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产能过剩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来源: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8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    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这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水泥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新的要求。

    近几年,水泥工业发展迅猛,产能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新型干法熟料产能接近15亿吨,水泥熟料总产能超过17亿吨,水泥生产能力达28亿~29亿吨,在近5年内,我国水泥工业由相对过剩转为全面产能过剩。据统计,目前国内还有200余条水泥生产线在建,即使考虑落后产能退出,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我国水泥总产能也将突破30亿吨。水泥工业是资源、能源依赖型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既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乎国计民生。

    过剩是挑战,也是机遇,整个行业只有放下浮躁,不再一味追求产能扩张,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未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从简单的模仿跟进和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更加关注行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才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做能力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石 

    企业成功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机会,二是能力。水泥行业从一个被人嗤之以鼻为“土的掉渣”的行业,到被公认和追捧为投资的热点,机会是重要推手。经济的快速
发展,赚钱效应被放大,成为难以抵挡的诱惑,行业内外投资热情高涨,以至于在国家三令五申要“遏制产能过剩”的前提下,依然没有熄灭在此爆发的梦想,残酷的竞争局面终
于呈现在面前。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水泥产量累计5.9亿吨,实现利润55.5亿元,产量同比增长5.4%,利润同比下滑60.6%,尽管国内多个省份的水泥企业也采取了协同、限产的措施,但难挡水泥价格下滑趋势。

    事实证明“协同、限产“只能是权宜之计,可以形成共识,但难以成为行业准则。宏观层面,我国经济进入“软着陆”轨道,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1%,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5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4月份的53.3降至50.4,接近50的荣枯线,国内经济在步入2012年后增速明显放缓,应对产能过剩和面对市场残酷竞争将成为持续的话题。

   选择机会还是选择能力,是一个投资者对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态度,太多的实例验证了追逐短期利益的企业最终都会失掉未来。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单纯产能扩张型的发展机会已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由狂热浮躁向冷静理性回归,回归于企业的本原,致虚极,守静笃,耐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未来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企业,留给那些耐得住寂寞,并不断在自己的事业上坚持精耕细作的企业的。这里所讲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水泥生产能力和行业集中度,而且是指行业应对环境变化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质量保障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等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能力。“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目标是做强做优,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益。

    事实上,机会和能力对任何企业的发展来I说都非常重要,没有机会不行,但没有能力更不行,企业需要在机会和能力之间寻求平衡,单纯的机会主义很难使企业走得更远,所以必须在构筑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捕捉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在水泥产品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只有做能力才是根本出路。

    向全产业链发展是转型发展的有效手段

    从国际上看,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大水泥公司谋求更多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各大跨国水泥集幽已经充分认识到延长水泥产业链的重要性,通过拓展商品混凝土或水泥制品业务,为建筑商提供方便、可靠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加深和改进客户关系。纵观全球各大跨国集团,无一不将经营混凝土骨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作为拓展水泥分销市场的有效措施。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结构,既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组合,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使公司形成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减少市场风险。

    但从目前看,我国只有少数的几家水泥企业向上下游发展,大多也仅仅是开始涉足混凝土行业。事实上,目前国内商品混凝土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许多水泥企业进入该领域并没有得到实惠,没有得到预想的收益,主要问题在于,水泥企业将进入混凝土业务作为一种辅助水泥销售的市场手段,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主营业务来经营,没有研究其中可以突破的方向,比如配套与完善产品系列,形成工程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等。当然,延伸产业链不仅仅指发展商品混凝土,还包括向上拓展至建筑骨科行业,不但可以解决原材料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向下延伸至以水泥为基材加工制品和建筑部品,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类加工制品,是实现差异化发和提升盈利空间的重要手段。

    做生态产业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水泥行业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我国能源消耗目标、工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由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行业向清洁高效的现代产业转变。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碳减排技术、脱硝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已成为水泥  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从节能减排水看,在我国水泥行业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节能工作的重点集中在破碎、粉磨、系统、管理等环一仉通过推广高效节能破碎、粉磨技术、变频调速、余热发电等先进技术,提高综合节能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对现有一些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改善和优化总图运输布置,降低物料输送能耗;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完善并认真实施现有的节能标准和规范,提高水泥企业节能管理水平。

    在协同处置方面,城市垃圾已经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业和生活废弃物需要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而利用水泥窑高温处置工业和城市生活垃圾,被国际公认为最有效的处置方法。“十二五”期间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废弃物,将为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水泥行业转型为生态产业的重要环节。

    水泥工业是继电力、机动车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人排放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把氮氧化物降低10%作为“十二五”约束性指标。氮氧化物减排势在必行,早在“十一五”初,行业内已着手研究氮氧化物减排课题,开展了许多工业性试验。“十二五”将是水泥工业实施烟气脱硝改造、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装置、推进氮氧化物治理的大发展时期。脱硝会带来水泥生产成本的增加,在行业利润下滑,盈利空间被压缩的背景下,水泥行业在企业效益间的取舍,考验着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和管理水平。企业来源于社会,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在水泥行业迈向现代化的今天,回报社会是行业和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是转型发展的动力

    关键共性技术是指对行业科技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并冥普遍推广应用价值的关键性工艺和装备技术。共性技术是介于基础性研究与市场化产品开发之间的技术。对于目前的水泥工业而言,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体现在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致归纳分为两大类:一是优化与完善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优化技术流程、工艺流程;数字化矿山开采技术:智能化制造技术;高效、节能、长寿综合技术;信息化控制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二是发展与创新的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水泥使用减量化技术,水泥深加工制造技术、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低碳、脱硝技术等。行业共性和关键性技术是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需要有预见性研究。

    行业共性技术研发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能够全面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并根据需求选择需要迫切研发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确定共性技术的创新与开发方向,加大相关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投入,保证共性技术创新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要为共性技术创新发展捉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4学研之间的合作。只有在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努力下,形成多位一体的体制机制,才能有效地推进行业的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开发,并形成产业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研究水泥应用技术是转型发展的出路

    当前,我国水泥材料的应用还仅仅局限于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低端化产品比重过大:二是缺乏有效的产研连接机制;三是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产品稳定性低。在当前预拌混凝土产品高度同质化和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不具备对混凝土生产技术、应用技术、新产品开发、外加剂应用等方面全面研发、应用能力,就不能说企业拥有了在该领域立足、生存的能力。

    水泥应用技术的研究,不仅是对水泥基材料生产过程的管理和市场占有率的开发,而是对水泥应用领域以及在各类工程提供先进的系统的、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的研究,提升专业  服务水平。

    我国水泥企业在水泥应用方面的研发欠缺较多,多数企业对水泥产品的应用研究,仅仅停留在通过混凝土配方开发,很少有企业关注满足多种工程要求的混凝土产品和水泥制品的研究。而世界顶尖水泥公司均致力于水泥产业链的经营,不仅关注水泥产品的质量,更关注水泥产品的应用。例如:Cemex研发的自密实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快凝混凝土、高耐酸混凝土、抗菌混凝土等;La~arge研发的自流平混凝土、超高性能纤维钢筋混凝土、无缝混凝土、装饰混凝土,以及各类集成墙面和屋面等。通过研究各类工程领域霈要的水泥基工程材料,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提升了企业获利空间。

    研究水泥的应用技术,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用“慢功夫”。不但研发的过程需要时间,而且在一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出来后,推广过程也会复杂和艰难,必须耐得住性子,只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二是要与建筑业及其它应用领域的需求紧密结合,建立起_种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产业间的联运和互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十二五”是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遏制水泥新增产能、优化存量,转型升级,着眼于行业健康和长远可持续发展,通过提能力、上水平,构建产业新格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