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吹响号角 水泥行业协同处置扬帆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编者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为解决日益严峻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升城市、农村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国家提出“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水泥行业通过长期的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碱性环境等技术装备优势,成功探索出一条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完全消纳的处置途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城市固废”将成为水泥企业的“城市矿山”,传统水泥行业将革新为一个取之于自然,用之于人类的产业链,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建设成为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无废城市”。我刊特别邀请中国水泥协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高级顾问、北京中科国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锋先生撰文,详细解读“无废城市”建设中水泥行业发挥的作用。
 
    一、“无废城市”建设与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为实现整个社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最充分、处置安全的最终目标,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19年5月13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深圳启动会”召开,指出我国目前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约600-700亿吨,各类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约是100亿吨/年,而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如果不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 无废城市” 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全世界也正在着力打造“无废城市”。欧洲“零废物”计划、日本 “循环性社会”概念、以及新加坡 “零废物国家”愿景,这些与“无废城市”的核心愿景是一致的。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主旨演讲指出:“我们要坚持绿色理念,把绿色作为底色,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提高公民素质的主要举措。“无废城市”建设对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业企业技术、管理的现代化理念意义重大,“无废城市”建设赋予水泥行业“现代、绿色、环保”的新内涵。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实践企业社会责任,近年来,水泥行业投入大量资金,利用水泥窑系统的独特优势,在进行水泥熟料稳定生产的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协同处置,成功探索出一条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途径。一座座能“吃废弃物”的水泥生产企业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责任与担当是国内水泥企业成功转型与持续发展的基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在国内水泥行业内备受青睐,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愿景,提升了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协同处置助环保、技术标准有优势
 
    在欧美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处置危险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已经建立了从废物产生、运输、处置、管理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在实现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实现了水泥工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水泥窑系统高温在1400℃以上,煅烧时间长( 一般20-30min,甚至长达40min),燃烧充分、彻底,且窑内为碱性环境,更适宜处理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无二次污染产生;焚烧产生的残渣和热量直接回用于生产,实现了资源利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能产生“一石二鸟”的效应,既可以实现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又可以替代一部分生产原料和燃料,降低企业成本,充分发挥了水泥窑经济、环保优势。以垃圾焚烧飞灰为例,根据十三五规划,全国每年要产生危险废弃物飞灰1000万吨,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够将其彻底资源化,而在经过预处理后,仅需水泥熟料产能的十分之一就可以将其全部转化为合格的水泥熟料,节省了原材料的同时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
 
    通过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的不断突破,水泥企业在改变高能耗高污染和“晴天吃灰,雨天吃泥”传统形象的同时,充分利用水泥窑的高温、碱性环境等技术装备优势,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逐步建立完善了协同处置的技术体系,实现对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泥、飞灰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实践证明,水泥窑协同处置是低成本、大容量、更环保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之一。
 
    水泥行业积极总结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运行经验,协助政府和环保部门建立了相关处置标准和规范。目前,已批准实施的国标和规范有5项,报批国标稿1项,修订新国标1项:
 
    (1)GB50634-2010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
 
    (2)GB50757-2012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设计规范;
 
    (3)GB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4)GB30760-20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
 
    (5)HJ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6)国标报批稿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2014);
 
    (7)GB4915-2013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最新修订版);
 
    另外,还制定了有关固废取样、分析、检测试验方法等4项国家标准,以及GB18484-2001《危险废弃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HJ515-2009《危险废弃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等。以上国标和规范基本覆盖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有关环境安全、排放标准、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固废的取样、性能特性检测试验方法等问题,内容比较齐全完善,技术水平较高,指导性强,有利于实施和监管。
 
 
    三、国家政策护航、协同持续发展
 
    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固体废弃物。随后,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2013年12月,环保部发布《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并于2014年3月1实施。201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列入重点支持领域。2016年12月,环境保护部出台《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6年9月28日,工信部发布《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等,2020年,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占比由2015年的约7%提升至15%,水泥熟料原燃料中的废弃物占比达到20%以上;201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支持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引导和规范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2017年5月31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也正式发布;2018年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产业废物,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此外,住建部还将利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理等试点示范。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险废弃物已经是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这种绿色协同处置,企业的原料替代达到了25%,燃料替代达到了12%。根据《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达37.6亿吨,其中,尾矿8.9亿吨、粉煤灰4.9亿吨、煤矸石3.3亿吨、冶金废渣3.5亿吨、炉渣2.9亿吨、脱硫石膏1.0亿吨。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的统计,水泥行业能够处置工业固废8亿吨左右,截至2018年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生产线有51条,处置能力578万吨/年,处置城市污泥的生产线有45条,处置能力325万吨/年,处置危险废弃物的生产线有52条,处置能力341万吨/年。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城市固废”将成为水泥企业的“城市矿山”,既可以实现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又可以替代一部分水泥生产原料和燃料。水泥行业将从一个吞噬资源的消耗体,变为一个将消耗转化为资源的循环体。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变成水泥熟料及其他产品,又回归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是水泥行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其拥有未来的战略制高点。水泥行业将以协同处置废弃物为契机,将传统水泥生产革新为一个取之于自然,用之于人类的产业链,促进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实现整个社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最充分、处置最安全的终极目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