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摘要:经济管理的本质就是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由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生活观念与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中“以人为本”“先义后利”“民贵君轻”“隆礼重法”“强国裕民”等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对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在企业管理中,不能一味地学习西方的管理方式,也应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采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感情理解、道德信仰和价值追求的方法,对中国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助力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儒家思想;孟子;荀子;道德主张;政治主张;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一、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复兴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起源于西方社会,西方的学者对管理也有不同的理解。如西蒙强调管理的决策作用,称“管理就是决策”;德鲁克注重管理的作用,称“管理就是牟取剩余”;穆尼看到了管理中的个人作用,称“管理就是领导”;孔茨强调了管理的工作内容,称“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智能”。管理包括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各种多样的活动。尽管西方学者对管理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但对管理的核心问题的理解上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经济管理的本质,就是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由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生活观念与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比如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中国式管理,等等。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对全球影响力也显著增强,中国式管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文化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国家的企业管理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自然就有不同的模式。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主流,儒家思想中“以人为本”“先义后利”“民贵君轻”“隆礼重法”“强国裕民”等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也对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孟子思想中的管理思维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有两句话非常著名:一是“吾善养浩然之气”,二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前一句话提出了儒家进行人格道德修养的精神境界,后一句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那么民本思想和我们的管理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孟子的“存心养性”的道德主张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仁也者,人也。”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有别于禽兽,就在于人有“恻隐之心,仁义之性”,人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内心修养,达到道德的自觉性,从而实现人之为人的本质。那么“仁”又是从哪里做起呢?孟子曰:“亲亲,仁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我们最亲近的人——父母、兄弟开始,由近及远推及,形成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爱。
 
    (二)“仁心”“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对社会的关爱中,孟子又提出了“仁政”学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有“不忍人之心”便是“仁心”,“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以“仁心”行“仁政”。在“仁政”的治国理念中,孟子继承“民为邦本”的思想传统。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是一个诸侯争霸、兼并激烈的时期,民心的所向成为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孟子看到了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他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那么又如何能够得“民心”呢?孟子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即一切以民为本,从民出发。在“民为邦本”的基础之上,孟子又提出了“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在国家的文化、道德的教化中,要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民尊崇道德信仰,经济价值要放在其后。在“先义后利”的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劳心劳力”的社会分工主张。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社会组织中,有的人从事脑力工作,有的人从事于体力工作。脑力工作者主要承担的是提供制度、分配、运营等责任,劳力者主要承担的是加工、创造、生产等责任。
 
    (三)孟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导向,是顾客最直接看到和感知到企业的地方。企业的文化推动企业的发展,体现了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
 
    1.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与企业文化建构
 
    企业文化如何建构,企业文化如何展现,往往决定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为员工提供一个精神的支柱至关重要。孟子所谓人人皆有的“恻隐之心”即为“仁”,由“仁”推广大至“仁义礼智信”,注重“义”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倡导“礼”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有“智”可以引领我们的员工,进行创新、创造。“信”更加重要,商业中没有诚信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这就为我们的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
 
    2.“仁心”“仁政”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
 
    无论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在其他可操作的层面,孟子的政治主张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着不少欠缺,比如对就业者的歧视,重要岗位员工对其他不重要岗位员工的歧视,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仗权仗势,等等。按照孟子的社会分工理论,我们站在管理者的层面,应该认识到公司的每个岗位,上到经理、总监,下到保安员、卫生员,都是企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应该对任何员工有歧视。这样可以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荀子思想中的管理思维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思想中最突出的是:“制天命而用之”、“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与认识论,“化性起伪”“隆礼重法,强国裕民”的道德、政治主张。
 
    (一)“化性起伪”的道德主张
 
    荀子主张“性恶”论,“性者,天之就也。”“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孟子提出了性善论,与之相反,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争夺、贼杀等等,导致了社会的混乱。正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生而好利,因为好利所以争夺,又因为争夺而有了辞让。人们都不喜欢疾病苦厄,所以都想躲避,由此产生忠信;人生而喜欢声色,顺着声色欲望,容易产生淫乱,所以产生礼仪。荀子曰:“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也即“化性起伪”。荀子认为“善”是社会秩序构建的需要。伪者,人为也。也就是说人性是恶的,正是由于对恶的教化和引导,才产生了仁义,“善”是人们为了维护群体性生活的秩序而建立的。
 
    (二)“隆礼重法”“强国裕民”的政治主张
 
    人性是恶的,需要“善”的引导,应用于国家层面,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方略。在国家治理方面,荀子强调“礼”的作用。荀子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这就是讲,在国家治理中需要礼,就如同称量物体的轻重需要有权衡,衡量物体的曲直要有绳墨。治理国家的“礼”,就如同权衡、绳墨,“礼”就是国家的基本方略。如果没有礼的制定,国家就会混乱。荀子认为人天生是追求利益的,而礼对人的欲望追求作出了限制。为了维持群体性秩序的正常运作,“礼”就拥有强制性的色彩,于是“礼”就转为“法”,因此荀子说“治之精,礼与刑”,“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一方面注重在精神价值方面倡导“礼”,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建立“法”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善”来推动人民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可以说荀子既顾及到了现实的利欲追求与利益分配,但又不使社会失去道德理想。在治国的目标上,荀子主张“强国裕民”的王道思想。裕民、富民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孔子说“富而后教”,孟子说“易其田畴,薄其赋敛,民可使富”。虽然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并不排斥人们对于利欲的追求,肯定利欲在一定范围内的正当性。荀子不仅承认人们追求利欲的正当性,而且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富民政策。荀子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他把田野村鄙的开拓,百姓适应时节的耕作,看做是充实国库的本本。荀子又说:“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把富民作为治国的需要,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荀子思想与现代管理的结合
 
    管理的四个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领导的职能中,包含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的权变理论、人际沟通、组织沟通、行为激励等内容。中国式管理就是体现在领导的职能上。领导者的领导艺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那么荀子的思想主张,对我们的企业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1.“化性起伪”的道德教化与领导力
 
    我们通过学习荀子思想,合理制定公司的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现在很多公司的管理制度缺少人文关怀,例如扣工资、处罚,都是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束缚员工的行为。但这些做法并不能积极地激励员工,反倒使员工产生怨恨,不能对公司尽职尽责。我们既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更需要与员工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倡导“善”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态度。
 
    2.“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与管理的权变理论
 
    中国的社会传统是由氏族的自然群组形成的,西方社会是靠契约关系形成的组群社会关系。因此,在中国的公司管理中就不能照搬照用西方的管理制度。因为中国人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荀子所讲,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群体性,要想维持群体的正常发展,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制定礼仪,重在引导。由于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因此以礼来引导比用法来约束会,效果更好。但在公司文化培养的过程中,又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度的制约,这就要注重礼与法的结合。我们不仅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更需要企业文化精神的引导。
 
    四、先秦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能够在行业中立足并且拥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优秀企业,一定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一定是得到行业的认同的,一定有企业自身的优秀品质。先秦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不仅是我们百姓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商业的价值认同。
 
    (一)“信”与国美企业文化
 
    在商业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信”,没有诚信的企业是不可能在行业中立足的。国美是我国的家电零售行业的佼佼者,在国美看来,“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是一个多方面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交换价值、共享价值的平台。“得信赖者得天下,失信赖者失天下。”“信”之有无,命运两殊。国美作为一个服务平台,经营的主要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服务理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信”是国美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国美的立身之本。国美明确提出了“四个信行”,即备受消费者信赖、互信互利互助互惠、做值得信赖的员工和互信导向管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美企业文化就是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结合。
 
    (二)“化性起伪”与企业招聘歧视
 
    在招聘员工时,很多企业都存在对招聘者的歧视,诸如学历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和外貌歧视,等等。在众多行业中,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便是餐饮业,而在餐饮企业中直接与顾客接触的便是服务员。在十多年前招聘服务员,大部分饭店都有年龄要求,一般规定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人们普遍认为年轻的服务员会吸引顾客前来用餐,在工作中有更多的优势,但近年来,在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餐饮企业很难招聘到既年轻又有颜值的服务员。山西一家“凤临阁”酒店在招聘员工是,公司管理层决定将招聘年龄放宽了十岁,也就是招聘年龄提高至四十岁。起初还担心这样做会对酒店的服务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没有想到的是,招聘了相对年龄大一些的服务员,不仅减少了客人的投诉,反而增加了顾客对酒店的服务好评。因为年龄大些的人,在服务时考虑更加周到,与顾客的沟通也更加随和,对酒店的认同感、信任度、稳定性等方面也更好,要比相对年轻的员工更加具有责任心和爱岗心。
 
    (三)裕民强国与众筹制度
 
    创办企业最基本的需要便是资金。以往的经验是向银行贷款,或者是找一个有钱人进行投资。一位朋友想开一家咖啡店,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于是这位朋友便召集各个行业领域的人,开了一个投资会议,详细介绍咖啡店的规划、店面管理层的资质,希望大家集体投资,按百分比分红。没想到很快就筹集到了需要的资金,最终朋友的咖啡店如愿以偿开始营业。这其实就是众筹制度,也与荀子“裕民强国”的理论不谋而合。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样的利益分配模式有利于众人,也有利于企业。
 
    五、结论
 
    先秦儒家思想是在中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诞生的人文思想,我们应从中汲取其精华,构建中国特有的管理学构架,创建中国企业的管理艺术,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提供更好的智力保障。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的日益加强,我们在借鉴西方管理学的同时,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管理方式,需要符合中国国民精神的领导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企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助力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先秦儒家[J].人民出版社,2004(7):36-60.
    [2] 曾仕强.人际的奥秘、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J].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1).
    [3] 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孟子的哲学思想[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4] 赵伟.马云我的管理心得[D].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5] 曾仕强.领导统御智慧、领导比管理更重要[J].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