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矿区水泥行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20日
    编者按:矿区经贸局(中小企业局)领导十分重视民营经济专项调研工作,积极为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今年他们先后开展了钢铁行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等多项专题调研。既找准了问题又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将矿区经贸局关于《矿区水泥行业经营状况的调报告》转发全市,供各县(市)区借鉴。 

    水泥行业作为我区一个主要产业,过去为我区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区水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矿区“水泥”还有无希望,出路何在?带着这个问题,我局组织人员进行了一番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水泥企业9家,分别是“洪州”、“矿峰”、“凤凰”、“垂虹”、“红星”、“虹光”、“特种”(白彪)、“磊鑫”(北寨)、“太行”(冯家沟);建有17条生产线,其中回转窑3条,机立窑14条,年设计生产能力171.4万吨;共有固定资产原值2.6亿元;从业人员3022人。最早采用回转窑生产水泥的洪州水泥厂,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实际年产最高达到过18.9万吨,占地102亩,固定资产原值3043万元,从业人员607人。最小水泥厂分别为“磊鑫”和“太行”,设计生产能力均为8.8万吨,从业人员分别为210人和190人。

    自2004年到今年6月底,我区9家水泥企业正常生产的有2家,分别是红星水泥公司和太行水泥公司。停产企业有3家,其中:虹光水泥厂于2001年停产至今;特种水泥厂于2003年6月停产至今;洪洲公司于2004年8月份停产至今。半停产企业有4家。其中:“凤凰”于去年11月份停产,今年3月中旬恢复生产至5月底,仅生产了两个半月。“垂虹”于去年11月份停产,今年2月底恢复至6月底,生产时间为4个月;“矿峰”于去年11月份停产,今年3月份开始将东、西两厂分别承包给个人生产水泥熟料,时间不足4个月。停产时间最短的为磊鑫水泥厂,仅在去年12月份停产1个月。

    由于水泥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居多,导致我区水泥产销数量、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据统计,2004年全区水泥企业累计生产水泥53.7万吨,同比下降15.3%;销售水泥48万吨,同比下降38.4%;销售收入5978.7万元,同比下降40%;实缴税金566.2万元,同比下降33.2%。今年1-6月份,全区水泥企业累计生产水泥12.9万吨,比去年同期18.8万吨下降31.4%;销售水泥10.6万吨,比去年同期15.7万吨下降32.5%;销售收入1245.2万元,比去年同期2578.2万元下降51.7%;实缴税金47.3万元,比去年同期82.3万元下降129.6%。水泥行业处于难以为继的地步。

    二、原因分析

    导致我区水泥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我区水泥市场越来越窄。而造成水泥市场狭窄的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和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原因。

    1、宏观调控影响。去年以来,国家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中为保护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利益,防止少数投机者钻国家银行利息低和国家土地资源紧缺的空子,用大量资金或贷款炒作房地产,抬高房价,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与此同时,使得水泥市场需求明显减少,加上近年全国水泥行业新增产能过快过大,从而造成水泥市场供过于求。据调查,去年以来,水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不只我区,周围平山县有水泥企业8家,目前有一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井陉有水泥企业4家,其中张村水泥厂(县办)、上安水泥厂停产,红旗水泥厂和南石门水泥厂均有两条生产线,但分别都只有一条生产线勉强维持生产。

    2、国家产业政策影响。由于国家对水泥行业实行“上大压小”产业政策,据权威资料披露,到2004年底,全国大中型水泥企业已有2000年的668家迅猛增加到1238家,产量达到6亿吨,占全国所有水泥产量的65%。水泥生产线平均规模也随之提高到18.5万吨。从我区周边看,近年鹿泉先后新上了“鼎鑫”、“曲寨”年产120万吨的大型水泥企业。这些大型水泥企业的上马,造成包括我区在内的规模较小的水泥企业市场日益狭窄。虽然我区水泥企业通过采取立窑扩径等多种措施,保留了机立窑生产线,但规模都较小,平均规模只有10万吨,导致在市场竞争中被动。近期“红星”曾派业务员到石太客运复线建设工程指挥部争取业务,人家明确答复,工程水泥按国家设计标准须用大型旋窑水泥,故已决定全部定购“鼎鑫”、“曲寨”水泥。

    3、原材料涨价影响。据调查,由于煤、电价格上涨,造成水泥生产成本显著增加。据国家水泥协会统计,2003年水泥生产成本比2002年增加了22.68%,2004年又上涨到30.23%。目前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费用已由原来的占60%上升到占80%。原材料涨价,大幅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水泥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据权威资料披露,今年1-3月份全国水泥行业已由去年同期的实现31亿元利润转为亏损3.5亿元。悬殊之大,判若云泥。以我区红星水泥公司为例:所耗白煤采购价格由2000年的平均每吨140元,增加到2005年的每吨310元,每吨涨价170元,涨价因素难以消化。2004年水泥售价为每吨131.3元,今年6月份售价为119.48元,每吨下跌11.82元。今年1-6月份,水泥产量6.1万吨,比同期多生产1.98万吨,实现利润35.8万元,同比反倒下降18.4万元。生产正常、经济效益好的水泥企业尚且如此,其它企业可想而知。

    4、科技程度低影响。据经济日报载,全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已占全部水泥产量比重超过36%。而且提出,今后水泥行业要继续加速淘汰立窑等落后小水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所谓新型干法水泥,即是在回转窑窑尾新加分解炉,利用窑尾余热对生料进行窑前预热,然后再送入窑体锻烧。其好处是产量高、质量好、费用低。据了解,用新型干法技术生产水泥比普通回转窑生产水泥产量可提高50%以上。此外,通过利用新型干法窑余热发电,可大大降低煤耗,节省电费。据《中国建材报》载,浙江衢洲青龙山水泥有限公司今年3月拆除两条机立窑生产线,新上两条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并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两套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的发电机组,通过余热发电,每年可节煤1万多吨,节省电费2000多万元。由于一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二是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求,目前,新型干法窑生产技术正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而我区水泥企业由于多是微利经营,没有力量采用这一新技术。

    三、出路何在

    综上所述,我区水泥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长远看,一是水泥行业仍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长线产业;二是为建设节能型社会,国家“上大压小”的水泥产业政策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加快推进;三是虽然鹿泉市有几个较大型水泥企业,但我区和其它县市相比,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人力优势。故要寻找我区水泥企业出路,谋求新的发展,必须站在更高层次去观全局,定方向。根据调查,我区水泥要走出困境,我们感到有以下几条出路:

    一是从大力招商引资中找出路。以现有企业为基础,通过广泛宣传我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争取外商在我区投资,采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已成功设计出日产5000吨和日产1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根据国家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我区在招商引资发展水泥产业时,要立足高起点,通过整合资源,最好兴上日产2000吨及以上的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使我区水泥产业在现有机立窑生产基础上打个翻身仗。

    二是从联合挂靠中找出路。鉴于目前招商引资难度较大,而且现有9家水泥企业也不可能都一蹴而就改造成为“大水泥”,那么,面对现实,可与水泥大企业大集团联合挂靠,攀大附强,譬如和“鼎鑫”、“曲寨”合作,我区生产符合其要求规格标准的水泥或熟料,然后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挺进和开拓市场,进而实现双赢。据调查,“嘉华”占全国油井水泥市场份额较大,目前已近30%,而且还可出口,虽然目前市场略供过于求,但水泥价格每吨仍达430元,除去成本,盈利水平仍很可观。鉴于该公司与矿务局租赁协议将于明年5月底到期,一方面宜尽力促进双方续签协议,以促其继续为我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一方面可按互惠互利原则,请其改造利用和搞活我区普通水泥厂。

    三是从科技进步中找出路。据统计,现在全国机立窑生产水泥比重仍多达60%以上。尽管国家在加快实施“上大压小”政策,但包括我区水泥企业在内,一下子都让其退出市场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水泥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除了加强管理之外,唯一的根本的出路,在于推动科技进步。远的不说,我区红星水泥厂去年能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实现高效益,足额上缴国家税收,很重要一条就是企业领导依靠科技意识强,狠抓技改不放松。现在看,我区水泥企业已经利用了多种先进技术,但仍有许多文章可做。如大力推广新型塔簏、小料球锻烧、立窑变频节能、群窑大磨、新法配料等新技术。还可在“特”字上做文章,积极发展早强水泥、澎胀水泥等新品种。即便是改为新型干法技术生产水泥,也会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因为科技进步无止境。抓住了科技进步,就抓住了企业挺进市场的主动权。

    四是在企业转产中找出路。除了招商引资新上大水泥项目和有的企业联合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外,对再发展水泥已经受到资金限制、环境限制、政策限制,发展前景渺茫的水泥企业,为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或流失,可广开思路,通过分析优势,进行市场调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科学选择,上新项目,使企业转产其它有市场的产品,使企业走出困境,走向新生。

来源:石家庄中小企业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