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企业
  • 暂无资料

金泥集团:甘肃建材行业科学发展的典范

更新日期: 2009年09月16日 作者: 王琰田 来源: 中国建材报 【字体:

    在广袤而神奇的河西走廊东端和绵延千里的巍巍祁连山北麓,是闻名世界的中国“镍都”———甘肃金昌市。

    就是在这片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和无限活力的富有创业精神的热土上,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迅速崛起了一家花园式建材企业,它像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引起省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这家企业就是组建10个年头的甘肃金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年间,金泥集团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闯出了一条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又好又快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从而成为甘肃建材行业科学发展的典范。

    10年间,金泥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1800多名金泥人,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在大戈壁滩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创造了优异的经营业绩。

    这10年,是金昌水泥产业阔步前进的10年,是企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10年,也是职工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

    这10年,金泥集团水泥产量由组建集团前的34万吨,增长到200万吨,增加了6倍;销售收入从不足7000万元增长到5亿元,增加了7倍多;利税从不足1000万元增长到9000万元以上,增加了9倍多;职工年均收入从不足6000元增长到24000元,增加了4倍多;企业规模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二位,综合实力已名列全省同行业前茅。

    10年间,金泥集团在做强、做细、做精水泥主业的同时,还着力多元化,确立了“立足建材、延伸产业、持续创新、多元发展”的思路,取得了显著成绩,成功兼并国有金昌膨润土厂,并使盈利水平逐年提高;建成6万立方米系列彩色渗水砖项目和2.4万立方米聚苯乙烯挤塑保温板生产线;建成了甘肃省单线最大的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建成了20万吨矿渣微粉和水泥添加剂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调整了产品结构,扩大了规模效益,显著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这10年,金泥集团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甘肃省优秀企业”、“甘肃省文明单位”、“全省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全省十佳环保企业”、“首批清洁文明生产试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等上百项荣誉称号;取得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丝路牌商标连续5年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企业成功入围甘肃省百强企业排行榜,成为甘肃省最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并跻身于全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行列。

    除自身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外,金泥集团还为偏僻落后地区水泥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叫停所有日产2000吨以下水泥项目,当国家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调研组来金泥集团调查,看到管理一流,产量质量、能耗指标和环保都比较先进的日产1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后,同意了在地理和市场都不具备上马大型水泥线的偏僻落后地区,保留日产1000吨线,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泥集团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企业被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赞誉为“镶嵌在戈壁滩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金泥集团取得优异经营成果不是偶然的,回顾和总结企业10年发展史,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懂经营、会管理、思路清晰、务实高效、善于创新、团结进取的经营团队。他们能够正确把握行业的发展规律,在每一个实现转型的关键时刻,都能紧紧抓住机遇,科学大胆决策,实现企业新的跨越。他们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实践中破解发展难题。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金泥集团一步步顺利实现了由产业整合到产业升级再到循环经济建设的转变,逐步构建了大企业、大思路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国家增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优异成绩。

    金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石怀仁说:“所有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全体金泥人的辛勤劳动,离不开三方投资主体推进企业发展的远见卓识,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兄弟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正确的发展战略,引领企业实现“三大转变”

    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金泥集团领导班子表现出了高超的驾驭宏观形势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他们站在战略的高度,响亮提出了“一个四、四个一”的奋斗目标。

    第一,产业整合实现市场之变。

    1999年11月,当人类即将跨入新千年之际,金昌水泥产业发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当月,金昌地区4家主要水泥企业宣布打破所有制、隶属关系和区域限制,以生产管理严、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甘肃农垦八一水泥厂为龙头,筹备组建甘肃金昌水泥集团公司,以期结束金昌市水泥产业小、散、乱和无序竞争、生存艰难的危险局面,通过规模效益和集约化经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重组实践,开了甘肃省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县、不同隶属关系企业间实现资产重组的先河,打响了甘肃区域水泥市场整合的第一枪。

    金泥集团组建前,各厂水泥总量不到34万吨,而且产品单一,设备工艺落后,没有能力生产高标号水泥,各企业在低水平、低档次传统产品状况下争夺市场,竞相压价赊销,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除甘肃农垦八一水泥厂外,其他厂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6000元,工资不到当地企业平均水平的40%,还不能按时发放,拖欠最长的达半年之久。养老金、失业金等长期拖欠,职工思想混乱,社会地位低下,当地有“有女不嫁水泥郎”之说,好多职工怕丢人,甚至不敢在本厂门口下车。面对这种惨淡经营的局面,在各方投资主体的支持下,金泥筹备班子顶住各方面压力,因势利导,完成了全市水泥企业的大整合,抵御住了市场风浪的冲击。金泥集团的成立因此成为标志性事件,被列为金昌市当年10件大事之一,这也是金泥集团为甘肃建材行业做出的第一个示范和贡献。

    虽然组建集团是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但组建之初,职工思想不稳定,社会各界疑虑重重,金泥集团到底能走多远?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如何打消人们的顾虑?如何平稳度过矛盾多发的磨合期,顺利实现内部整合?如何实现企业新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摆在集团领导班子面前的难题,也成为考验新班子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智慧的试金石。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形下,金泥集团领导班子表现出了高超的驾驭宏观形势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他们站在战略的高度,响亮提出了“一个四、四个一”的奋斗目标,即生产水泥4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实现税金1000万元,职工年收入二至三年内达到1000美元。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高屋建瓴制定了“重整合、强管理、树形象、抓项目”的“四步走”发展战略。短期奋斗目标的提出和长远发展战略的制定,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航标,极大地调动了职工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们强力推进市场的整合,通过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服务,一举打破了金昌地区同类产品长期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局面,赢得了主动权,第一年即形成了产、销、利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

    经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当年企业顺利实现了年度各项奋斗目标,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因此也发生了质的飞跃,1800多名职工开始紧紧团结在了金泥集团的旗帜下,唱响了金泥人团结奋进共创辉煌的高亢雄浑“大合唱”。

    金泥集团重组的成功经验,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树为典型,原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原副省长韩修国称赞道,金泥集团的联合重组,是甘肃工业战线创出的又一重要成果,不仅对加快金昌市工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为全省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二,产业升级实现产品之变。

    金泥集团组建之初,领导班子即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冷静审视和规划本企业发展的蓝图。

    他们针对新企业产品单一、质量不稳、市场生存空间狭小及传统立窑水泥不能进入国家重点工程的落后现状,痛下决心,果断决策,决定利用组建集团后形成的合力和优势,在河西走廊率先建设代表水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通过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调整产品结构。

    经过一年时间的奋力攻坚,甘肃省第一条最完整的日产1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金泥集团顺利建成投产。这条线建成当年达产达标,填补了河西走廊地区没有旋窑水泥的空白,极大地改善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使企业开始掌握市场竞争的话语权。

    金泥产品远销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一举中标国家重点工程亚洲第一隧道——乌鞘岭隧道工程,并出口到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用户及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成功运营,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金泥集团公司的壮大,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决策层敏锐把握市场变化,遵循经济规律,客观认真地分析了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科学慎重决策,决定加快淘汰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立足金昌市工业经济产业链,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7年年底,企业开工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电石废渣综合利用水泥熟料带低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的这条生产线,不仅成为金昌市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而且使金泥集团彻底实现了水泥产业的升级换代,变成一家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先进企业,在产业升级方面再次为全省同行做出了表率。

    第三,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清新的空气,优美的厂区,清洁的生产线。这是如今每个走进金泥集团的人共同的感受。但是,在集团组建之初,全集团各厂都面对着相当严峻的环境形势。“没风小灰,有风大灰,浓烟呛人”,这是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从组建集团开始,公司决策层就深刻认识到,片面追求总量增长的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董事长、总经理石怀仁提出,从清洁生产走向循环经济,应成为金泥的发展战略。

    正是决策层经营理念的转变,揭开了金泥集团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革命性转变的序幕。

    传统水泥工业生产是一个资源消耗高、耗能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要从根本上实现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标,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

    为此,金泥集团逐渐淘汰了7条落后的立窑生产线,继2001年上马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后,2009年4月又建成了国内单线最大的以处理电石渣为主的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并配套上马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新线年产高标号水泥100万吨以上,每年将消化电石废渣、电厂脱硫石膏及粉煤灰等各类工业废渣70多万吨,产品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0%以上。

    该项目不仅是金泥集团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标志,也是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随着这些先进生产线的投产,金泥集团的水泥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每年可消纳工业固废物100万吨以上,纯低温余热发电量可达2610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9600吨。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