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一甲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6日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是上世纪50年代新 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水泥企业,在这6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由新生、兴起、发 展到今天,走过了一条艰苦创业、拼搏奋 进、勇于创新的发展之路,见证了新中国 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亲历了国企业改革 改制的峥嵘岁月,让我们走进这段不平凡 的历史,重温这难以忘却的记忆。

镌刻的时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百废 待兴,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是我国 “一五” 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它的诞生,从设 计到装备都是高开端、高起点:由原苏联 援建,引进原东德、捷克等国设备,设计 规模年产70万吨水泥,在当时号称 “亚洲第一大水泥厂”。耀县水泥厂从筹建到正 式投产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创造了耀水速 度,为我国建材工业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 的一笔。我们不应该忘记,以于文、齐耀 亭为代表的第一代耀水人和四面八方支援 大西北的建设者们,他们不负祖国和人民 的重托,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黄土地 上,托起中国水泥史上的丰碑。他们功绩 将永远载入耀水的史册。 

耀县水泥厂的建成翻开了我国建材工 业历史崭新的一页,彻底改变了西北没有 大水泥的历史,扭转了我国水泥企业布局 不平衡的局面,同时也义不容辞地担起了 共和国建设的排头兵的重任。

1960年,陕西省耀县水泥厂生产的500#普通硅酸盐水泥,以“秦岭牌”商标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为铜 川地区第一家国营企业注册商标。

建设难,生产更难。在三年自然灾害 和“文革”时期,耀水发扬  “西北老黄 牛”精神,顶住各种困难和干扰,坚持发 展生产并实现产能突破,给国家生产了大 量的水泥,为新中国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 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行设计、 建设安装了四号窑国产湿法水泥旋窑生产 线,使耀县水泥厂的产能一举提升到92万 吨。同时,在生产中,也开发引进了“微 差挤压爆破”、“粘土水力开采”、“架 空索道可控硅串联调速”、潜孔钻的改良应运、煤矸石和粉煤灰替代油页岩等一系 列技术成果,被当时的国家建筑材料工业 局授予多项科研成果奖,不仅大大提高了 生产效率,增加了效益,而且为耀水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先生产,后生活 是基本原则,也是人们的共识。在工厂建 成后,关乎工人生活的工人村平房、子弟 学校、幼儿园、卫生所、俱乐部其及广场 等设施和机构相继建设,为工人们全心全 意生产建立了大后方,也为工人们筑起了 温暖的港湾,这里有耀水人无尽的眷恋和 乡愁,也是耀水人永远的家园。

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物质的贫乏 不能阻挡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耀县水泥厂在建厂初期,就建立了自己的文艺队、 体育队,生产热火朝天,文化百花齐放。

耀水这段刻骨铭心的创业史,见证了 新中国水泥工业新生、起步及艰难历程, 也见证了铜川这座工业城市的崛起。

光荣与梦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耀县水泥 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乘风破浪,昂 首阔步实现了体制改革和规模提升的双突 破、大跨跃。作为全省工业企业排头兵, 耀县水泥厂走在全省企业改革的潮头,率 先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职工代 表大会制度,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下的“大 锅饭”制度。1987年和1991年,耀县水泥 厂在全省率先与省政府签订了两轮承包合 同, 主要经济指标和职工人均收入得到了大 幅度提升。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耀水同大 多数国有企业一样,企业改革和现代化进 程进入了深水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 挑战和考验,耀水毅然担起了调整和改革 的重担。1992年,耀水作为省试点单位,开 始实施劳动工资保险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及职工养老保 险制度,逐步进行了医疗制度改革、住房 制度改革。

借着改革的强劲东风,企业进入了发 展的快车道。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 新,为企业注入了活力。首先,积极适应 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新品开 发日新月异,先后研制成功了早强型普通 硅酸盐水泥、道路水泥、大坝水泥、625号 水泥、APIG油井水泥等品种,满足了经济 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1987年~1990年,在国家建材部的领 导下,建成我国西部地区首条日产2000吨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是国家“七五” 重点工程、科技攻关示范线。它的建成不 仅使企业年产能达到160万吨,使耀水的生 产能力和技术含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越,而 且为中国干法水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做出 了贡献。

技术改造成效显著,以湿法窑粉尘治 理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部分自动化系统改 造,使湿法老窑焕发了青春,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企 业规模仍居我国建材工 业的前列。秦岭牌水泥 连续多年保持省优、部 优称号,被评为陕西省 著名商标,水泥质量连 续20多年保持“双百” 合格,企业进入国家大 型一档企业行列,并被 评为全国500家经济效 益最佳工业企业、国家 二级企业、全国建材百强企业、陕西省利税大户、重合 同守信用企业、服务质量“双满 意”等多项殊荣。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体制和机制的改革。1996年11月8日以耀县水泥厂为主发起人,以优良资产成立了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现代企业股份制的改革和试点。1999年12月16日,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成为陕西省首家上市建材企业, 企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伴随 着企业的日渐壮大,职工子弟学校、职工 医院、幼儿园、厂煤气站等耀水后勤单位 的实力不断增强。耀水子弟学校被铜川市 一中授予“状元摇篮”,幼儿园的办学条 件和教学质量在地区首屈一指,不仅为企 业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而且为当地经 济生活做出了贡献。

这个时期,是企业最为辉煌的时期, 一路披荆斩棘,意气风发,一路栉风沐 雨,风雨兼程。它亲历了国家改革开放时 期水泥工业的辉煌发展与峥嵘岁月,也见 证了水泥企业技术进步的脉络。

更高与涅槃

随着企业成功上市和产业整合,秦岭 水泥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时期,向着集 团化、规模化发展方向迈进。进入二十一 世纪,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 施粉尘综合治理,建成第二条日产2000吨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企业年产能达 到250多万吨。2002年1月,在省政府的支 持下,依照“理顺关系、借壳重组、行业整合、做大做强”的指导思想,以陕西秦 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陕西秦岭水 泥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秦岭水泥公司走 上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发展的轨道。2006 年6月,我国西部地区首条日产5000吨新型 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这是秦岭 水泥打造西部水泥航母的重要举措,也是 陕西省“一线两带”建设的重点工程,同 时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技术改造“双高 一优”项目。项目建成后,其配套水泥粉 磨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2007年全省最大 的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项目建成投产,至 此,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其 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首次突破400万吨,秦 岭水泥规模化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

2005年10月,随着陕西省国资改革 的深入,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划归铜川市管 理。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支持秦 岭水泥的发展,提出了“打响秦岭品牌, 做大做强铜川水泥产业”的战略部署,公 司紧密围绕这一战略方针,吹响了水泥产 业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号角。首先,积极 争取进入国家扶持行列,整合铜川水泥产 业。2006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土 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秦岭水泥列入“区域性大型水泥企业”行列。2007年 被列入全国重点支持的60家水泥企业,被 陕西省政府指定为全省八大支柱产业的24 个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同时,企业提出打 造西部“建材航母”宏伟目标,并逐步实 施了以西安为中心、环关中地区的半圆形 战略布局,相继在西安北郊、西郊、宝鸡 千阳、陕北延安、陕南安康、渭南华阴等 地建立了多个粉磨站和仓储中心。

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秦岭水泥 品牌效应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立 了西北第一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混凝土 实验室,秦岭水泥质量检测研究中心的技 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国内一流。“秦岭”牌 水泥经过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在原有水 泥品种的基础上,研发了中热低碱水泥、 PC复合水泥,农村道路专用水泥等等,适 应市场不同个性化用户群的实际需要,形 成了通用、特性、特种三大系列十几个品 种的水泥产品,彰显了公司的产品研发实 力和技术实力。秦岭水泥品牌成为全国水 泥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和国家首批免检 产品。国家权威建筑设计单位在重大项目 设计中,多指定采用秦岭牌水泥,龙羊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北京亚运村、秦 岭终南山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像一座座丰 碑,记载着秦岭水泥的丰功伟绩。     

企业步入巅峰意味着成熟与稳固,但 同时也面临着风险与考验。耀县水泥厂控 股的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公司向着 更高、更大、更强—打造西部水泥航母的 宏伟目标奋进的同时,却终因水泥行业全 面产能过剩、自身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多方 面的因素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为了拯救企业于危难之中,实施大企 业兼并重组和强强联和战略,2009年8月 23日,陕西省耀县水泥厂与冀东水泥股份 公司签署了《部分国有股权转让协议》,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将其持有的大部分国有 法人股以协议方式转让给冀东水泥股份公 司,陕西省耀县水泥厂从此由控投地位变 成参股身份。

耀水这段跌宕起伏奋斗史把企业推向 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但也从此折 戟浴沙。重组后的耀水从发展的巅峰跌入 企业发展的最底谷。

守成与转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破产重整 后的耀县水泥厂,从 一个生产经营大厂瞬间 变为留守企业,褪去了 曾经的荣耀和光环。企 业失去了主业,承担起 多次改革重组剥离下来 的人员、债务负担以及 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和维 稳等责任。一个没有主 业、伤痕累累、矛盾重 重的耀水摆在新一届领导班面前。

耀水首先面临是守住摊子。

按照市委政府管好资产、管好人员、

保持稳定的要求,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强烈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起这份沉甸甸的担 子。面对现状,痛定思痛,确定了  “抓 管理、保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方针,在 恢复中理顺、在理顺中规范、在规范中强 化,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种遗留问题、层层 化解各类矛盾。通过一系列积极、行之有 效的措施,使一个走到绝境的企业顶住了 风浪,逐步站稳了脚跟。

化解矛盾,确保一方平安。重组后 的耀县水泥厂最大难题和最大的任务就是 保稳定,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企业重组遗留 问题的处理和矛盾的化解。面对突出的问 题,领导班子积极争取稳岗政策,利用各 种渠道和途径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 题。 厘清积存多年的劳动人事问题,多方 筹措资金,补缴养老统筹欠款,争取各种 帮扶资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解决困难职 工的实际问题等等,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 盾,保住了企业大局的稳定,保住了一方 平安。

加强管理,促进经营。秦岭水泥破产 重整,给耀水带来的落差让耀水人痛定思 痛,反躬自省。从头再来,重新从基础管 理抓起,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理顺关系, 整合业务;以管理促经营,加强各单位目 标责任和考核力度。重组后,从2011年 起,每年均超额完成企业内部考核指标和 市国资委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任务。 

项目带动,夯实基础。耀水领导班子 把改善职工人居环境作为第一要务,以棚 户区改造推动人居环境改善。积极利用棚改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先后在工人村建 成保障性住房10幢、秦岭小区高层住宅楼1 幢,安置困难职工1000余户。

强基固本,服务于民。筹措资金对 两个小区供暖、供气、供电、供水以及道 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维护和更 新改造,有效改善了工人村后勤基础设施 陈旧的现状,完善了工人村的生活条件。

社区管理,富有特色。率先实施了 社区物业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创出了一条 社区物业管理的新路子。秦岭社区被中宣 部等11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 务社区”,被评为“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 区”,“铜川市创卫达标示范小区”。秦 岭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的成功 经验,受到国家创国卫专家组和省委常委 梁桂同志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创文创卫,卓有成效。建立创国卫巩 固的长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坚持标本 兼治,提高环境卫生整治和国卫达标改造 水平,全面完成创卫工作任务。秦岭社区 多次迎接国家创国卫专家组、省市区各级 部门创国卫检查、指导和观摩。 

文化引领,凝聚人心。传承和发展 耀水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内 涵,打造企业内生动力。成立了厂史研究 机构,先后恢复了耀水摄影协会和书画协 会,有力促进各个职工活动团体蓬勃发 展。通过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凝聚人心, 组建企业网站,创立企业微信平台,重新 提出了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 神、企业使命等新内涵。构筑具有企业特 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和塑造企业内在精神 和外在形象。

改革创新,强势转型。企业责任不是守住摊子,而是要发展。耀水领导班子在 稳固企业根基的基础上,勇于承担起重振 耀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2013年初,按照 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耀水领导班子通过对 企业现状及行业趋势进行再分析再调研, 明确了企业的优势资源,在市国资委的指 导下,耀水制定了《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改 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以资本经营为 主体,以秦岭水泥品牌建设和利用工业遗 产开发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两翼即“一 体两翼”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企业由制造 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战略。在“一 体两翼”的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 新,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资本运作为企业 经营主体在探索中实现突破,为企业生存 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秦岭水 泥品牌是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规范商标 一系列管理,授权“秦岭牌”水泥商标许 可等措施,延续品牌的效应并产生效益。 另一方面自主创新,加大水泥新产品、新 材料的研发力度,成功研制出了家装水 泥、彩色水泥,缓凝水泥等品种和彩色透 水路面混凝土,透水砖凝固剂、土壤固化 剂、水泥涂料等新材料。水泥工艺品自主 设计和开发层出不穷,创意新颖,在各类 展会上大放异彩,吸引各方关注。利用区 位优势,以工业遗产旅游、医养结合为主 线,开发建设工人村旅游和医养结合社区 项目,打造药王山下的养老养生社区。

运筹帷幄,展望未来。转型是企业发 展的方向,战略才是企业的行动纲领。随 着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制定, 耀水领导班子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深刻 地思考和规划耀水的发展和未来,于2016 年6月底,完成了《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复兴战略(2016-2025)》。这一战略是对“一 体两翼”的再丰富、再细化、再发展,为 企业中长期发展绘制了蓝图,制定了目 标,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

风雨兼程一甲子,策马扬帆再起航。 2018年6月27日,以“回顾历史、不忘初 心、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主题的耀县 水泥厂建厂60周年座谈会召开,回顾总结 耀水60年的光辉历程,传承弘扬耀水精 神,谋划企业复兴之策。会议肯定耀县水 泥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展现了企业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弘扬了 耀水人百折不挠、拼搏奋进的精神。

2018年6月,耀县水泥厂推荐的于文、 边育、张兴旺、林克安、包先诚、陈允湛 六位同志获得铜川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 人物荣誉称号。这六位同志虽然属于不同 的时期、担任不同的职务、从事不同的工 作,但他们都为企业的砥砺奋进、为水泥 行业的蓬勃发展、为铜川这片热土做出了 突出的贡献。

耀县水泥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剥离企 业办社会职能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 推进所辖职工家属区的“三供一业”分离 移交工作。积极克服覆盖面广、历史遗留 问题多、改造资金缺口大、情况复杂等难 题,先行先试,分步实施,积极争取相关 的政策资金,与对接单位反复磋商,积极 谈判争取,分离移交工作目标任务。 2018 年年底,耀县水泥厂按要求完成了“三供 一业”分离移交目标任务。

耀水重组后这十年,耀水人用自己的 行动诠释着有信念就能生存,有梦想就有 未来这一真理。企业不论在何种境地,面 临何种形势,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排除万难,走出低谷,开辟出属于自已的天 地,开创出自己的未来之路。

人文耀水

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 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因文化而 繁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耀县 水泥厂老一辈耀水人用心血不仅创造成了 骄人的业绩和丰富的物质成果,还铸就了 宝贵的精神财富——耀水文化。伴随着企 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在传承中 发展,在发展中丰富,其核心就是“艰苦 奋斗、敢打硬仗、无私奉献、改革进取” 的16字耀水精神。耀水精神是老一辈耀水 人用心血聚成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撑企业 发展的精神支柱。耀水被全国建材行业赞 誉为“西北地区的老黄牛”,“水泥制造 企业的老大哥”就是对耀水精神最准确的 诠释。时至今日,耀水精神仍是一种有影 响力的存在,在耀水60周年座谈会上,原 市长郭大为对耀水精神的评价是:

耀水煅烧出的不仅仅是水泥产品,也 是耀水文化、耀水品质 ,更是城市精神。

艰苦奋斗是耀水人的本色,敢打硬仗 是耀水人的气概。无私奉献是耀水人的风 骨,改革进取是耀水人的风采。

耀水精神给铜川注入了工匠精神, 提振了铜川城市精神,已深深融入城市根 脉。

这是对耀水精神最客观、最生动的表 述,耀水已然是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在耀水精神的激励下,企业更为国家 和社会培养和造就了无数优秀人才,涌现 出一批批劳模先进,科技贡献人物。有全 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先进集体,有全 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劳 动模范、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等省部级 以上的先进模范人物近五十人。同时,耀 水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援助 了国内外许许多的企业。

有一句话曾经感动全中国,那就是— 共和国不会忘记!在这里,耀水不应该忘 记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 老领导和老同志!不应该忘记曾经为企业 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专家、老劳模、老职 工!不应该忘记在耀水的发展历程中为企 业倾注心血和汗水的一代又一代的耀水广 大职工及其家属!他们是耀水历史的创造 者,他们永远载入耀水的史册!

耀水厚重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的是枝繁 叶茂的参天大树,繁荣的文化下是人才辈 出,硕果累累,从耀水走出的作家、书法 家、摄影家、音乐人才…… 就是一颗颗闪 亮明星,在耀水的发展史中熠熠生辉。企 业的发展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我 们忘不了那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文化 名人,耀水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一 个个生动的故事。

国以史为鉴,企以史明志。六十多 年的辉煌历程和峥嵘岁月,一枝一叶都是 今天的财富,也是开创未来,实现可持发 展的精神引擎。只要耀水还在,我们这代 耀水人一定会继承先辈的遗志,继续耀水 未尽的事业。延续耀水的历史,需要我们 有始有终。我们将在“耀水精神”的鼓舞 下,按照“一体两翼”的核心发展战略继 续薪火相传,创新发展、勇于拼搏,百折 不挠,满怀希望拥抱未来,一心一意锐意 进取,不断开创耀水发展新征程,续写更 加灿烂的明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