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大企业集团在联合中实现市场控制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27日
    在5月21日召开的2005年全国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座谈会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分析了我国当前水泥行业的形势,并对今后水泥行业规划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提出:大的水泥企业集团在竞争中应该走联合道路,实现对市场控制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一、当前形势是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 

    雷会长认为,今年一季度出现的水泥市场形势下滑、变盈为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表现。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建设投资总规模的和发展速度的控制,必然会对水泥行业造成影响。然而国家政策出台后,固定资产、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增长速度会在惯性的作用下有个慢性前冲的过程,水泥行业也不例外。国家对水泥行业实施宏观调控、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等政策影响使整个行业从2004年11月起进入“冬天”,惯性使“冬季”行情延续到今天是意料之中。 

    二、我国水泥工业整体发展不平衡 

    我国水泥消费量和生产量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新型干法投资增加迅速,显现出缺乏理性地发展。水泥产能迅速扩张、高速增长,但市场需求增长的步伐跟不上供给的增长步伐。企业间竞争加剧,市场波动较大。因此,广东在发展水泥工业的过程中,可以吸取、总结浙江的得失经验,将水泥工业的发展纳入健康、稳定的轨道,对水泥总量和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三、企业寻求在联合中控制市场 

    华东最近出现的状况让人不禁想起了1994年上海市场出现的类似行情。当时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GDP快速增长的需要,水泥企业遍地开花,低水平建设掀起热潮。市场顿时间竞争加剧,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这场竞争可以说是立窑和新型干法之间的竞争。由于新型干法在当时发展还不成熟,投入成本较高,因此在竞争中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场竞争却从客观上促进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 

    2004年的华东历史似乎在重演,但这次供大于求的局面是高水平的,是在新型干法水泥占主导形势下的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变成了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间的较量。虽然竞争是残酷的,但同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重新洗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在理想的行业集中度下,我国水泥产量增长到11、12亿吨时,生产将集中在150家左右的企业里;年产能在3,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将达到10多家。那么,谁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胜利,谁就是今后我国水泥行业中的主导成员。 

    产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会给一些企业带来阵痛,这是必然的。区域市场中激烈的价格战也给企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大企业间在竞争中寻求联手将是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企业的联手不仅要在调控价格上发挥作用,更要将目光提升到调控市场的高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企业间的联手在淘汰落后生产力方面能起到比国家行政手段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大企业间如何联手?——控制总量、瓜分市场、合理定价——这是宏观调控过程中大企业联合实现调控市场必不可少的三大因素。日本的两家大企业:日本联合水泥和小野田曾经是竞争对手,当时一家产能1,900万吨,另一家1,700万吨。在新一届政府停止填海政策、将水泥需求降到1,000万吨的情况下,两家企业并没有因此拼得头破血流争夺市场,而是走联合道路通过协定产量、瓜分市场,维持了价格的稳定和共同利润的获得。这给中国企业以很大的启示。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泥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市场需求空间,然而这种利好消息并没能让中国的水泥行业得到应有的利益,而是将其让给了下游企业。原因就在于行业集中度太低,大企业间没有通过联手将成本的上升转移出去。自己既要消化不断上升的原燃料成本,又要有低廉的价格优势去抢占市场,水泥企业承受了太多的“累”。 

    四、淘汰落后不能松懈 

    目前行业走到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不能松懈。珠三角地区在全行业低迷的形势下还能保持80元/吨左右的利润水平,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东莞地区淘汰了1,000万吨的小水泥,为珠三角地区新型干法水泥腾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做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东莞财政拿出2.5个亿对不同年份拆除的机立窑给予50~20万元的补贴;到最后时间里撤除的机立窑生产线不给予补助。 

    落后小水泥的存在不仅阻碍了产业的进步,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小水泥占用土地、对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高科技投资被隔离在外,土地价格达不到应有的效益水平。因此,从长远来看,淘汰落后小水泥既有利于行业的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制定科学地发展规划 

    各地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者的思想观念要从“总量和发展速度控制”转变到“结构的调整”上来。十一·五发展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调整的问题,要将结构调整作为发展规划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另外,从人均消费量的角度上,要对区域性总量有所控制。面向两个市场的沿海地区,要将人均消费量控制在800公斤/人左右;内地控制在600公斤左右。如果将1,000~2,000公斤/人作为发展目标,那么总量会膨胀到不可估量的程度,届时3,000~4,000t/d的线都将被列到淘汰的范围。因此,地方各级部门和大企业集团一定研究宏观形势,不要把总量做得太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