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视窗讯 “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来的是水泥。位于贵州省水城经济开发区的水城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循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为水城县生态环境作贡献。
近日,笔者来到海螺水泥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潮龙拿出了一组数据,2016年“吃掉”28919.3吨生活垃圾,降低了水泥生产的原料成本,有效解决了垃圾的二次污染。
走进海螺水泥公司生产区,一根根硕大的管道将一个个生产车间连在一起,没有灰尘,没有噪音,也没有气味,颠覆了笔者对水泥生产企业的印象。
海螺水泥公司的前生也是水泥厂,高污染、高耗能是它的“特色”,从水泥厂把资产70%股权转让给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这一现状得以改变。
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海螺水泥公司建成了一条2500t/d和一条32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并利用32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程,利用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水泥,将水城县城区的生活垃圾和少量建筑废弃物“吃掉”。
来到垃圾处理车间门口,一台封闭式垃圾车正停在这里,车斗缓缓开启,垃圾被倒进了足有十多米的地下储库。在CKK主厂房内,笔者看到了一条全封闭循环利用生产线:垃圾被卸入垃圾坑后,通过行车进行搅拌和均化,经破碎机破碎、均化后被定量喂入气化燃烧炉中。
据介绍,这里消耗水城县产生的部分垃圾,平均一天的“饭量”200吨。
潮龙介绍说,投入至炉内的垃圾与炉内的高温流动介质(流化砂)接触,一部分垃圾通过燃烧向流动介质提供热源,另一部分气化后形成部分可燃性气体被送往分解炉内,经分解炉、预热器处理及废气处理系统净化后排出。同时,垃圾中的不燃物在流动介质中一边沉降一边移动,由炉底排出,排出的炉渣通过输送设备及磁分选设备,将灰渣进行分离排出,然后掺入到水泥生产原料中。
“为了保证垃圾坑内的臭气不外泄,垃圾厂房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垃圾坑内一部分臭气被抽出送至气化炉内作为燃烧空气消耗使用,另一部分气体则通过抽风机送至水泥窑篦冷机进行高温焚烧处理。当水泥窑发生事故、故障或运行检修时,另设置了一套气体浄化设施,维持厂房内的负压状态,保证臭气不会外泄。”潮龙说,虽与垃圾如此“零距离”,但却闻不到一丝异味。
一个水泥厂,去“抢”城管的活干,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
“‘吃’进去的是垃圾,‘吐’出的是水泥。”潮龙说,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垃圾渗透还会污染地下水。海螺的生产工艺,垃圾经汽化炉热解,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管道送往回转窑,回转窑的高温可分解垃圾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有害气体,不会产生废水、废气等二次污染,可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焚烧之后剩下的炉渣中含铁、铝等元素,是水泥生产的原材料。
据介绍,海螺水泥公司CKK项目于2016年初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共处理垃圾33499.25吨,其中,2016年处理28919.3吨,今年1至2月处理4579. 95吨。
目前,水城县城管局正在各乡镇建垃圾收集处理站,项目于今年底建成后,各乡镇将垃圾运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目前水城经济开发区垃圾转运站正在建设中。
“CKK项目饱负荷运行,每年可以处理生活垃圾6.6万吨,节约土地17亩。可以部分消解目前水城县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能有效地将城市垃圾变废为宝,改善城市环境,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助力经济的循环发展、转型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潮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