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辜成允:领军企业成熟和理性 水泥市场才能保持稳定

数字水泥网专访台泥董事长辜成允

来源: 来源: 数字水泥网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04日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泥)进军中国大陆水泥业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最初于2004年在广东英德建设第一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启了在中国大陆的水泥产能布局,至今,从南到北已遍布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重庆、江苏、湖南、辽宁、福建和云南等十个省(直辖市),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企业的效益,都在逐年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台泥水泥在大陆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7条,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为4067万吨,熟料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八位,是中国水泥行业前十强企业之一。近日,借中国国际水泥峰会召开之际,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和《中国水泥》杂志联合报道组对台泥的领军人物-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水泥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放缓,水泥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期。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增长乏力,环保约束力增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水泥企业如何获得稳定的效益,如何平稳度过行业的转折期,辜成允先生给我们谈了他的观点和看法。具有十多年从事水泥业的经历,并亲身体验了台湾水泥业的兴衰历程,辜成允先生始终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整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并探索出最合理的解决思路,他的思想和观点非常值得大陆的水泥企业家所借鉴。
 
台泥董事长辜成允先生
 
     化解产能过剩 重点做两件事
 
    产能严重过剩,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水泥需求增长动力不足,新增产能却仍在增加,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在继续加剧,产能过剩问题不解决,行业的健康发展就得不到保证。谈到化解产能过剩,辜成允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
 
    一是提高市场集中度。一方面,当市场集中度高了以后,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会增强,会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形象,会自觉地认为应该在环保、社会公益等方面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市场集中度高了以后,企业更加趋于成熟和理性。就水泥本身而言,当需要建房子的时候,无论水泥卖多少钱,四、五百元一吨也好,一千多元一吨也好,房子都得建;而当不需要建房子的时候,你把水泥送给人家,人家也不要。水泥市场的刚性需求下降了以后,过剩产能是不会有消耗的。市场集中度高了以后,大家会意识到,价格竞争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它并不会带来销量的增加,企业会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的竞争、客户服务的竞争,会从环保和社会形象上去努力。比如:同样可以选择台泥的产品,也可以选择一个小品牌的产品,但是,台泥在环保和社会公益方面做的好,价格差不多,客户就自然会选择台泥的产品。这样,整个市场才是有序的,环保做的比较差、竞争力不强的水泥企业才能够有序地退出市场。借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可能有一些小的水泥企业就会并到大的集团中去,不会造成社会矛盾。
 
    二是取消32.5水泥。辜成允先生表示,32.5水泥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个标号,全世界几乎没有其他国家使用32.5水泥。他强调,现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陆各行各业都在谈与国际接轨,而水泥的使用标准还没有与国际接轨,如果这方面与国际接轨,则能够提升整个水泥行业的国际形象,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把取消32.5水泥作为实施化解产能过剩的一项政策,即可以降低产能过剩给水泥行业带来的压力,又可以将大陆的建筑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 小企业的竞争力不比大企业差,对待小企业也要互信互重
 
    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进入平台期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新常态。辜成允先生认为,水泥市场要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领军企业理性的竞争和良性的竞争。他在2015年C12+3圆桌会议上曾提到,企业间要互信和互重,采访中他再次提到“互信”和“互重”这两个词。他说,所谓互信的意思就是,在水泥市场里总是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领军企业对整个市场的刚性需求要有判断,不要意图通过降价赶出小企业,扩大自己的销售份额,那样整个行业就会垮掉,要有互信。互重的意思就是要相互尊重。在市场竞争体制下,水泥生产力差的一些小企业必然要淘汰,但也有一些小企业的竞争力并不比任何大企业差,他们对市场的看法可能与大企业不同,这些小企业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产品质量很好,环保做的也很好,服务也不错,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做下去呢?要互信也要互重,对这些小企业也要这样,大企业不能因为财大气粗而硬要把小企业搞垮,要对小企业有所了解,要尊重这些小企业。在水泥市场里,领军企业要有气度,要有高度的战略思维。每个市场里都会有一些小企业,如果小企业不规范,领军企业也和小企业一样粗放,那市场就会垮掉。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如果大企业也跟着小企业一样,依靠降价竞争,是不成熟的表现,要在一个互信互重的氛围里理性竞争。
 
    ● 领军企业的成熟与理性 是水泥市场稳定的关键
 
    在交谈中,辜成允先生多次提到“成熟”和“理性”两个词。当记者问到,水泥作为同质化特征很明显的产品,在当前大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是否具备这样一个环境,让客户选择你的产品的时候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因为喜欢你的产品时,辜成允先生表示,关键在于大陆的领军企业有没有一个成熟和理性的思考。水泥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在没有刚性需求的时候,你送给人家,人家都嫌没有地方放。用降价的方式是没有办法刺激市场需求有效的提升,大家对这个基本面有个成熟、理性的思考,就不会想到把别人的市场挤掉。盘子就这么大,你降价,别人为了要份额也会降价,也同样会挤占你的市场。盘子做不大,只有价格往下跌,其结果是把大家的获利全部都牺牲掉。这关键还在于行业里的领军企业是不是有成熟度,能够了解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应该如何去做,比如,对技术装备进行检修,设备运转中环保没做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整修好;把从前成本比较高的,需要停窑来做整改的,这时候好好地做,准备市场回温的时候,好好发挥产能;而在生产质量上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成本能够下降,在市场上行的时候能够赚到钱…… 这样才是真正好的做法。如果在市场下行,或者没有刚性需求的时候,企业就只是采取停窑放假,这只是一个粗放或草莽的竞争模式。
 
    2014年是纷纷扰扰的一年,水泥需求增速降到20多年以来的最低点,但是整个行业仍然取得较好的效益。辜成允先生表示,大陆好在有龙头水泥企业,对市场的认识能够达到国际级的高度,像水泥业今天还能够获得整体不错的利润的产业不多。市场中难免出现竞争,但领军企业能够对市场的判断达成共识,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就创造了今天的水泥业和其他建材产业最大的不同。大家能够逐步成熟和理性,水泥市场就能够比较稳定。 
 
    ● 在下行的市场里,企业应通过改善自身体系提升竞争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