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转型,中国水泥厂的九年发展之路

来源: 来源: 海螺集团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5日

    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是一家南京市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家民族水泥厂,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中国水泥厂自2002年实施资产重组以来,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管理转型,九年来,企业保持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一家资不抵债、亏损3.3亿元,发展到2010年实现产值13亿元、利税3亿元。资产不仅实现了保值、增值,而且员工收入持续增长,成为区域内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国际金融危机最沉重的2009年6月,时任南京市市长的蒋宏坤同志在视察中国水泥厂时对公司的工作给予表扬,蒋市长说:“中国水泥厂公司的环保工作做得很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同原来意义上的水泥厂不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水泥企业的看法。”九年来,中国水泥厂公司干部、员工凭借主动求变的转型意识、矢志求精的创新精神、充满激情的海螺文化和管理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努力,让一家百年企业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中国水泥厂公司

    一、管理转型,开创企业发展新篇章

    创立于1921年的中国水泥厂产品用到了各个历史时段的代表性建筑中,解放前建于上海的上海大厦和中山陵,解放后的南京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地铁二号线、京沪高铁等重点工程建筑,是中国民族工业一颗闪亮的明星。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由4台小型湿法旋窑支撑的中国水泥厂,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再也无法适应工艺和设备不断现代化、产品生产成本持续降低,环境保护日益严格,规模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市场,老旧设备难以继续运转,企业已经走上了难以为继的苦苦挣扎之路,中国水泥厂陷入无法经营、难以自拨的泥潭。

    九年前,历史沧桑的中国水泥厂作为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制试点单位,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整体改革的成功之路。中国水泥厂有限公司的诞生,翻开了我国第一家民族水泥企业的崭新一页。九年多来,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上缴税费8亿元,成为地方缴税大户。多次被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南京市节能先进企业”等殊荣。

    机制转型----实现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改制以前,中国水泥厂仅仅是一家五条湿法旋窑为主的传统水泥生产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企业不仅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而且能源消耗严重超标,市场竞争乏力。改制后,新公司借助先进的海螺管理平台,以高效的激励机制,严谨的管理文化,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从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机制转型释放出来的巨大活力:2002年改制当年,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亏损1700万元,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13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

    管理转型——实现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改制之初,公司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以苏南区域为例,仅5000t/d生产线就有40多条,同质化竞争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三个体系”、“杜绝三个浪费”和做到三个适应,组织“水泥行业冬天来了我们怎么办”、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的大讨论,开展节约一锹煤、一度电、一滴水的活动,“竞争在市场,实力在工厂”,公司煤、电消耗优于省控指标。

    思想转型——转变员工思维观念。在长期的计划体制下,作风懒散、管理松弛、效率低下是国有企业常见的通病,就连戴安全帽这样的常识也被看作是累赘和多此一举。为了打破员工思想上的枷锁,尽快适应严峻的市场形势,公司定期召开管理人员会议、班组长培训等活动,开展八分钟的思考等大讨论,走出去、请进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外面的形势,让更多的人现身说法,持续教育广大员工,一点点地改变固有的思维。在公司的不懈努力下,员工能够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护公司权益。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如今已经成功地移植到中国水泥厂这个老字号企业中,公司积极倡导“团结 创新 敬业 奉献”精神,重筑符合公司健康发展的管理文化,引导员工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经历认知到认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二、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国水泥厂公司借助海螺集团的工艺、技术以及强大的管理平台,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经济效益。

    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运行质量。公司每年从工艺、电气、设备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进,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集团优势力量,不仅有大型风机改造、喂煤系统改造,还注重发挥岗位的智慧,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活动,例如水泥磨斗提改造、边料皮带改造、水泥输送系统改造等等。矿山分厂员工经研讨后,在石灰石运输皮带上安装犁式卸料器,缩短了矿车运距,年节约柴油33吨,一台破碎机当作两台使用,提高了破碎机工作效率,减少了皮带输送电耗,降低了岗位劳动强度,改善了岗位工作环境,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公司高温风机变频改造项目还参加了南京市百万职工节能减排成果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水泥绿色产业。九年来,公司在矿山资源、工业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成绩斐然。原本要大量排废的低品位矿石通过合理搭配,变废为宝,有的还充当水泥粉磨原料。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脱硫石膏、磷石膏、铁尾渣的使用量,为城市循环经济做出了贡献。2010公司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00多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海螺川崎技术,投资建设24MW余热发电机组,解决熟料生产线60%的生产用电。一位市领导参观公司余热发电项目时,饶有兴趣地说,“余热发电就是好,不仅节约成本,还保护了环境。”他对随行人员说:“我去过海螺集团,知道余热发电核心技术就是海螺集团和日本川崎重工联合研制的。”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他高兴地说,中国水泥厂公司一年余热发电可达2亿多度,增加效益1个亿,可见节能工作的重要性。

    三、和谐发展,凝聚企业成长动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经营者智慧的体现,更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把员工的个人愿望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

    出色的经营班子是公司和谐发展的基础。在改制九年间,以总经理陈运贵同志为核心的公司经营班子为中国水泥厂公司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深知改造一家国有企业的艰辛,通过大量的言传身教,摆事实、讲形势,甚至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和业务员们一起开拓市场,感受市场的残酷性,继而引导员工转变观念,发自内心地工作。他经常说,中国水泥厂的员工都是好员工,有技术、有经验,关键是如何领导。他们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中国水泥厂公司这个团队。

    稳定的地方关系是公司和谐发展的关键。中国水泥厂公司地处两市、三镇,地方关系复杂,如何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公司在协调地方关系时不卑不亢、讲究原则、维护利益、坚持正义,首先让别人尊重你。即使在最严峻的环境下,公司也能够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了一道道难题,维护了企业形象,得到了尊重。

    丰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源泉。公司大力宣传“严是爱、松是害”的管理理念,建立和维护正当的经营秩序,让每个人感受到公正、公平,让员工能够踏踏实实安心地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公司不仅举办各类文娱活动,还举办大型迎春晚会,让广大员工建立更强的归属感。

    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动力。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是人才,如何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公司通过主管选拔、业绩考评等活动,不断发现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成才的机会。九年来,公司为集团输送了6名管理人员,还有一批专业院校的大学生走向公司管理岗位。

    四、持续发展,光耀百年企业风采

    时刻不忘社会责任。一位南京市总工会领导来公司调研时,她充分肯定了公司改制成果,欣慰地说,“改制以来,公司始终没有忘记社会责任,不仅现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还实现利税一个多亿,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员工工资保持适度增长,让他们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值得推广、学习,感谢海螺的同志所做的卓有成效工作,其他企业应该多向中国水泥厂公司学习,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共同享受改革成果。”

    居安思危,完善内控体系。经过九十年的发展和积累,期间有辉煌,也有曲折,现在公司发展业绩令人瞩目。如何续写百年企业之梦,必须通过不断创新、转型发展,居安思危,在海螺管理平台上,明确百年企业发展思路和未来发展战略方向,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转型,续写百年辉煌。工作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水泥厂公司将充分利用海螺技术、管理优势,大力发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等项目,持续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