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投资
  • 暂无资料

“铁公机”负重提速

更新日期: 2010年03月12日 作者: 翁仕友 姚佳威 郑猛 来源: 《财经》 【字体:

    拉动效应递减

    在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建是投入重点。据了解,之所以能在很短时间内上马如此多的项目,得益于此前相关部委、各省做的交通规划,仅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就达十多个,使得项目储备相当充足。

    刘斌认为,国家将交通作为投资的重点,是由于交通投资有如下特点:一是交通确实需要大发展,二是交通不同于房地产等竞争性行业,它是政府可以直接投资的领域之一。此外,交通投资覆盖面广,可以全国铺开,惠及各方,在省市县各个层面都有显现,这也便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在刘斌看来,和上轮相比,这轮投资在方向上有所调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投资热是以对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投入为主,此后直接拉动十几年高速公路的发展,但这一轮增量投资更多的是用于铁路,“感觉铁路更红火点”。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原院长刘宝润证实了这一说法。他告诉《财经》记者,近一年多是中国铁路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2009年是中国铁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投产最多的一年。

    以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为例,2009年全年共完成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2650亿元,增长79%,超过“九五”和“十五”铁路建设投资的总和。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今后三年,还将开工建设一批新线,投资规模大幅度增加。

    刘斌去年进行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拉动效应的研究,他比较了两轮扩内需政策后发现,虽然投资规模比上次大很多,但是由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拉动效果是下降的。按照测算,上轮交通投资对经济增加贡献率为1.5%左右,这轮则为0.7%左右。

    交通投资的短期性、应急性加大了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刘斌认为,从1998年的经验来看,交通投资部门不是GDP的主要生产部门,不能把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交通投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更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