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银行”)与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水泥”)在北京举行了《共同支持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金融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国银行党委委员陈四清、中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谢平,海螺水泥执行董事郭景彬、副总会计师朱忠平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将加大对海螺水泥的授信支持力度,拟在原有对其母公司23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的基础上,追加50亿元人民币的各类授信,专项用于支持海螺水泥参与灾区灾后重建项目,以缩短海螺水泥项目的前期时间,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并充分保证资金的供应和融通,进而加快灾区重建速度,支持相关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作为亚洲最大的水泥供应商,为配合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计划,海螺水泥已决定斥资40亿―50亿元人民币,分别在四川省广元市兴建一家水泥厂,达州市兴建两家水泥厂,从而使海螺水泥在四川当地的产能在2010年增加至1200万吨。按照海螺水泥的计划,此批项目将从2008年7月开始陆续动工。除此以外,海螺水泥亦计划在其他西部地区包括重庆、甘肃等地扩展业务。在地震灾区以及邻近地区之间建设水泥生产线,不仅可以加快灾区灾后重建速度,而且可以降低灾后重建成本。
中国银行党委委员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与海螺集团具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双方都是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此前双方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天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我们再次走到一起。
海螺水泥执行董事郭景彬在讲话中表示:此次中行和海螺就共同支持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银企合作,不仅使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开启了银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及时、恰当地为加快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多做贡献,为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提供应尽之力。
由于地震灾害给四川地震灾区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灾后重建任务将相当艰巨。水泥是灾后重建的重要资源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在3-5年的时间内,四川及周边地区灾后重建的水泥需求量将高达1亿吨;同时,灾后重建对建筑质量和防震要求会相应提高,水泥需求将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而且还包含着对水泥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高标号水泥、优质水泥的需求的增加。
海螺水泥目前拥有日产2000~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41条,年生产能力超过1亿吨,产能和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截止到2007年,海螺水泥总资产达到310亿元人民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11亿,净利润24.94亿元。
中国银行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银行,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以稳健的经营、雄厚的实力、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经验,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和信赖。中国银行一贯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贯彻国家环保政策,将环保观念根植于发展经营的整个过程,并着力打造发展“绿色信贷”的长效机制。作为一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心系灾区人民,除了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其度过眼前的难关外,还发挥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尤其是支持灾后重建迫切需要的水泥、钢材等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
此外,中国银行还将在已出台的一系列抗震救灾支持措施和多项灾区金融服务措施的基础上,密切关注灾区情况,继续加强对灾区重建工作的支持和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加大对受灾地区电力电网、公路交通、建筑施工、电信通信、供水供气、医院学校等抗震救灾重点行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在贷款资金上予以倾斜,适度扩大灾区授信业务审批权限,同时在贷款利率上予以优惠,以支持灾区重建工作的开展。对于受灾地区分行发起的超权限授信项目,总行优先开展授信审批工作,随到随审,随到随评,进一步提高灾区授信业务审批效率。除与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灾后重建金融合作协议之外,中行还将与建筑材料、电力电网、燃气、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的多家重点客户达成金融合作意向,拟提供授信总额数百亿元,全力支持灾区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