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018年全省原材料工业发展综述

来源: 来源: 云南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8日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企业1362户,占全省规上工业32%;总资产6296亿元,占30.6%;总职工31.5万人,占38%。全行业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五抓”要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不松懈,优化传统基础产业不间断,创新培育新动能,攻坚克难稳增长,持续发挥了原材料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主要指标再创新高
 
    (一)重点产品产量增长。生产生铁1572万吨,增长18.9%;粗钢1925万吨,增长26.9%;钢材1941万吨,增长20.7%。生产十种有色金属356.5万吨,下降4.4%。其中,铜64万吨,下降1.6%;原铝131.4万吨,增长1.7%;铅36万吨,下降13.5%;锌113万吨,下降9.5%;锡10.6万吨,增长2.9%。生产单晶硅2.57万吨,实现历史性突破。原油加工1010万吨,增长151%。生产化肥(折纯)276万吨,增长1.6%;磷酸一铵(实物量)230万吨,增长12.1%;磷酸二铵(实物量)457万吨,下降5.7%;纯碱13.3万吨,增长30.1%;烧碱27.5万吨,增长16.7%;硫酸1442万吨,增长5%;盐酸14万吨,下降4.9%;精甲醇39.2万吨,增长27.3%;聚氯乙烯43万吨,增长83.6%;黄磷55.8万吨,下降5%。生产水泥熟料8338万吨,增长5.8%;水泥11798万吨,增长4.5%;平板玻璃1024万重量箱,增长248%;商品混凝土4850万立方米,增长14.1%;涂料15.5万吨,增长148%;建筑装饰石板材464万平方米,下降54%;
 
   (二)主营收入迈上6000亿元台阶。规上原材料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317亿元,在2017年基础上净增892亿元,增长16.4%,占全省规上工业47.8%。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455亿元,下降10.1%;矿产加工制造业5862亿元,增长19.2%。分行业看,有色金属行业(含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2442亿元,增长5.3%。化工行业(含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同)1719.5亿元,增长38.7%。黑色金属行业(含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同)1305亿元,增长17.8%。建材行业(含非金属矿产采选业,下同)851亿元,增长12.2%。
 
   (三)工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规上原材料企业实现增加值1214.5亿元,同比增长18.4%(可比价,下同),高于全省规上工业6.6个百分点,自2013年后再次成为全省工业发展龙头。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增长6.8%;矿产加工制造业增长22%。分行业看,有色金属行业413.3亿元,增长12.1%。化工行业363.9亿元,增长50.1%。建材行业251亿元,增长4.8%。黑色金属行业186.3亿元,增长8.6%。
 
   (四)整体效益持续向好。规上原材料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18亿元,在2017年基础上净增193亿元,增长45.4%。其中,上缴税金351亿元,增长89.7%;实现利润267亿元,增长11.3%。非煤矿产采选业实现利润47.4亿元,增长2.4%;矿产加工制造业实现利润219.6亿元,增长7.6%。以水泥为主的建材行业实现利润95.7亿元,增长66.7%;以钢铁为主的黑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52亿元,增长24.4%;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54.7亿元,增长1.8%。化工行业实现利润64.6亿元,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利润34.2亿元,增长4倍。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一)严控过剩产能成效明显。落实产能置换政策,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及区域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全年完成27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关停炼铁置换产能220万吨(其中拆除110万吨)、粗钢置换产能350万吨(其中拆除120万吨),政策倒逼110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停产整改提升。3次开展联合执法和督查巡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
 
   (二)绿色生态发展更加凸显。规上原材料工业能源消耗总量584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上工业84%。其中,消耗电量805.5亿千瓦时,占全省规上工业79%。规上原材料工业实现增加值18.4%增速,只带来1.8%能耗总量增长。全行业亿元增加值能耗4.81万吨标准煤,同期下降19.3%。其中,化工行业下降97.6%,建材行业下降33.1%,黑色金属行业下降20.7%,有色金属行业持平。废钢再利用水平提高到30%,环保脱硝技术在原材料行业得到全面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能力提高到3000吨/日,资源化利用工业废弃物1400万吨,一条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建成投运。
 
   (三)智能化改造取得新进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取得新进展。迪庆普朗铜矿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地下铜矿开采自动化、数字化示范矿山,云锡10万吨铜电解智能化车间示范项目建成运行,驰宏15万吨大型锌电解自动化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得国家3162万元支持。
 
   (四)效率提升取得新突破。规上原材料工业单位主营收入增加值率由2017年17.8%提高到19.2%。其中,非煤矿产采选业增加值率保持45.6%,矿产加工制造业增加值率由2017年的14.9%提高到17.1%,提升2.2个百分点。百元主营收入产生9.8元利税,同期提高25.6%。折算每小时规上原材料工业生产2197吨粗钢、13468吨水泥、407吨十种有色金属、315吨化肥(折纯)、实现7212万元主营收入、创造705万元利税,同期分别增长26.8%、4.5%、-4.2%、1.6%、16.5%和45.4%。
 
   三、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一)搭平台,引领发展新动能。协调承办全国硅产业发展学术研讨、全国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中俄总理会晤原材料工业协作对接等大型国家级会议,组织参展哈尔滨第五届新材料国际博览会,为培育新动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协调成立硅、铝产业创新中心及新材料检测评价联盟,为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搭建新平台。协同编制发布新材料产业和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及施工路线图,以水电硅铝、液态金属谷、绿色钛谷产业为重点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初步显现。
 
   (二)抓投资,提升发展新动能。严格落实省政府有色金属、化工、建材、钢铁工业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方案,组织开展中期调研督查,推进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项目投资,促进存量优化、“老树开花”,传统矿产加工制造业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原材料工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1亿元,同期增长9.6%。其中,矿产加工制造业完成投资657亿元,增长24.7%。
 
   (三)抓项目,建设发展新动能。建立原材料工业项目库及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2个水电铝项目建成投产,置换新增60万吨电解铝产能;富宁90万吨、鹤庆35万吨和文山50万吨置换电解铝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全省已形成4.4万吨单晶硅拉制及9GW单晶硅切片生产能力,以隆基二期等9个项目为标志的6万吨单晶硅拉制及切片项目加速推进,4个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示范基地基本形成并命名授牌。文山10万吨锌冶炼及昆明5万吨铝箔、红河4万吨铜箔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围绕“建链、补链、强链”,5次主动出击招商,协调推动以商招商,5000吨稀土冶炼分离、2个总量60万吨有机硅单体和8个钢铁转型升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
 
   (四)抓服务监管,助推发展新动能。发挥“4个省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和督查考核作用,有序推进水电硅材产业发展、10户城镇危化企业搬迁、稀有稀土金属计划生产和监管化学品管理。配合国家制定6项规范性标准,促进完善13项地方性标准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43户企业办理国家级生产许可出具产业政策认定意见。2户铜冶炼企业和2户钢铁企业先后进入国家行业规范准入目录,并进一步强化日常动态监管。促进开放发展,3个对外合作项目建成运行。发挥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助推原材料工业优化提升发展取得新成果。
 
   基础原材料产品市场企稳向好,既为原材料工业再度成为全省工业发展主力军提供了机遇,也为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优化传统基础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工作增加了难度,保持全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靠。2019年,全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信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作好“严控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优化传统基础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攻坚克难稳增长、强化服务监管”五项重点工作,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作新的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