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霜傲雪中绚丽绽放——写在海螺水泥进入湖南十二周年之际
摘要:在水泥行业“只能抱团取暖,却无望抱团过冬”的当下,2015年度,湖南区域海螺水泥10家企业却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除一家重组不久的企业之外,有9家实现了赢利,而且水泥产销率、综合能耗、出厂水泥平均价格及上缴国家利税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位居湖南水泥行业前茅。
据了解,安徽海螺集团在国内外拥有160余家水泥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自己兴建,且如同一个模块复制出来的。记者每到一个企业,除了裸露的设备要求见本色之外,红色屋顶和白色墙面,成为了海螺水泥企业的主色调。为此,湖南区域机电装备专业组组长、祁阳海螺和邵阳云峰总经理陈小兵解释说:"红色屋顶昭示着海螺事业红红火火,白色墙面要求做到清洁化生产,并且一尘不染。一句话,就是要彻底颠覆传统水泥企业'晴天光灰世界,下雨水泥马路'的脏乱差形象。我们海螺水泥做到了。"他强调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是海螺兴建的水泥企业,选用的都是目前国际上最好最优的装备和工艺,这样才能确保跑、冒、漏、滴的根治。"
按着海螺"先生活,后生产"的人性化管理要求,除了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之外,近乎苛刻的生产现场管理,首先必须满足员工舒适生活环境的要求。记者来到武冈云峰(海螺并购控股)时,发现昔日"灰姑娘",变成了今天的"白雪公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军徽告诉记者,"为了根治工厂灰头土脸形象,公司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严格按照海螺水泥生产现场管理标准来做的全面技改。"一位住在工厂附近的罗大爷告诉记者,"过去家里桌子天天抹,还尽是灰。现在海螺来了,我家也是窗明几净了。"
湖南国产实业(海螺并购控股)总经理何武华,是海螺集团机电保全部主管出身,在接手该公司时,因原有装备工艺的先天不足与管理不善,让他费尽心思和伤透脑筋。通过一年整改,使窑和磨的台时产量由过去的5200吨和130吨,提升到现在的6000吨和270吨。他对记者说:"台产提高了,成本大幅度下降了,但是离海螺集团的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必须在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和数量关。企业降低成本要靠从各个环节一点一点抠下来。"
眼下水泥行业去产能有两种做法,一是错峰生产,主要是在雾霾严重的北方地区推行。二是市场协同组织生产,主要在水泥市场刚需不足的南方地区推行。"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要求相去甚远。"海螺水泥湖南区域常务副主任何广元认为,"不是所有新型干法生产线都是先进的,由于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排放量大导致单位成本高的企业,都应该是'去产能'的对象。另外,从技术层面来看,取消32.5级水泥生产标准,也是'去产能'的最好途径之一。"海螺水泥为什么不用助磨剂生产,就是基于"去产能"和建筑质量百年大计的考量。
江华海螺副总经理鲁良山认为,"海螺集团除了在自身发展中创造了行业史上奇迹之外,更应该看到海螺对中国乃至世界水泥工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其所构建的以水泥产业为核心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无论是装备技术、工艺优化,还是余热发电、协同处理生活垃圾技术,都已经站在了世界水泥工业的巅峰。这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又有哪几个行业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呢。"事实上,海螺水泥已经成为了世界水泥工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技术转型升级的领跑者。
海螺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文化根基是否深厚。在坊间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有企业值得海螺学习借鉴的,海螺人肯定学以致用得很好。反之,海螺水泥有这么多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多数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企业照学了,也照用了,结果只是东施效颦--学不像。记者问其究竟,结论在于企业文化基因的迥异。
记者每到一个海螺水泥企业,"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是最最吸引眼球的标志性符号。"这于别的企业,它就是一句普通的广告标语。但于海螺水泥和海螺人,则大不相同了,它已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理想、抱负和使命。"何广元是这样理解和解释这句话的内涵的,"这种企业理想、抱负和使命,通过员工的领会和追求,犹如人体干细胞已经植入骨髓里,并在不断地产生细胞裂变,于是形成了海螺企业文化内核。"
一个成功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并且归集于科学完善的企业制度,海螺也不例外。"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市场法则、公司治理结构等,安徽海螺集团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长此以往地恪守和推行,业已成为'企业宪法'。"在石门海螺常务总经理程竹松看来,"对公司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是海螺赋予公司经理班子的第一责任。"在公司制度执行上,上至海螺集团高管、区域主任、企业总经理,下至企业管理中层干部、一线员工,没有特权,也没特区,没有人情面子,也没有下不为例。双峰海螺董事长何广元、湖南海螺总经理黎进、湖南国产实业总经理何武华、临湘海螺副总经理李静、石门海螺总助朱松林、李玉忠等,他们都是海螺集团外派的"元老级"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却有着惊人一致的心声:"在工作上,我们是如履薄冰的,有危机感,不敢有任何懈怠;在制度执行上,我们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可以看出对企业是否忠诚;在生活上,我们是相互关心,相互关照的朋友兄弟。"据介绍,年中和年终两次企业大比对检查,就是企业之间互相对标、互相揭短,查出工作中问题才是关键。如果遇到海螺集团的年度大检查,在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就是一场场针锋相对、一针见血的海螺式"三严三实"践行教育。海螺集团对各企业总经理的离任审计,则将集团赋予总经理们的权力,实实在在关进了"制度笼子"。"其实,这是对企业高管的最好爱护。"何广元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海螺的公司制度是科学的、严格的,海螺的制度执行是苛刻的、不讲情面的,而海螺的企业文化又是开放和包容的。益阳海螺总经理任吉松,一位年仅38岁的帅气小伙子,谈吐儒雅,富有亲和力。在去石灰石矿山的路上,我们分享了他对海螺文化的见解。"我选择海螺,是缘于她的文化氛围。这里只需要扎实肯干,不需要论资排辈;只需要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不需要拉拉扯扯的关系。这也许是海螺集团提拔我们这些个年轻干部的真实理由吧。"在原雪峰水泥集团改制后,曾庆福一直在湖南海螺、双峰海螺、祁阳海螺、江华海螺、益阳海螺摸爬滚打轮流转,现在又去了武冈云峰担任副总经理,是典型的"哪里需要哪里去"的青年骨干。当记者问他在海螺这种"流离失所"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失落感或成就感?他率真地说:"谁不想待在一个企业干下去呢?但在海螺,调令就是命令。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每当一个个海螺水泥厂拔地而起之后,我的心中就腾升起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这就是一位在湖南参与建设过4个海螺水泥企业的普通高管,一种发自由衷的对海螺文化的归属感。
说到海螺企业文化的兼容并包,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完成对原雪峰水泥集团改制重组后,雪峰牌水泥商标是否保留和使用,听说当时海螺集团高层争论是比较激烈的,后来却一直保留和使用至今。这是历史上湖南水泥三大"王牌"中的唯一幸存者。海螺水泥长株潭市场部经理李志高如是对记者说:"保留和使用雪峰牌水泥商标,这是海螺对湖南水泥发展历史的尊重。在长株潭市场上,雪峰牌水泥有着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市场部同时经营着海螺牌水泥和雪峰牌水泥,这是在湖南水泥发展两个不同历史时段创造出来的辉煌品牌。在工作中,我们享有两个品牌带来的共同荣耀。"李志高的看法,恰恰印证了一个文化史观:文化这东西,是只能传承、不能被割裂的。
"海螺企业文化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个不断与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相互激越碰撞,相互兼容并包的优秀文化成果。"这是年届花甲的安徽海螺老大哥黎进,对海螺企业文化与湖湘文化相互交融与辉映的最好诠释。在采访中,记者与海螺高管和员工进行了广泛接触和交谈。海螺水泥湖南区域企业高管大多数来自安徽海螺集团,他们坚守在各自的偏远山乡,舍小家为大家,奉献着青春岁月,散发着余热光芒。当他们代表海螺时,声音总是宏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无限思想光芒。当他们谈及自己和家庭时,却又是那么谦逊和低调。是的,谁不牵挂着自己的父母妻儿呢。这就是在湖南的安徽海螺人。是他们心中那份对企业忠诚、那份职业操守、那份真实情感,聚沙成塔,绵绵不断地反哺、滋润和充实着海螺文化,才有了今天海螺水泥在凌霜傲雪中绚丽绽放的时刻。
此次采访之前,只知道海螺水泥好大好大。此次采访之后,才晓得海螺水泥好大好强。海螺水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