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

尖峰集团:海螺系疯抢筹码+央企中建材集团重组合作

更新日期: 2007年04月27日 【字体:

      尖峰集团:第一视点,多家安徽海螺水泥系公司集体现身十大流通股东

      尖峰集团2007年第一季度公开信息显示,2007.3.31日安徽海螺创业投资、安徽海螺集团、安徽海螺建材股份等三家海螺水泥系公司以及芜湖海创置业、芜湖益安等2家海螺大本营芜湖当地公司集体出现在尖峰集团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位列前五大流通股东,两者若合计,共持有尖峰集团流通A股达1418万股。

      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安徽海螺创业投资、安徽海螺集团、安徽海螺建材股份以及芜湖海创置业、芜湖益安等等多家公司2006年底率先出现在*ST江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2006.12.31日江西水泥以3.28元报收,2007.3.31日上述多家公司更大幅增仓,周四江西水泥以8.87元报收,三个月期间累计涨幅达170%。

      第二视点,谜底揭开,尖峰集团拟入中国建材水泥系

      连续停牌两天的尖峰集团重组一事谜底揭开有了下文。

      4月17日, 尖峰集团公告称,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6000万元参与投资大冶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占40%股份(增资后注册资金1.5亿).同时在浙江省内的水泥项目(包括金华和富阳尖峰水泥),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将和尖峰集团合资成立一家新的水泥公司,中建集团以现金入股,尖峰集团则以水泥资产入股。

      据悉大冶尖峰将首期在湖北大冶投资兴建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规划是两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将达到年产400万吨高标号水泥能力.同时,尖峰集团在浙江富阳已经兴建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在浙江省,尖峰集团是一直处于龙头地位的老牌水泥企业,事实上,尖峰集团在1993年就已经上市,系由当时的尖峰水泥集团(1988年11月组建)与浙江省水泥制品厂实行紧密联合后组建而成,是我国水泥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尖峰集团被海外水泥公司重组的传闻由来已久, 但最终的赢家变成了中国建材集团。

      第三视点,二线水泥企业掀并购狂潮 央企将成整合主角

      由于近两年,外资大举收购以及参股我国一线水泥企业,这一情况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警惕。对于目前二线水泥企业的整合,外资的空间将被收窄,主力将是央企以及大型国企。时至年底,水泥业并购再次风起云涌。在一线水泥企业已悉数与外资牵手的背景下,二线企业开始成为新一波并购浪潮的主角。庄春来告诉记者,目前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一则这些外资过去几年,把收购目标都锁定在中国水泥一线龙头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警惕。目前外资进来的主要理由就是他们有资金,而中国一些企业没有资金。但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能一味依靠外资。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水泥整合的主力应该是国内企业。“未来水泥业整合的主角应该是央企或大型国企。”庄春来肯定地说。一方面,国家政策对央企以及大型国企并购地方企业大力扶持;另一方面,相对于一些地方小企业,央企及大型国企在资金和融资能力上也更有实力。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材料集团、中国建材集团、金隅集团近期并购发展速度都相当快。如金隅集团刚刚与顶新签订了收购意向,中国材料集团也跟祁连山水泥签了收购意向协议。而中国建材不久前刚刚收购了徐州海螺,产能一下增加了400多万吨,不仅如此,中建材近期在徐州还会有收购动作。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目前中国建材已是江西水泥和福建水泥的第二大股东,这使其很容易通过进一步增持股份取得第一大股东的身份。

      第四视点,重组合作方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居全国水泥行业前三名

      在中国建材集团,其着重打造水泥产业的设想也是早有端倪.在目前的中建材集团旗下,水泥的年产能力达到了1600万吨,居全国水泥行业前三名。而且,中国建材已经打造完成鲁东南苏北市场,中原市场和河北京津市场三个区域市场,并以增量投入改造和淘汰小水泥,做大集团的水泥产业。

      但在浙江这个经济发达大省,中国建材一直没有水泥资产,而参与重组尖峰集团的水泥资产对其无疑是有益的补充.另外对于尖峰集团, 则是获得真金白银.在近几年的业务发展中,尖峰集团的水泥主业一直差强人意,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水泥市场需求下降和成本上升等原因, 目前公司的水泥主业处于亏损状态.截止到2006年第三季度,尖峰集团的水泥销售收入为4.82亿元,亏损2953.24万元。

来源:证券之星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