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市场:走向市场导向下的结构调整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0日

    编者按:作为水泥行业的专业媒介和研究机构,数字水泥网一直秉承客观公正态度宣传行业内的进步和发展;以市场的动态信息为基础,依托翔实的数据资源,为研究提供支撑;希望通过动态跟踪市场和数据分析,观察研究行业的最新变化趋势,推动行业和市场向积极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随着我们和外界交流的广泛和深入,刘作毅的观点和言论经常被各方引用,但局部引用常常难以完整的表达出本人的基本观点。华东市场是中国水泥市场发展的见证,现将刘作毅对该区域市场和主导企业的分析及观点整理成文刊发如下:

    “十五”期间,华东区是国家投资最大的受益区,是六大区中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区域,在2003~2004年达到高峰期。市场上行,使华东地区水泥价格高企,成为全国利润的主要增长点,特别是在2003年,华东地区利润占到了全国的71.4%。巨大的需求空间、利润空间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华东区在“十五”期间成为水泥投资热点区域,是新增产能的主要聚集地,也是水泥产量份额最大的区域,水泥产业快速发展,走在了六大区的前列,技术调整、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快于其他区域。

    进入“十一五”,华东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等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成,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华东区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所占比重降低,上升动力减弱,水泥需求逐渐趋于稳定,华东区水泥市场率先进入了成熟期。水泥投资所占份额随之有所减弱,但前期大规模的生产线建设,由于市场的回落,供需失衡,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利润持续走低,至2008年占全国利润仅为34.6%,较2003年跳水一半。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大规模的并购出现,市场进入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刺激下,需求压力、煤炭成本压力在华东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但前期的技术调整、结构调整造就了一批大水泥企业,这些水泥企业成为了在经济下滑下市场的中流砥柱,成为2008年华东市场在需求有所下降背景下保住利润的最直接力量。华东地区开始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调整。

    华东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是我国最大的水泥消费市场,已经历了起步阶段→高速发展两大阶段,并在向成熟期过渡。全国其他地区的水泥市场也必将经历这个阶段,不可逾越,只是各区域内由于经济建设水平、国家投资力度等的不同,周期性出现的时期不同。目前华东已经率先进入了成熟阶段,其发展动向对我国整个水泥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从华东区的发展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启发:

    如何把握市场需求从成长走向高峰,从高峰走向平稳,甚至下滑,也就是如何把握和应对行业的周期。企业既要善于抓住市场成长机会,又要能够洞察市场滑落的走势是影响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市场高峰期过后,通过平抑市场的供需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一时期,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并购重组,区域划分,控制产能(包括压缩产能),维护供需平衡,保证合理利润,得以健康发展,使企业有所收益,为投资者、员工、社会做出回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