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创始人—“水泥大王”王涛 ——王燕谋著
创办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王涛是一位深谋远虑、胸怀大志的工程技术专家。限于战时资金、设备和时间等条件,不得已创办了一些落后的小企业。但他心中的抱负始终是要创办先进的大型水泥企业。1943年2月,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开始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王涛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认为创办先进大型水泥企业的时机已到,于是着手进行筹建,逐年开展资金筹集、厂址选择和订购设备等方面工作。
在王涛的运筹下,1943年5月,华中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召开股东联席会议,在会上决定,两个企业合并成立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同时选定翁文灏任董事长,王涛任总经理。股东会议确定,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资本额为法币3000万元,华中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和昆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按原有股本比例入殷。为预防法币贬值或币制改变可能造成的损失,王涛将公司部分资本和少量贷款换得150万美元,存入美国花旗银行,另外筹集资金在湘西购买了木材林场,作将来建设新厂之用。
王涛对创办先进大型水泥企业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综合考虑了市场、资源、运输、装备、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厂址的确定主要根据市场、资源和运输等条件,初步选在武汉附近的大冶县石灰窑地区,按地名将拟建厂定名为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水泥厂(简称大冶水泥厂)。武汉历来是中国的工业重镇,水泥市场较大,是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华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传统市场,附近地区尚无竞争对手,这里显然有着市场优势。大冶县及其附近地区有丰富石灰石资源,仅黄荆山石灰石储量就有2亿吨,而且矿区离厂区的距离不算远,直线距离为5公里左右。在运输方面,厂区离长江很近,有公路直达武汉,距华中钢铁公司铁路支线800米,可接轨进厂。王涛选择厂址靠近长江的考虑主要是:水运价格便宜,可将拟建厂的市场由武汉地区沿着长江水道延伸到下游的南京和上海地区;长江水深面宽,有利于大件运输,允许工厂安装大型设备,由于市场扩散半径大和允许安装大型设备,在长江附近只要资源有保证就可建设大型水泥工厂。
王涛为了使拟建厂产品能与地处上海的华商上海水泥厂和南京的中国水泥厂相竞争,毅然决定选用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大型设备,创办远东最大的水泥工厂。1944年上半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他便派员前往美国购置设备。向美国爱立斯·强默公司购买2台φ3.5×145m湿法回转窑,每台日产熟料600吨,是当时全国最大回转窑,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型回转窑之一。向同一家公司还购买带水力分离器闭路循环的φ2.74×3.96m湿法生料磨2台,这种生料制备系统在我国首次使用,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特点是电耗比其他湿法生料磨低;同时购买了带选粉机闭路循环的φ2.74×3.96m水泥磨4台,其电耗比开路循环水泥磨低15%。用这些主机建成的水泥厂可年产水泥50万吨,其技术先进性和规模都超过长江下游地区的各竞争对手。
60年前王涛建设大冶水泥厂的指导思想,即使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王涛与许多业界人士一样,期盼着抗日战争胜利能带来国家生产建设的繁荣,然而现实情况使他大失所望,迎来的却是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国家依然处于连绵的战火之中,经济恶化,物价飞涨,运费日增,材料奇缺,国币不断贬值,大冶水泥厂的建设工作,其难度与时俱增。
1946年3月,厂址最终确定在石灰窑地区的枫叶山,矿山建在龚家巷。为弥补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损失,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于1946年6月召开股东会议,决定增资扩股和改组董事会,在总股本3000万元的基础上增资1000万元,改选孙越琦出任董事长。王涛变卖了上海的房产,所得200两黄金,除少数用作补贴家庭生活外,全部投资人股。用王涛的话说,为了“华新”的建设把全部家当都摆进去了。1946年9月,工厂建设破土动工,1948年1月进人机器设备的全面安装阶段。
在设备安装的关键时刻,公司新增的1000万元股本金已全部用完,建厂资金发生困难,股东都不愿增加投入,设法融资也未能成功,在这无奈的情况下,王涛只得提出“以产援建,以产解危”方针,动员全厂职工生产自救,集中现有的材料和设备,按最低条件先拼凑出一条生产线,尽快生产出水泥,以解当前危急。
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转入全面进攻,国民党政权已朝不保夕,少数有钱有势的人开始离开大陆,转移到境外。此时王涛对家人说,以前从“启新”出走是为了抗日,现在是国民党打内战,民国政府已如此之腐败,不能为他们干,决不能走。为表示这种心意,他将家属从汉口搬到黄石厂内,与全体员工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王涛还在全厂员工大会上宣布:“别的我不敢担保,有一条我可担保,那就是我和老婆住在黄石厂里,决不溜走,决不逃跑。你们有饭吃,我有饭吃;你们没有饭吃我也没有饭吃”。王涛的行动和讲话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理解,解除了员工一度对他会弃厂出走的疑虑,使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1949年4月,第一条生产线基本建成投产,生产出1000吨水泥。当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兵慌马乱,生产的水泥找不到一家用户,工厂只得停产,想通过生产来寻找出路的希望又成泡影。工厂建设已无法进行下去,员工已有100天未领到分文工资,生活中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发生问题,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陷入极度困境,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屯兵长江北岸,南京城解放在即。此时的王涛,把希望寄托在解放军尽快到达黄石解放工厂。
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王涛组织员工互助自救,将一部分存煤和一些积压闲置的材料进行廉价变卖,换回粮食分给职工,说服自己家属带头献出金银首饰,动员富有职工将积蓄借给公司。使员工生活上的困难得到缓解。王涛在组织员工自救的同时,还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护厂工作,以防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搞破坏。他担任为护厂而组织的应变委员会主任,还任护厂队总指挥,布阵设岗,组织巡逻。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他倡议并组织将员工及其家属的贵重物品藏入磨机等密闭设备中,封存保护,把护厂和维护员工自身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驻黄石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以炸毁工厂相威胁进行勒索,王涛巧与周旋,为其开出到公司长沙办事处支领2000吨水泥的空头支票,化险为夷。国民党军队溃逃前炸毁了附近大冶钢厂的高炉和那里的铁路,大冶水泥厂则安然无恙。关于王涛护厂的事迹,在解放初的上海《文汇报》等各报上曾作过报道,说明事迹出众,得到了宣扬。
1949年5月15日,黄石解放,5月30日王涛带领全厂员工在厂门口真诚地欢迎解放军军代表进驻大冶水泥厂。6月15日,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实行军管。此后,人民政府对大冶水泥厂员工发放救济粮,补发工资,稳定人心。接着,通过贷款、调拨物资和收购产品等方法,使工厂迅速恢复生产。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全厂员工利用工余时间安装第二条生产线,经过三个月奋战,1950年12月,该生产线竣工并顺利投产。这样,王涛八年前开始创办的大冶水泥厂,经历各种艰难曲折,最终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全部建成,实现了创建技术先进的大型水泥工厂的夙愿。1953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水泥厂改名为公私合营华新水泥厂。
华新水泥厂的技术装备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水泥行业中仍属很先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为发展自己的水泥装备工业.国家建材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华新水泥厂湿法回转窑设备进行测绘,然后对其组织仿造和推广。后来该设备被称为“华新”窑,它是水泥装备系列中的主要定型产品,成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共和国发展水泥工业的基本装备。华新水泥厂在建设和投产过程中培养出大批水泥技术人才,这些人才陆续被调往各地建材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新建工厂。1953年到1957年间,从华新水泥厂调出的人数达315名之多,他们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发展水泥工业的骨干力量。王涛创办华新水泥厂的功绩,不仅在为中国水泥工业增添了一个20世纪中叶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工厂,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30年回转窑水泥发展提供了宝贵技术和人力资源。
王涛留学归国后,成功出任中国第一位总工程师,接着筹办全国著名的江南水泥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大后方开办华中水泥厂、昆明水泥厂和江西水泥厂,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接办贵州水泥厂和开始创办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华新水泥厂,1933到1949年间,他是一位驰骋于水泥界的风云人物,所创造的业绩无人可及,名声显赫,众声尊称王涛为“水泥大王”。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