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湖北水泥>背景资料
  • 暂无资料

武汉城市圈:引领湖北发展的“火车头”

更新日期: 2007年08月15日 作者: 刘紫凌 周梦榕 俞俭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谚语多用来讥讽湖北人“聪明狡黠”,喜欢“窝里斗”。而今,湖北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以大武汉为中心,与周边八市融合协作,打造引领全省乃至中西部发展的“九头”城市群。聪慧的湖北人,正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赋予“九头鸟”新的内涵。 

    建设三年的武汉城市圈,已成为一片活力四射的热土。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近两年都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至3个百分点。2005年,圈内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省的1.2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一半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占三分之二。城市圈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引领湖北发展的“火车头”。      

    企业主导 圈内产业布局大洗牌 

    “城市圈与以往城市行政区划经济不同,圈内产业怎样统一布局,产业调整中谁起主导作用等,是城市圈经济成败的关键之一。”一直参加武汉城市圈规划和研究的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文科一针见血。 

    圈内城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为原则,通过市场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优化组合,正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产业布局大洗牌:武汉的中小化工、服装企业等搬迁到周边城市,周边城市的企业总部迁往武汉,武汉企业参与周边城市企业的改组改造,或到周边城市投资建立生产基地…… 

    在孝感汉正服装城,记者看到一批厂房拔地而起,交易大厅、展示大厅、商业一条街已初具雏形,先期进入的企业已开工生产。服装城总经理李文甫说,我们的初衷是为武汉汉正街6000多家服装企业外迁提供基地。一期工程占地300亩,已有3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27家来自汉正街。二期有购买意向的企业,现在已有100多家。 

    李文甫说,汉正街服装企业多,厂房有限,不少企业租用民房,生产、生活两用,原料产品堆放与员工吃住在一起,极易引发火灾。加上街巷通道狭窄,好几次火灾因为消防车开不进来,贻误时机,酿成烧死人的惨剧。孝感离汉近,承接产业转移有优势,在这里建标准化的服装城,既解决了汉正街火灾频发的现实问题,又能带动迁入地经济发展,还可使大批农民就地就业,可谓一举多得。他估算,仅一期工程就可消化8万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圈内产业融合步伐的加快,城市圈产业格局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趋势。武钢与鄂钢重组成立了武钢集团鄂州钢铁公司,投资20亿元的球团厂项目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武烟集团通过收购周边城市的烟厂,规模达到120万箱;武汉健民药业在黄冈建立“茯苓中药材种植基地”;武汉青江化工收购潜江化工总厂后,今年又投资1.2亿元,建设200亩钛白粉生产基地,产值可达亿元;武汉木兰天池景区投资孝感汤池温泉旅游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去年9月已投入运行……随着武汉向圈内各市投资的增多,一些地方优势产业,如仙桃的无纺布、医疗用品,黄石的矿砂、咸宁的农产品等迅速发展,已具有产业集群的规模。 

    与此同时,武汉的集聚效应也日益增强,周边八市一批企业的总部或营销总部搬到武汉。国内最大的蛋品生产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将其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从孝感安陆搬到了武汉;仙桃的丽花丝宝早已“定都”武汉,并在武汉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基地;孝感的三江航天集团也悄悄“迁都”武汉…… 

    在采访中,圈内一些城市的负责人谈到,城市圈的融合并非“平静无波”,一些地方在此过程中也经历过“阵痛”。被称为武汉后花园的孝感市,就曾有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一种要依托武汉求发展,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依托武汉办公室;另一种认为武汉会像“磁铁”将资金、人才等吸走,像“鱼网”将沿海的产业转移拦截,依托武汉只会受“剥削”。 

    孝感市发改委副主任孙斌昌说,实践证明,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圈,依托大武汉,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承接作用,是正确的选择。以社会投资为例,去年武汉到孝感的投资为16亿。今年,随着城市圈的建设,武汉产业转移加快,落户孝感的武汉企业已有91家,投资达37亿元。武汉京华彩印、红人服装、光大彩钢、武塑等企业都到孝感投资兴业。在孝感的孝南、汉川等地,武汉投资已占外来投资的三分之一。目前,孝感金属制品80%的原材料来自武钢,26%的产品销往武汉。 

    市场对接 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 

    采访中,从省到市到企业都一致反映:与以往的地方割剧不同,城市圈在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打破地方封锁、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一些新变化。尤其在金融市场、商品市场、旅游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方面谋求对接与融合,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打破金融壁垒,使圈内资金流动更经济、快捷。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宗柏介绍,城市圈已扩建同城清算网络,为开展金融协作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建立了武汉市银行跨区域票据交换系统,已覆盖圈内所有城市。现在城市圈票据交换年发生700多万笔,交易量达到1万亿元。二是建立了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电子支付系统。三是实现了银行卡跨区域联网,圈内各市可通存通兑、同步结算,年POS交易量已达200多亿元。 

    拆“篱笆”、拔“卡子”,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在离武汉较近的孝感、鄂州等地农村,记者看到了以大武汉为依托的“餐桌经济”的一片繁荣景象。一路开车过去,只见大路两边都是菜园和鱼池,一个个大棚里各色菜蔬齐全,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清理;一池池鱼塘里,密密麻麻的鱼儿争抢着觅食。 

    孙斌昌说,设“篱笆”阻碍外地商品进入,过去在各地都有发生。以前孝感农产品进武汉超市,一个产品要交10万元进场费。这两年城市圈实行农产品“零门槛”进超市,不收进场费,而且通过推行“农超对接”,省去了中介环节,水产品、蔬菜等从田间地头直接进超市,效率、效益大大提高。我们这里,不少农民因为种菜、养鱼或营销、贩运,成了富翁。 

    在仙桃市的武汉中百连锁超市前,记者看到进进出出的购物人流如织,生意十分红火。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平说,当初武汉中百连锁超市开张前,市里几个部门都收到指责信,说他们是“引狼入室”。几年过去了,本地商业并没有跨掉,排头兵商城大厦的营业额反而连年增长。他说,“引入优势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对增强本土企业的造血功能有利。” 

    湖北省商务厅厅长尹汉宁向记者介绍,目前武汉几大商业和餐饮集团,已在周边八市发展连锁经营网点58个,总营业面积近20万平方米。商业零售的蛋糕做大了,受益的不只是商家,还有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以武商量贩店为例,去年对城市圈内“地产品”的采购量达9亿多元,一批企业包括农民从中受益。据不完全统计,孝感进入武汉的农副产品年销售量达60多万吨,销售额30多亿元,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40%;仙桃每天供应武汉市场的水产品约200吨,武汉人吃的鱼每三斤就有一斤产自仙桃。在武汉餐饮业,有近一半的原材料产自圈内城市。 

    通过推动旅游市场的对接,圈内旅游经济也日趋一体化。据旅游部门介绍,与商品贸易一样,旅游市场以前也存在着封锁现象,一些地方规定对方的旅游车不能直接开到自己的景点。现在,城市圈内已形成共识: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对外统一推广宣传,树立良好的整体形象;互相开放市场,积极推介对方的旅游项目。黄冈通过与武汉旅游部门合作,每年从武汉输送来的游客15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孝感等地的游客70%来自武汉。 

    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并坚持以项目、企业、基地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省里为此还拨出200万元专款,对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支持。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记者驱车绕武汉市一圈,处处可见修路建桥的热闹场面。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徐佑林说,计划投资92亿元,在武汉与周边各市间建设七条快速通道的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已有一条完工,明年其余几条将基本建成。届时,武汉到圈内各市都可实现1小时直达。快速交通体系的构建,将进一步加快圈内市场对接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科学规划 明确定位可持续发展 

    今年7月29日,《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陈文科研究员说,总体规划打破传统体制下的行政经济框架,结合圈内各城市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对城市圈的综合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从推动城市圈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基础设施、城乡发展、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方面做了详细设计。专家们评价,这一规划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为未来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采访中,不少人将“1+8武汉城市圈”的九个城市戏称为湖北的九个“头”,认为这些“头”切不可再出现“互啄互伤”的情况,应在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统领下,统筹考虑圈内资源和条件,互动互补,齐头并进。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胡昌明说,总体规划已落实到各地的十一五规划中,各市正积极调整思路,明确定位,抢抓机遇,谋求发展。 

    记者在武汉城市圈采访了解到,各市已相继出台《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自的发展思路。如:黄冈市的定位是努力建成武汉城市圈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区、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区、区域性物流连锁配送区、高新技术吸纳区、中高级实用人才培养区和都市居民近郊休闲旅游区。仙桃市则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环境优势,力争建成与武汉产业相配套的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和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省里已于2004年初成立了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胡昌明说,“办公室就设在我们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随后圈内各市都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省直相关部门如人事厅、工商局、地税局等,也都建立了工作专班。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和运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胡昌明介绍,城市圈还建立起多层面、多形式的的联席会议制度,如政协主席、发改委主任、建委主任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工商管理、交通发展、人才一体化、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通过联席会议签署相关协议,为圈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湖北省长罗清泉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武汉城市圈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还需要相关各方面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下一步城市圈建设要突出重点,有序展开,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力争到2010年,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产业、城乡、生态建设一体化的格局;九市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圈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8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42元,城镇化水平超过50%。再经过努力,争取率先在湖北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并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