代价6.16亿元收购AGL全部已发行股本,以及以代价1.91亿元收购WETH的全部已发行股本。

1月28日上午,信丰县人民政府与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危)废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1月9日,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贵阳海螺盘江有限公司与贵州省清镇市签署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危废等3个项目投资协议。

冀东水泥:

10月30日,由北京金隅红树林公司和西安水务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内领先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项目——冀东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在泾阳县冀东海德堡水泥厂正式建成投产。

华润水泥:

12月24日,郴州市苏仙区绿色建材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暨良田水泥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技改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苏仙区绿色建材产业园和绿色循环经济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

9月26日,华润集团与广西上思县签订了两个投资项目,华润水泥新型建材产业园项目和华润电力上思“风光储氢”100万千瓦一体化基地项目,投资额达175亿元。

华新水泥:

12月28日,“世界首条水泥窑尾气吸碳制砖生产线在华新水泥成功运行”,该项目以 “二氧化碳传输-碳化养护-温度-后续水化”协同效应理论,开发出水泥产业链上碳中和的技术。以年产1亿块蒸养砖生产线为例,每年利用2.6万吨二氧化碳,全国推广每年减碳将达到5200万吨。

红狮集团:

11月2日,红狮集团贵州赫章水泥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点火投产,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年产高标号水泥200万吨。项目是红狮集团在贵州建成投产的第4条大型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等。

3月30日,红狮控股集团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人民政府举行绿色智慧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项目预计投资70亿,分两期进行,一期: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新型精品材料、水洗飞灰及工业固(危)废物处理、余热发电、商品混凝土等项目;二期: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可降解餐盒等其他项目。

3月初,会昌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加快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200吨/天飞灰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1.0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飞灰储仓输送系统、飞灰洗脱系统、洗灰废水净化系统、结晶分盐系统、入窑系统及与处置线相关的配套系统。

山水水泥:

8月份,据报道,平阴山水水泥5000吨水泥熟料协同处置项目建设的一条配套10MW纯低温余热发电及500t/d水泥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生产线的50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预计2022年8月投产。

3月25日,山水水泥等四家企业参与的山东省首个“碳中和林”项目在济南南部山区跑马岭启动。项目将新造林2626亩,用其产生的碳汇量,抵消4家企业总部运营产生的二氧化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