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再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形势及前景预期

更新日期: 2005年09月04日 【字体:
高长明
 
    2004 年2 月笔者根据我国2003 年水泥总产量的快速统计结果(8.24 亿吨)。曾撰文对我国水泥工业近中期发展形势阐述了若干分析和看法。兹按照中国建材报2004 年3 月4 日公布的2003 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为8.63 亿吨的数据,重新核查修正,结合当前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力度,对我国水泥工业的近中远期形势提出如下补充分析和愚见。祈望与业界人士共同商讨。正确理解和掌握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03]103 号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全面防止水泥行业盲目投资,加快结构调整之真谛。 我们不仅要调控好大中型国营企业和各种所有制的先进生产力PC 窑项目,更要调控好占全国水泥产量77%(2003 年)的以立窑为主的落后生产方式的中小型水泥项目。否则,鉴于种种原因立窑水泥历来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中央的有些方针政策,对它们似乎是“鞭长莫及”。万一出现,把先进生产力的PC 窑水泥项目控制住了,却对大量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水泥项目濒于失控;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条件下,岂不是给立窑水泥创造可乘之机,借势暴增。结构调整之努力就会前功尽弃,有悖初衷。谨此提请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参考指正。
 
    一、 现状概述
 
    上世纪下半叶开始,近50 年来,我国水泥工业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先进生产方式与落后生产方式的比重失调,预分解PC 窑水泥与立窑水泥产量之比严重偏低。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0 年。当年全国大中型PC 窑水泥产量为5550万吨,占总产量7.9%;而立窑水泥产量则高达4.43 亿吨,占总产量77%。这还是1998-2000 年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引导政策和强制性措施,淘汰了近1亿吨落后的立窑水泥产能以后的结果。显然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重任进展滞缓,离目标相去甚远。
 
    所幸,从2000 年开始,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PC 窑在技术经济方面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新(扩)建PC 窑水泥生产线的热潮。从经济发达的沿海各省份,快速大规模地逐渐向西部及东北地区扩展。2001-2010(预)年我国水泥工业窑型结构调整的变化情况如表1 所列。
 
    为简明起见其中仅例举了PC 窑和立窑的数据,因为其他各种落后窑型水泥的年产量仅8000 万吨,占总产量10%左右,其数量变化也不大,故未列出。详细数据可另见表2。
 
    二、 近期形势分析
 
    从表中数据准确地说,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是由2001 年才开始出现曙光的。当年新投产的PC 窑为40 条线,新增水泥产量1550 万吨。然而同年立窑水泥的新增产量却为2400 万吨。PC 窑水泥与立窑水泥占总产量之比为11.5%:75.3%,仍属严重失调。2002 年和2003 年新投产的PC 窑分别为77 台和98 台,新增PC 窑水泥各为5000 万吨和7800 万吨。同样,2002 和2003 年立窑水泥的新增量也分别达4200 万吨和7200 万吨。非但其总量高居5.8 亿吨,而且其年增量依然居高不下。说明市场对水泥的需求强劲,PC 窑的建设投产尚不足以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立窑水泥就得以等量同步增加,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但是,2004 年将是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因为已经动工和原先计划年内新投产的PC 窑就有240 台之多,现因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可能会减少一半,2004 年PC 窑新增水泥产量约为5000~6000 万吨。基本上接近市场增量需求,无需增产立窑水泥来补缺了。届时PC 窑水泥和立窑水泥占总产量之比将为28.1%:63%,创造PC 窑的新高和立窑的新低,立窑水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1300 万吨,为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奠定良性循环的坚实基础。
 
    2004 年120 台PC 窑的投产,充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快速大规模挺进我国水泥工业的可喜势头,有力地扭转了以往那种与落后生产力对峙拉锯战的局面,大大巩固此长彼消的挺进气势,其意义特别重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因为全国还有6 亿多吨的落后生产方式的水泥需要用先进生产力所取代。在基本上不“刹车”的情况下,这可能需要10 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就我国经济和水泥工业整体发展情况来分析,当前我国PC 窑的快速大规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和水泥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大多数不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或盲目过热投资的范畴。相反地,却是那些乘市场水泥骤然紧缺之机,2003 年迅速增加的7200 万吨立窑水泥,才是真正的低水平重复。这给我们一个严重的警告,立窑水泥具有多么大的突发能量!很显然,在水泥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PC 窑水泥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立窑水泥就会迅速乘机反弹补缺,刚得到的结构调整的初步成果就可能重蹈覆辙,后果堪忧。所以在防止供应过剩的前提下,坚持PC 窑快速大规模发展战略是必要的,正确的。这与国家发改委近期召开的关于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及规划纲要讨论会上提出的8 项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至于PC 窑大量建设过程中所暴露的诸多问题,当然必须重视和纠正。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三、 中远期前景预期
 
    按照2020 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届时人均“绿色GDP”以2500~3000 美元计(2003 年已略超过1000 美元),全国经济年增长率应达7%。该时期我国水泥工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的中后期以及转折稳定期的初期阶段。即2000-2010 年水泥产量年增长率平均应为7~10%,2011~2020 年则为5~7%,由此预测2010 年我国水泥需用量约12 亿吨,其中PC 窑水泥7 亿吨,占总产量58%。亦即2005~2010 年间,每年平均仍须新增PC 窑水泥5000~6000 万吨,相当于2500t/d 和5000t/d 生产线各15~20 条。与此同时,立窑水泥年产量将由2003 年的5.81 亿吨减少到4.7 亿吨,仍占有总量的39%,有待2010 年以后逐步淘汰取代之。
 
    两年前,笔者曾设想在该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多的机械立窑企业通过技改提升到先进立窑的水平。现在看来,因为PC 窑已相当成熟,经济可靠,许多有条件的机械立窑企业大可跨越式地一步到位转型为PC 窑企业,无需浪费精力、财力和时间,先提升到先进立窑再向PC 窑转型。
 
    估计2013 年前后水泥年产量可能达最高值,约13 亿吨,其中先进生产方式的水泥将占90%以上,其他各种落后陈旧的水泥窑绝大多数都将被淘汰。并出现拐点。同时全国人均累计水泥消耗量(1980~2013)将达16 吨左右。之后水泥年产量将平稳地波动于10~12 亿吨,直到2020 年。
 
    以上观点和预期正确与否,关键在于首先是对2004 年的预测,其次是现在已经出现的宏观调控等因素,笔者以为,我国现今在资本市场上的水泥投融资与国家宏观调控等各方面的主体投资者和管理者正日益成熟和理性,PC 窑的发展不致遭遇“急刹车”和“一刀切”。但是,本文的预期已充分考虑到了水泥增长率相当大幅度的下调,总体保持适度平稳发展的实际需要与可能,具有一定的实现意义。
 
    显然,这种预期是单纯从水泥工业本身出发的,视野较局限,期望较理想。如果从全国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来考虑,事实上有些地区已经显现了水泥投资的确过热的现象,必需采取大力度的调控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对水泥工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预测,目前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对这种影响程度的准确量化。在经济领域中,其综合性的影响将集中地在通胀率、利息率、税率和汇率四大指标上敏锐地反映出来。如果该四大率值没有明显的突发波动的话,本文的分析和预期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其具体误差范围则有待实践检验。
 
    无论如何,可以明确的前景是,今后10~15 年左右之内,占有我国60-70%水泥产量的以立窑为主的各种落后窑型必将被PC 窑或正在开发研制的更新型的窑所取代。现有的5000 多家落后生产方式的水泥企业,虽然年初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书(2004 年第5 号公告),最终也必将被市场逐步淘汰出局。届时,大约只有几十家占总产量80%以上的水泥集团公司,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抓紧创新企业管理系统,培育企业文化和形象,实现大规模生产,充分掌握拓展资源,节能降耗,循环利用废料,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投建环保型新线,提高水泥质量和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用信息技术,兼并收购,开拓抢占国内外市场,建立良性扩展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得以奠定其广阔的发展基础和实力。一批已经或正在崛起,逐步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或特大型水泥混凝土集团将扮演全盘整合市场的主角,并最终成为市场的幸存者和获利者。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重任也将胜利地告一段落。届时中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水泥混凝土工业大国、强国。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