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终将过去 四川成都44家水泥厂关闭之后

来源: 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21日

    12月13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彭州市草坝水泥厂年产20万吨的机立窑应声倒下。

    这只是成都淘汰“小水泥”的开始。根据规划,到今年底,成都市44户、年总产量达900多万吨的小水泥生产企业将分三批,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此次集中关闭行动,无论对改善成都市环境质量,还是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乃至提升整个水泥产业的现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长期笼罩着城市的烟尘远去之时,上万名水泥厂工人也面临重新就业的难题;成都市内不少建筑工人,也因不期而至的水泥短缺,被迫赋闲。

    与此同时,为遏制成都的水泥短缺和价格上涨,政府相关部门及各物流企业忙碌着,一场“水泥保卫战”在公众视线之外悄然打响……

    关闭!这场“演出”没有悬念

    5天过去了,陈永兴还没走。

    12月17日下午5点,成都市北面的彭州小鱼洞镇,在感受了短暂的灿烂阳光后,又坠入沉沉的雾霭中。

    小镇边上的草坝电厂大门紧锁;车间的外墙上,“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将努力找工作”的红色标语鲜艳如初;机立窑爆炸产生的建渣还没清理,生产区一片狼藉。

    由于停电,成都市草坝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兴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阴冷昏暗。或许是为了相互温暖,夫妇俩一直促膝坐在一起。

    “先后投入了1500多万元,现在一下子就没了。”虽然距离机立窑被炸已经好几天了,陈永兴似乎还没从当时的痛惜中恢复过来。与此同时,还有处理债权债务、安置150多名工人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还没去想今后的事,但再也不会搞科技含量低的产业了。”

    在彭州市工业局局长翁昌荣看来,之所以会选择公开爆破这样“高调”的方式来关闭草坝水泥厂,就是要向其它40多家小水泥厂彰显政府的节能减排决心,不给它们留任何幻想,“彻底关闭成都市内的小水泥厂,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演出。”

    据了解,成都市此次集中关闭的小水泥厂共有44家,前后分为三个批次。第一批有27家,关闭时限为11月20日,第二批10家,关闭时限为12月10日,最后一批为7家,关闭时限为12月31日。

    截至记者发稿,全市只剩下最后7家小水泥厂,而它们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限”做着准备。

    这里,迟到的幸福戛然而止

    12月17日,记者来到同样位于彭州市小鱼洞镇的成都市湔水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看见公司副总经理文方凌正在起草公司关闭后的善后处理方案。他说:“草案基本完成了。”

    记者一行顺着干净的厂区道路边走边看,石灰石、石膏等生产水泥的原材料在路边堆成一座座小山。偌大的车间里,磨机轰鸣,除尘设备吸纳着磨机产生的烟尘。成品车间外,6辆大货车一字停开,等待装车。

    “这套自动化装车设备是公司今年初刚投入建成的。我现在闭着眼睛都能指出所有设备的具体位置。”文方凌如数家珍,向记者讲述每一个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据他介绍,成都市湔水建材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69年的温江地区湔江水泥厂,其最初是蛋型土立窑;1976年,被改造成为当时四川8条机立窑标准化示范生产线之一。目前公司年产50多万吨水泥,产值近亿元,是此次成都市关闭的44家水泥厂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从1982年起“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文方凌介绍说:2002年被并购之前公司长期亏本经营。并购后,公司又开始了漫长的治理投入,先是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节能减排的改造,后来又投入700多万元进行烟气治理,然后又是装车设备400多万元……“现在全生产线基本都能够实现达标排放了,连节能减排的审计费用都刚交不久。”

    公司在2005年之前举步维艰,从去年开始,才有了1000余万元的赢利。然而,这次一纸关停令,让迟到的幸福戛然而止。

    “怎么不难过?工厂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工龄34年的老工人何伟忠见证了该厂建立、发展、兴旺的全过程,见到记者时,他掩饰不住满脸的失落。现在,他家有4个人在厂里上班。

    文方凌倒是很“想得开”:“我们肯定会脱胎换骨卷土重来。”据他透露,公司将联合彭州市内多家水泥生产企业,投资几亿元,在不远的将来,建立起一家年生产能力达400万吨的现代高科技水泥生产企业。“在很多技术指标上,都超过当前的拉法基和亚东水泥。肯定是高科技、高效率,节能环保。”

    这设想,正暗合政府部门此次集中关闭44家小水泥厂的初衷。翁昌荣认为:改善成都市的环境质量,只是这次行动的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有利于成都整个水泥产业提升水平。而且关闭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今后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企业的一种财富。“一箭多雕。”

    据记者了解,成都市44户小水泥企业设计年生产能力为937.5万吨,总资产近25亿元,企业职工1.1万人。全部关停后,预计每年可节电7.13亿度,减排粉尘5.4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562吨年。环保效益非常巨大。

    成都湔水建材水泥有限公司外,一位卖卤菜的老板在瑟瑟的寒风中等待。而他最主要的顾客就是厂里800多工人。一位来买卤菜的居民告诉记者,之前污染太厉害了,菜园里菜叶上老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回去洗3盆水都洗不干净。为此,得知水泥厂即将关闭,她非常高兴:“总算能呼吸两口新鲜空气。”

    “那你想要空气还是要生意呢?”记者问卖卤菜的老板。

    “你说呢?”老板笑而不答。

    市场,供求失衡自然涨价

    在成都一家电视台做记者的叶小姐1个月前买下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她盼着能在春节前喜迁新居,好第一次与家人在成都共度春节。

    然而,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正在降低。20多天前就已答应进场开工的装修公司,至今稳起不动。“再等几天嘛,确实没得办法。”

    让装修公司动不了工的原因是水泥短缺。据承接装修的姓张的小老板介绍,目前市场上,普通水泥价格已是每吨近400元。“价格飞涨不说,还拿钱买不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都保证不了,我们哪还买得到?”

    为了证实他的话,12月18日记者前往成都的多家建筑工地了解情况。在芷泉街成都商会大厦建设项目部内,一位姓黄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目前使用的标号为PO32.5的拉法基水泥已经从一个多月前的280元/吨涨价到600元/吨,上涨幅度超过100%。但目前公司的水泥和混凝土供应还算正常,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供货方铁得不得了的关系。”

    而与商会大厦毗邻的时代广场项目似乎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据工程建设方的物资部负责人王长锁介绍,从11月初到12月初,因为水泥短缺而导致的混凝土短缺,令工程先后3次停工,每次都是两三天,前后总共停了10来天。期间,由于很多工人不满足于每天20元钱的误工补助,纷纷提前回家或者转向了其它工地。“仅停工,公司将损失200多万元。”

    此外,由于他们使用的C30号混凝土从一个月前的每立方米280元上涨到了400元,仅混凝土这一项,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将上涨100元。而整个时代广场的建筑面积达56万平方米,总支出大大增加。

    随后,记者又来到东二环房地产开发相对集中的区域,从各个楼盘的施工工地了解,基本完全一致———水泥价格飞涨,且不太好买。

    此外,重大的市政项目由于对商品混凝土需求量大,所以受影响也较大。地铁工程也未能幸免。据中铁四局的一位负责人向媒体披露,他们公司所承建的成都地铁孵化园到会展区间A标项目工地,曾在12月初,因为混凝土短缺,被迫停工。该工地对面的中铁十四局负责的多个施工点,也都曾经出现过停工待料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地铁各施工工地每天的混凝土平均需求量是5000~6000立方米,但是此前一段时间,每天缺口曾高达3000立方米。

    此外,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相关人士也向记者透露,虽然该公司的各项工程基本均采用拉法基等大型水泥厂的产品,但由于水泥市场普遍价格上涨,还是使一些工程的水泥供应受到一定影响。

    种种证据表明,成都市水泥市场短期供求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而究其发生的时间来看,它与成都市开始实施小水泥生产企业关闭的时间几乎完全吻合。成都市政府在2007年11月8日下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关闭小水泥生产企业工作的通知》,而就在几乎同一时间,成都市水泥价格开始全面上涨。不容否认,水泥涨价与周边44家小水泥生产企业关闭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据记者了解,成都市目前水泥年消耗量为2000万吨左右,而包括拉法基、亚东和所有小水泥生产企业在内,成都水泥企业年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左右,为此,正常情况成都本地水泥供需缺口就达500万吨,这导致了成都的水泥价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再加上此次关闭的小水泥企业的年总生产能力接近1000万吨,导致了成都市出现1500余万吨的供需缺口。“物以稀为贵。”如此大的市场缺口,怎不引发涨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部分水泥生产企业虽然关闭了,但还有部分半成品可以继续加工,所以完全停止,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水泥供需最紧张的时候,很可能出现在明年春节过后。

    危机真的会到来么?相关各方该如何应对?

    合力,打一场“成都保卫战”

    “已经10多天没有睡好觉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峨眉山市隆鑫物流有限公司的何总不断地说“忙坏了”。

    公司先前只有17台大货车,最近他又新增了10辆,驾驶员也相应地增加了近30名,运力从先前每天600多吨增加到1000多吨,“还是忙不过来。”

    “成都的混凝土公司和建筑商天天都在打电话催。”为了满足这些用户,他的足迹已经踏遍了峨眉山市的峨胜、峨眉山,重庆的锦江、金玖、富黄等水泥生产企业。

    忙碌的还不只他一个。记者日前在成都市扶持名优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到,12月11日发布了一份“关于成都周边地区水泥生产企业支援我市水泥供应的信息通报”。通报说,成都市扶优办除协调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和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力保市级重点工程水泥用量外,近期还组织了多支队伍到周边的德阳、绵阳、眉山等市,与41家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协调,以确保成都全市的水泥需求。据初步统计,这些水泥企业至少每天可向成都提供2万余吨水泥。

    民间与政府集体发力,一场水泥市场上的“成都保卫战”在公众的视线之外,悄然打响。

    就最近几天的情况来看,由于政府等方面卓有成效的运作,目前,包括商会大厦和时代广场等项目在内,成都市很多建筑工地的水泥供应已经基本正常。成都市地铁办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目前地铁工程水泥供应也基本正常。

    有业内人士预计,成都的“水泥危机”也许将在市场的力量下消解于无形。因为成都水泥价格上涨,必然对周边城市的水泥生产企业产生巨大吸引力,只要保证市场的开放和通道的畅通,今后外地水泥自然会源源而入,市场短缺将大大缓解,而价格猛涨的局面也会得到根本遏制。因此建议政府,应效仿“农产品通道”,尽快建立起“水泥绿色通道”。

    据记者调查,目前重庆、昆明、西安等地标号为PO32.5R的水泥出厂价每吨为260元左右,即使加上每吨200余元的运费,到成都市场依然有较大的赢利空间。只要交通无阻,这些地方的水泥应该闻讯赶来“支援”成都。

    启示:增强政府行为的预见性

    “水泥危机”必将过去。而解决过程中,政府显然给予了很大重视。然而,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却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无论是几个月前的猪肉价格上涨,还是当前水泥价格的上涨,其共性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为此,有人认为,此次关闭小水泥厂,在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但同时造成的水泥紧俏,给公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不利负担的事实,也暴露出政府价格管理机制的缺失。

    四川省水泥协会秘书长杨渝蓉称,其它地区关停水泥厂一般都会提前一年或两年作出详尽计划,“成都市这次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关闭这么多小水泥厂,来得很突然,不是通常的做法。”他认为,政府在关闭小水泥厂之前,应从宏观上进行统筹考虑,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把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水泥是城市建设的必需品,政府可以在关闭行动之前,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尽力保持市场稳定。杨渝蓉认为,虽然不排除一些供应商趁机哄抬水泥价格的情况发生,但总的来说,涨价的根本原因是市场行为。

    建议,政府要尽量避免“点急刹”、“突然死亡”,要增强政府行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另一方面,有社会学家指出,政府应借助媒体及时向公众通报信息,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民众,以此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应对困难。而不能因为“敏感、怕引起社会恐慌”为由,拒绝向社会公布信息。

    成都正经历着一场由水泥带来的阵痛。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阵痛终将过去,并将促进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而政府在关停小水泥厂整个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包括在关闭之后如何应对市场危机,必将在今后淘汰其它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时起到积极作用。

    附:

    将关闭的水泥企业分布图

    成华区1家 青白江2家 新都区6家 彭州市9家 邛崃市2家 崇州市10家 大邑县3家 双流县2家 都江堰2家 郫县1家 龙泉1家 新津1家 金堂2家 温江2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