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

  • 暂无资料

高度关注生产过剩矛盾

更新日期: 2005年09月18日 【字体:
    最近两个月,经济学界又在争论经济是偏热还是趋冷的问题。从目前的需求数据看,与去年全年相比,三大需求增长率的变化都不大,仍处在高位。但是从年初开始,CPI指数一路下降,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明显下滑,贸易顺差也大幅度增加,又显示出趋冷特征。
 
  国民经济是一个整体,不可能既冷又热,认识分歧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上的片面性。而对于经济运行分析来说,是不能只拿一部分数字就能说明总体的。
  
    经济出现趋冷特征有两个原因
 
    那么为什么需求增长与去年差不多,经济运行中却出现了这样许多“趋冷”的情况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
 
    其一是总量问题。目前不是总需求显著下滑,而是总供给水平增长得更快,这样就会在经济增长的高水平上出现供过于求,使部分企业效益指标显示出“趋冷”和贸易顺差增加,商品交易也显得不够活跃。至于消费物价问题,则主要是由于去年和今夏粮食丰收,而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来都是很稳定的,所以由粮价下跌带动CPI指数也走低。
 
    其二是投资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变动。本轮经济增长主要是被投资拉动的,而投资的主要方向是重工业。在总投资中,存量投资永远会大于增量投资,而从投资的时间序列看,首先是进行土建投资,然后是进行设备安装等。在以往投资中土建一般会占到三分之二以上,重工业项目设备比重要大一些,从近三年平均看,土建部分已经下降到60%,由于对存量投资而言,目前土建阶段已经过去,对主要用于土建的线材、铝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就会大幅度减少,而这些原材料项目近些年又上得比较多,因此供大于求的现象就比较明显,这些产品的价格也必然会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投资需求的重点转移,为重工业项目提供设备的机电产业生产形势又会比较好。
 
  如果是需求水平下跌,则经济增长率必然下降,但若是需求水平仍很高而供给水平更高,则经济增长率不会下降,只是企业的效益指标逆转,但既然是目前需求水平还很高,担心经济会在短期内出现“急刹车”、“硬着陆”就没根据,最近有人预计三、四季度的增长率会掉到9%以下,我看不可能,从全年看GDP增长仍会保持在9.3~9.5%的高水平。
  
    明年经济增长率会略低于今年
 
    但是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会略低于今年,原因还是从三个需求因素看:
 
    首先,目前的投资主要是靠存量投资拉动,如果明年新上项目仍然较少,则投资增长幅度会有所回落。
 
    前面已经提到,以重工业为主体的投资高潮,土建部分的平均比重约为60%,由于今年投资增长的特点是新上项目增长率少于往年,而存量投资的土建阶段已经基本上过去了,如果今后主要是进行设备购置、安装与调试,则投资比重在本轮投资周期中只占40%,这样就会给投资增长率打一个“六折”,明年的投资增长率很可能会下降到18%左右。
 
    其次,明年的消费增长率可能也会低于今年。
 
  我国一向是上年农民增收,下一年的消费市场就好。去年由于政府的扶农政策,加上价格上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增长了6.8%,是近8年以来的高峰,由此带动了今年消费品市场的繁荣。今年初以来,全国农村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情况,前7月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一直在11%以上。但是从年初开始,粮价下跌,秋粮上市后粮价下跌的会更明显,还有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往农村的工业品涨价等因素,今年农民收入的增长率估计为4.5%,就会压低明年的消费增长。如果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为12.5%,明年则可能会落到10%以下。
再次,今年以来,美、日、欧的经济增长都出现了减速势头,加上油价上涨,目前各主要国家都调低了今、明两年的预测增长率,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明年可能会略有下降,我国的出口增长也会受到影响。
 
  然而,明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都是略有下降,但还都相对比较高,这样明年的经济增长率估计还会在8.5%以上。需要关注的是,由于明年的总供给增长水平会比今年更高,今年那些表现差的经济指标明年会更不尽如人意。
  
    后年应密切关注生产过剩问题
 
    今年保“9%”,明年保“8%”都没有问题,有问题是后年,即2007年。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看,钢材、铝材和水泥等从今年初以来就出现了过剩,引起价格大幅度下跌,煤炭最近也开始出现过剩情况,分不同品种,价格下跌了10~20%,电力供求缺口去年为3500万千瓦,目前已缩小到2000万千瓦,缺电的省份也从去年的25个减少到目前的18个,估计缺口到年末会进一步缩小到不到1000万千瓦,因此至多明年就可以达到平衡,2007年也将开始过剩,所以到2007年中国将没有“短线”部门。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然已经出现了许多过剩的警号,但是仍有大量项目在建设,会在2007年投资周期过去后形成更大规模的产能投放。例如,目前在建的钢铁产能仍有1.5亿吨,是目前产能的50%;在2010年以前,将有5万亿千瓦的发电能力建成投产,是目前产能的1.13倍;到2007年,汽车生产能力将增加到1500万台,是目前产能的2.8倍。如果到2007年以后大批重工业项目到了产能的集中释放期,而以前阶段主要吸纳社会产出的重工业投资却出现了“落潮”,全面的生产过剩就不可避免,在中国就可能爆发首次的生产过剩危机。
 
    生产过剩可能会来得很猛烈。过去投资是以国有单位为主体,本轮投资却出现了非国有为主体的情况,去年非国有投资比重为65%,今年一季度已上升到71%。由于非国有部门的投入产出比在许多情况下比国有单位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而本轮投资周期(2003~2007年,年均增长率按20%计算)的名义投资累计额可能高达35万亿元,相当于“七五”至2002年的总和,所以到2007年,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生产能力集中释放。
 
    目前的生产过剩还是局部的、较小规模的,但是从今年以来经济形势的特点和趋势看,供给增长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超过需求,说明生产过剩的阴云正在天边大量聚集,而且已经开始飘近了。
 
    在中国出现生产过剩,从一个方面看是反映了改革的成功,因为打破初次分配中的“大锅饭”正是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在成功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问题后,没能及时建立起良好的再分配体制,因此抑制了居民主体的消费能力,产生了生产过剩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问题,而且解决物质产品丰富所带来的问题,总比解决物质产品匮乏所产生的问题容易得多。
 
    但是我们仍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生产过剩危机予以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我们主要面对的宏观调控问题是如何防止“过热”,并积累了对付过热的丰富经验,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应对由生产过剩引发的各种矛盾,则既缺乏经验,又缺乏政策储备。因此,未来几年将是对中国宏观调控能力的巨大挑战。
 
来源:中国证券报 特约撰稿 王建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曾获“中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经济改革、企业经济评价、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数字水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数字水泥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数字水泥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