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姜伯静:忧喜参半 水泥股还能继续坚挺吗?

更新日期: 2017年02月28日 来源: 腾讯“证券研究院” 【字体:

2017年春节以来,A股表现不错。在这个过程里面,水泥股成为亮点之一。

不管是在大盘上涨时,还是在沪指差点击破3100点时,水泥股的表现都很亮眼。

作为一项夕阳产业,且在环保、去产能等多重压力下挣扎,水泥股在前段时间的表现是令人惊讶的。正因为如此,几天前,我就思考,水泥股还能坚挺多久?

2月23日,一天前还有人猜测能继续大涨的水泥股给了沪深两市一击重击。在水泥股大跌的情况下,大盘的风光画上了一个句号。其中,同力水泥跌停,天山股份跌6.98%,青松建化跌6.92%,宁夏建材跌6.61%,西部建设跌5.70%,上峰水泥跌5.08%。

水泥股的这一波大跌,想必会让不少人损失惨重。

客观的讲,这波大跌有一定的个性因素。比如,某某水泥的定增股上市,且其定增项目在再融资新规之前就已经获批。而除去这个“偶然”因素的话,水泥股能否卷土重来继续坚挺下去呢?

我想从水泥行业本身的发展来分析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于水泥行业来讲,2017年有喜有忧,喜与忧中谁更具有优势,那么水泥行业的风向就会转向哪一方,而水泥股的走向也会转向哪一方。

先看几个算是“忧”的因素。

第一,2016年,国内水泥产量并无明显下降迹象。甚至,还有所提升。

根据发改委《2016年建材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全国水泥产量240295万吨,同比增长2.5%,上年为下降4.9%;商品混凝土产量179200万立方米,增长7.4%,增速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与钢铁行业相比,水泥行业在2016年的去产能成绩并不很显著。至少,水泥的产量依然是同比增长。

第二,政策方面,2017年,水泥行业将面临严峻的去产能任务。

2016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明确指出,“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备案新增产能项目,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办理土地(海域、无居民海岛)供应、能评、环评审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关业务,并合力推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各项工作。”

而钢铁、煤炭在2016年的去产能过程中成绩突出,在2017年应该已经不是首当其冲的位置。那么很显然,水泥行业将成为2017年去产能的重点之一。

第三,2017年国内房地产形势尚不明朗。

房地产的发展,是水泥行业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这个问题,目前尚不明朗。

说完这几个“忧”,我们再看几个“喜”的因素。

第一,2017年,中国基建投入将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影响水泥行业的两大因素,一是地产,一是基建。

与房地产的尚不明朗相比,比较明朗的是,2017年国内的基建投入已经初现端倪。

2017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概念火爆,而基建将成为其中的主要“音符”。

有机构预测,2017年,国内基建投资将达到16万亿以上。而像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影响的周期又不仅仅是一年或者两年,而是多年。

即便是房地产对水泥的需求减弱,那基建需求也会弥补房地产需求减弱的缺憾。更何况,房地产的未来还是个未知数。

第二,水泥行业去产能势必会促进兼并重组、产能不断优化,水泥企业效益将有所改善。

去产能,对于水泥行业来说亦有益处。水泥行业去产能势必会促进兼并重组、产能不断优化,水泥企业效益将有所改善。

另外,去产能,是部分大型建材企业尤其是央企兼并重组的一个政策机会。中建材和中材的重组,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根据水泥协会的消息,“据官方统计,2016年我国水泥行业实现收入8764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5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但是,有报道称,2016年全行业熟料产能利用率为68.1%。

也就是说,水泥行业的利润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而2017年的去产能,就应该是水泥行业的一个机会。

另外,国家统计局网站对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解读时,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思考:“受原油、水泥、钢材、有色金属等价格回升的影响,前三季度高耗能制造业投资降幅比1-8月份略有收窄。”也就是说,水泥的价格在去年下半年有个阶段回升了。

这两个因素,是水泥行业“喜”的因素。

由以上这几个有喜有忧的因素看,我认为,如果去产能任务完成的好,那么即便目前水泥股会有所震动,但未来应该不会太差,至少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太差。当然,个别的企业除外。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