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微信登录

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三个攻坚战

更新日期: 2018年01月15日 作者: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 孔祥忠 【字体:
 
    近期,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发布了《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协会和会员单位,站在行业全局的高度,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改革姿态和勇于担当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文件提出“三个攻坚战”的内容是指:1、结构调整、去产能、补短板的攻坚战;2、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攻坚战;3、加强行业自律协调、稳增长、增效益的攻坚战。围绕认知、推进、完成 “三个攻坚战”还包含了三层的需要:一是需要统一意志,攻坚目标明确;二是攻坚目标的难度大,需要政治勇气和智慧;三是需要持续性,攻坚不是一蹴而就。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攻坚内容:去产能、创新能力、自律协调恰恰符合了“攻坚战”的寓意。
 
    一、产能严重过剩亟待去产能,这是最直白地道理,但是难点多多。
 
    难点之一在于行业内对产能过剩认识的统一。直到两年前,大企业的领导层才统一认识,谋划全局工作从集团层面上升到行业层面,企业家们真正有了行业担当氛围。目前,国内除了西藏自治区之外,各省市自治区水泥产能都严重过剩。更严重的是,不少地方政府支持地方企业以各种名目继续新建新增产能。存在现有产能基数不清,缺少科学统一的产能核定标准,产能利用率的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难点之二是政府部门的行政作为。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几乎是为水泥行业量身打造的,也可以说去产能首先是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职责。政府主管部门一要按法律法规去产能;二要引导和建立去产能的市场竞争机制;三要有去产能的时间进度表,“十三五”末是时间截止日期。到2020年末,水泥去产能目标任务没完成是否该问责?问谁之责?
 
    难点之三是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关闭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是与地方发展经济目标的初衷相悖的,除非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地方政府的负担。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而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需要应对问题繁多,没有顾及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需要执法的紧迫性,行业主管部门与执法部门协调力度还不够。
 
    难点之四是行业协会自发开展去产能的作为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尤其是通过设立水泥去产能专项资金,建立去产能的市场化机制,需要大胆探索和实践,这也是国办发【2016】34号文件中去产能的核心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主动牵头去落实此项政策,没有让市场化去产能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由行业协会协调引领的去产能攻坚战其本质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努力争取得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以去产能专项资金的设立为突破口,以组建省区级水泥投资管理公司为平台,建立市场化的去产能长效机制,配合政府行政执法的去产能专项行动,共同发力,加快水泥行业去产能的进程。
 
    二、绿色发展的攻坚战说明我们既要不断在科学和技术上创新,还要补环境的欠账、补创新的短板。
 
    客观的说,中国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EPC工程总包带动的成套设备出口已经建立了国际输出渠道。
 
    但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角度来讲,现有水泥生产工艺、装备技术中的基础理论有多少是我们的原创?我们现在的研发工作基本还是对国外技术的完善提升。没有基础理论上的突破,就没有本质上的科技创新。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建材研究设计院所的市场化,已很难有学者和专家潜心研究水泥工业基础理论。中国占世界水泥生产和消费50%以上,虽然有上万名水泥专家队伍,有好几个老牌水泥设计研究院所,然而水泥科技创新仍然是短板。
 
    我们还存在产品创新和标准创新的短板;智能化、互联网+和绿色生态化的创新短板……。
 
    这些科技创新的短板,在需要国家继续重视和支持的同时,我们大企业集团领导人可否联合建立一只“中国水泥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水泥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培养水泥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承担起引领世界水泥未来科技发展的大国责任。
 
    今年,国家环保督查行动暴露出许多水泥企业的环境“欠账”。我们部分水泥企业拿到了国家的绿色工厂牌照,我们大多数企业有组织排放指标达标没问题,有个别企业已是国家工业旅游观光点。但大多数企业在矿山建设上距国内绿色矿山标准、国际生物多样性矿山标准有较大差距;厂区的无组织排放处置是被动的;噪音超标基本没有治理;无视使用劣质包装袋造成的二次污染。还有不少小企业在职工健康和安全生产制度不到位;质量监管流于形式。尤其是部分水泥粉磨站企业,严重超标准多掺混合材,造成产品质量隐患。还有部分企业汞和六价铬污染严重超标排放没有得到治理。
 
    近两年,行业效益有所提升,但我们需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需要补环境欠账很多,绿色发展的攻坚战任务很艰巨。
 
    三、行业自律协调的攻坚战,在于围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逐步形成自律诚信的行业文化。
 
    错峰生产不仅是对环境改善和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贡献,更是对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和提升公信力、影响力的机会。北方地区水泥企业的错峰生产不仅缓解了亏损局面,也为南方的企业盈利提升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在水泥产品消费无增量的情况下,行业效益的稳步提升,除了上游原燃材料涨价和环保督查带来强制停产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行业自律协调的结果,而自律协调能力的发挥关键是协会组织的建设和大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
 
    从低价倾销到停窑限产,从无序竞争到跨区域协调,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理念被更多企业认可,一种以自律诚信为基础的行业文化正在形成。竞争中的打打杀杀,协调中的分分合合,使我们感觉到行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协会组织的制度保障和大企业领导人的胸怀和作为,这是行业自律协调攻坚战的重点,也是行业效益稳定增长的关键,更是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灵魂。
 
    为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自律规范,弘扬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自律的行业风尚。中国水泥协会2017年发布了《水泥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17~2020) 》,制订了《水泥区域市场自律诚信、协调治理制度》,发布了《中国水泥行业市场价格协会行为自律指南》,正在制订《水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研究会也在致力于优秀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制度的制修订并不难,难在执行力和约束力,难在企业领导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行业自律协调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根本在于企业领导人。企业文化是行业文化的基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决定了优秀的企业文化,那种有着行业发展意识、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领导人决定了行业的健康文化。对那些失信企业、违规违约行为,行业组织有必要进行披露曝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是行业自律协调的宗旨。那些在国内都不能很好的坚持行业自律的企业,走出国门境外投资后,能传播好的中国文化?
 
    去产能、绿色发展、行业自律三个攻坚战是关乎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的核心内容。我们的企业家和协会组织必须有历史的担当责任,同心合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历史变迁。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