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要努力提高跻身国际水泥市场层次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28日

    国务院3月12日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对于水泥行业的定位是水泥行业目前虽然产需基本平衡,但在建规模很大,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在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措施中,文件提出了加强信贷、土地、建设、环保、安全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完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水泥产品理所当然应在完善限制之列。 

    2005年世界水泥产量22.7亿吨,比2001年增加了5.5亿吨,平均年增长7.26%。同期我国水泥从6.64亿吨增加到10.64亿吨,绝对量增加了4亿吨,平均年增长12.51%。我国水泥增加的量占了世界的73%。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6.9%,而在2001年时,占38.7%,提高了8个百分点。 

    2005年世界水泥贸易量1.42亿吨, 比2001年增加了0.27亿吨,平均年增长5.41%。增速略低于水泥产量增速。中国2005年水泥进出口量2332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的16.4%。在2001年时,约占世界贸易量的7.7%。2005年出口量(含商品熟料)2215万吨,是历史上出口最高的1996年的1.9倍。 

    出口量增加主要是受世界经济发展所拉动,其中主要原因有中东、南非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牵动,也有发达国家转移水泥生产重心所致。与国内水泥产能扩大过快有一定的联系,也是近几年来大型水泥企业集团新型干法实力壮大提高了水泥产品出口能力的必然。合资与独资企业也是出口的主力军之一。但目前大型水泥企业集团与合资与独资企业出口方式显然不同。我们主要是通过代理方式进行,所得到的也就是制造水泥产品的利润,在国外并无营销网络。合资与独资企业则是国际性的水泥公司,有生产基地,更有完善的营销网络,能达到资源生产和经销最佳化。 

    拉法基集团的水泥公司遍布世界49个国家,拥有127个水泥厂和32家粉磨站。2005年销售水泥1.08亿吨,销售额17.70亿欧元。Holcim集团在世界70多个国家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2005年销售水泥1.6亿吨。当然,国际水泥巨头也是经过长期努力,成为国际性水泥集团。通过产品出口,在海外建线,收购,建设营销网络而逐步壮大。 

    不少国内排名位前的水泥集团在考虑企业“十一五”发展战略时,都不约而同地把增加出口水泥作为重要的措施,投资水泥产品出口设施建设。 

    刚经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分清楚指出,我国能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纲要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求优化出口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要求引导企业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增强自主营销能力。还提出,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等服务贸易出口。要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导企业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 

    水泥企业将产品出口作为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作为投石问路,确立品牌是必要的。但紧接着要提升水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层次,要从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增强自主营销能力;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等服务贸易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等方面努力。如长期通过代理方式出口水泥产品于国家和企业则是弊多利少的做法。 

    国家的税收政策服务于实施的政策。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已作为“十一五”规划完善税收制度的一项措施。在国务院“通知”中,把“完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已作为重点措施。国家通过税收杠杆,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调整退税政策,或征收政策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对水泥产品税收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也会是预料中的措施之一。 

    水泥企业在制订企业发展规划时,应认真掌握国家政策的走势,正确决策企业行为。 

来源:数字水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