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打响水泥结构调整攻坚战

来源: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24日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新型干法比重将从目前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

      “山东水泥产量虽然全国第一,但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仍占6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与浙江90%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这与水泥大省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山东不能拖全国的后腿,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全国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而我们目前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要达到70%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提高危机意识,在'十一五'时期打一场攻坚战,力争达到既定目标。”这是1月14日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建材工作会议暨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会议上,山东建材工业办公室主任王福江的一段讲话。

      2006年1~11月份,山东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530.98亿元,增长27.7%;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828.9亿元,增长28.9%;实现利润总额121.36亿元,增长34.58%;实现利税总额203.18亿元,增长33.34%,以上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国第一位。

      主要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其中1~11月份水泥完成1.53亿吨,增长22.32%,居全国第一。散装水泥量6564万吨,散装率达42.88%,分别增长30%和提高两个百分点;玻璃纤维纱完成34.47万吨,增长42.22%,居全国第一;石膏板完成3.8亿平方米,增长35.5%,居全国第一。

      尽管2006年山东建材工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王福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水泥工业,无论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还是布局结构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政策还不够完善。退出渠道还不畅通,产量过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显现,无序竞争有所加剧;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仍然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循环经济步伐还不快,能源消耗比较高,粉尘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还十分严重,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王福江说,山东建材工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资源能源节约、自然环境和谐、颇具竞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建材工业。这既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由建材大省转变为建材强省的根本标志。

      2007年,山东建材工业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尤其重要。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6]96号文件《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全省2010年以前要逐步关停和淘汰立窑生产线,2007年年底前关闭单条生产线的机立窑水泥企业,对城市市区内或靠近城市旅游景点、交通要道附近的立窑企业,要加快关闭淘汰步伐。

      山东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淘汰项目予以补助,由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对补助项目进行审查论证和督促落实,各级政府也将加强对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工作的资金支持。全省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工作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经贸、财政、金融、工商、环保、质检、安全监督等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

      “十一五”期间,山东将严格控制水泥总量,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按规划要求安排新型干法水泥建设项目。禁止新建、扩建日产2000吨及以下规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全部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除外),不再新建、扩建日产4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

      重点支持在有资源和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市场潜力等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规模的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青岛和威海不准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烟台、潍坊、淄博、济南、莱芜和日照原则上不再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枣庄、临沂、泰安、济宁严格控制在等量或超量淘汰立窑基础上,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滨州、东营、聊城、德州、菏泽在总量控制前提下,重点建设粉磨站、中转库或发展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接替产业。(张运科)

来源:中国建材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