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需三剑齐发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17日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中国正在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

  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发展中国的循环经济?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最早开始研究循环经济的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左铁镛。
   
  资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记者:据了解,您是在中国最早提出循环经济的学者之一,您能不能谈谈当时提出“循环经济”初衷?

  左铁镛:我以前是研究材料学的,但是在研究中我越来越发现,中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这是解决能源瓶颈与经济高速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国不仅是材料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2003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同时消耗占世界当年消耗总量近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但是我国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

  由于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事实摆在眼前,如果不重构节约型和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资源就只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风险很大,国家经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

  记者:您在刚才的谈话中提到,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在您看来,这个重构需要从那几个方面着手?

  左铁镛:目前情况下,解决的途径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加强公民的道德观念;其次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最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核心作用。

  目前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其实质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面临的危机,人类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创建以保护地球和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环境伦理和生态文明。

  只有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把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活动逐步变成全体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自觉行为,循环经济才能开展好。

  实施循环经济不能光靠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改变公众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对再生产品的认可度,提倡绿色消费。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规制度

  记者: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人们意识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什么方式是最能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左铁镛:在我看来,法律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它能有效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首先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让政府各项政令和措施有法可依,生产者和消费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核心作用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第三个建议是从技术层面上考虑。如果从技术层面上看,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左铁镛:从技术层面上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

  无论是单位GNP资源、能源消耗率,还是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都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发展循环经济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资源消耗的源头减量化),而工业物质的循环效率是整个循环经济的核心。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记者: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情况下,怎么解决您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左铁镛: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大幅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和有关大学以及研究机构都长期坚持这方面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先进理论方法。比如,各类废弃物的产生、排放、综合利用统计,资源保证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统计与评估,全社会物质流的统计与核算,各种材料运输方式及服务的物质集约度和环境综合影响系数的测算与评价等,不仅是微观方面开展生态设计,开发资源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也是国家从宏观方面制定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计划的重要基础。

  名词解释: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提高资源效率为核心、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目的、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科学理念和经济增长模式。有人把它称为我国经济发展要遵循的一项重要长期政策。甚至有人认为,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革命。

来源:南方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