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台湾水泥进入华南市场的背后

更新日期: 2006年04月05日 【字体:

      2005年,我国水泥总产量达到10.6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超过40%,比“九五”末的2000年整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在整个“十五”期间,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据新近发布的《2005年中国建材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披露,“十一五”期间,我国建材产品需求仍处在持续增长阶段,用先进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生产工艺的技术结构调整与发展,依然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主流。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泥)挺进大陆华南地区,发布了在大陆的战略目标:2006年形成1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2008年达到2000万吨,2008年~2012年成为中国(包括台湾岛)水泥生产前三强之一。台泥的华南市场战略与目标,已经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也使本已纷争复杂的水泥市场格局增添了变数。受台泥的邀请,本报与《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数字水泥网》、《中国水泥网》、《南方都市报》、《广东建设报》等行业主流媒体,于2月27曰至3月4日赴台参观台泥和平厂、台泥研究室,并在台泥总部进行了采访。

      台泥公司的现状

      台泥成立于1946年5月,1954年民营化,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目前,台泥在台湾地区拥有3座熟料生产厂,其中和平厂560万吨、苏澳厂340万吨、花莲厂160万吨,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2005年,台泥在台湾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53%。

      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位于花莲县的和平厂。这家工厂首开厂、电、港三合一方式先河,充分体现了资源整合、废物利用的特色。按现有设施,和平水泥厂拥有两条日产8600吨熟料生产线。和平专用港拥有两个水深13米的水泥专用码头、两个水深9~13米的多功能码头、一个水深16米的煤炭码头,还配备一个港勤码头。和平火力发电厂拥有两组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发电机组,除生产用电外,绝大部分电能并入电网。

      除此之外,和平水泥厂生产所需的石灰石矿山就在生产线旁。矿山开采也很有特色,采用“山顶平台式阶段开采竖井运输法”开采,不但对景观与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而且提高了安全性能,降低了运输成本。该矿目前共有3套竖井开采系统,年产达1500万吨,除供应和平厂外,还供应台泥的其他两个厂生产用料。

      厂电港三合一的直接作用是利用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与特性,将资源优化整合,合理配置,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和平厂建成之后,台泥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也为它挺进大陆奠定了基础。

      台泥的大陆市场战略

      继在安徽朱家桥、江苏徐州布点后,台泥近期又在广东英德,广西贵港、柳州,福建福州先后建厂。至此,台泥挺进大陆华南市场的格局已初见端倪。而目前中国大陆的态势是国内外水泥大集团纷纷出手,进行区域整合,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带,更是水泥大鳄的必争之地,为什么台泥在此时顶风进入呢?对此,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先生自有一番想法。大陆水泥产量虽高,但人均占有量与台湾相比还很低,同时,大陆水泥行业结构调整还将继续,水泥行业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之所以台泥选择华南地区作为登陆点,那是因为华南地区受珠三角的拉动,水泥需求只增不减。而在这一区域内,大型水泥集团不如华东密集,落后的工艺水平还占有相当比例,结构调整任务尤显迫切,台泥适时进入正好填充空白。同时,相近的地理位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台泥在大陆的发展战略是基于我们对大陆市场长达10年的调研而制定的。因此,我们作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资金储备。据他介绍,台泥计划在2008年前投入7亿美元,完成在大陆年产,2000万吨水泥的目标。

      另据记者了解,按照台泥的大陆市场战略,台泥在华南地区的业务将不仅仅局限于水泥熟料生产上,还将根据市场成熟度,适时进行混凝土搅拌站布局,实现水泥生产上下游产品的链接。

      台泥倚重的优势

      台泥凭什么能立足华南市场呢?对这个问题,辜成允讲了许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4点:低成本建设、经验移植、ERP控制、服务理念。按他的想法,在大陆建厂,采用大陆的设计和施工单位,除篦冷机、计量秤、立磨等选用引进设备外,其余全部采用大陆国产设备,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在生产运营上,将能耗和电耗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大陆工厂,例如采用无烟煤煅烧熟料,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在管理上,将采用近期上线的ERP系统,有效控制大陆工厂运营管理成本。在服务上,突出高品质服务,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还能向客户提供超值服务,这样不仅能维持原有客户,还能吸引新客户。

      其实,辜成允的4点优势,本质上就两条:低成本运营和高质量服务。且不论服务理念,如何作到低成本运营呢?辜成允没有细说,但记者在台泥研究室看到一组数字很有说服力。2005年,台泥公司资源再利用数量中替代性固体原料为204万吨、替代性燃料2万余吨、矿化剂1万余吨,原料取代率超过13.7%。废弃物的资源化与再利用,必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这可能就是台泥公司挺进华南市场的“秘密武器”吧!

      在台湾的几天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同是中国人,愿为两岸水泥事业共同努力。(周建人)

来源:中国建材报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