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螺水泥“T”型发展战略实施初期,海螺集团重组了原张家港市水泥厂,过去老厂在重组中赢得了机遇,并在发展中铸就了实力,从重组之初的不足20万吨产能扩张到如今的360万吨,成为海螺水泥在苏南地区最大的粉磨站和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出口基地。
落实产业调整政策,盘活老厂整体资产
张家港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前身是张家港市水泥厂,始建于1970年,拥有2条Φ2.9米×10米机立窑生产线,年产水泥不足20万吨。根据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该厂于1996年底全线停产。为适应国家“结构调整、控制总量”的产业政策方向,依托海螺水泥的整体优势,盘活该厂的整体资产,在张家港市政府的牵头下,海螺与张家港市经委经过多次洽谈后达成收购原张家港市水泥厂的意向,随即组建了张家港海螺水泥有限公司,1998年9月正式运营。
推动淘汰落后水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张家港海螺公司成立之后,随即推倒立窑,并对原先落后的工艺、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投资并新建了1台Φ3米×9米水泥粉磨系统,年新增水泥产能30万吨,比重组之初的产能增加了1.5倍。
根据张家港市城市规划和“T”型发展战略,公司于2001年5月在张家港市沿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了新厂选址,开始扩建2台Φ4.2×11米带辊压机粉磨系统,同步建设长江5000吨级码头。
2001年12月27日,在集团公司郭董事长的陪同下,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率江苏省、苏州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赴公司二期工程现场视察项目建设情况,对海螺集团淘汰落后产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张家港海螺的发展寄予厚望。
张家港海螺二期扩建项目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于2002年5月4日竣工投产,年新增水泥产能180万吨。新厂址水泥粉磨系统建成之后,张家港海螺对位于泗杨路上的老厂实施了关停,将可利用的磨机设备迁移,老厂区土地交由地方政府开发。
壮大产能规模,建设出口基地
根据海螺水泥发展战略,为将张家港海螺打造成为海螺的出口基地之一,2003年4月18日张家港海螺三期工程项目开工,再次扩建2台Φ4.2米×11米带辊压机粉磨系统,同步建设长江20000吨级出口专用码头。2004年4月8日三期工程项目竣工投产、配套码头建成启用。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团公司正确决策和相关部室的指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和拼搏,张家港海螺的水泥年产能规模达到了360万吨,在长江岸边原先一片荒芜的滩涂地上建成了一座工艺先进、环境优美、布局完善的现代化的水泥企业,成为苏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
提升外贸出口能力,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根据公司国际市场战略,为打造出口基地、满足外贸出口需求,张家港海螺首先致力于出口专用码头的升级改造。2005年8月28日,张家港海螺举行20000吨级码头泊位省级验收,参与省级验收的六个涉外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涉外码头给予了较高评价,省级验收一次性获得通过,公司20000吨级码头获准对外开放。2006年12月29日,公司二期专用码头等级通过江苏省交通厅验收,由20000吨级成功升等为50000吨级,为加强出口发运服务提供了坚强的硬件保障。
张家港海螺高度重视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满足出口合同约定指标要求,为保障出口水泥生产组织提供“软实力”,扩大产品品种、包装类型的覆盖范围,严格组织每一批次订单的水泥生产、发运以及质量检验,确保出口水泥各项指标合格率百分百。
自2005年10月9日第一条装载海螺水泥的“禾运轮”顺利驶离公司码头至今,张家港海螺已累计发运出口水泥400多万吨,分别出口到美国、卡塔尔、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海螺重要的出口水泥生产发运基地。
制度规范与文化引导并重,充分激发员工队伍活力
张家港海螺公司成立后,全面导入海螺集团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及时搭建了管理架构,建立了公司生产经营各类例会、检查制度,着力完善生产、品质、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后勤等专业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技术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考核反馈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供、销两个市场建设,保障公司有序、有效运行,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公司积极倡导“团结 创新 敬业 奉献”的海螺精神,重点导入海螺企业文化和管理内涵。首先,让广大员工熟悉海螺制度流程、理解靠制度管理的本意,在规范的制度环境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千百遍的做好、做正确。其次,逐步把员工的思想引入公司规范管理的序列中来,引导员工加深对个人工作与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第三,表彰生产经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通过树立典型事例来带动身边的人、感动身边的人,在企业内部营造务实思进、和谐向上的管理氛围。
在企业的发展中,张家港海螺还逐步调整、优化员工队伍,不仅解决了过去存在的职工年龄结构问题,也改善了整体队伍的层次结构问题,现在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2岁,专业技术人员占到40%,实现了老厂向年轻型、技术型工厂的平稳过渡,专业管理能力得到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的成长进步加快,也为海螺水泥其它子公司及苏南区域输送了人才。
公司始终把后勤生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公司先后将有线电视和网络引进员工宿舍,并设置了图书阅览室;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听取员工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后勤服务的建议意见,及时解决员工提出的合理诉求;突出对阶段性工作重点的宣传和落实,把生产经营活动的主题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去,培养员工敬业协作的团队精神。
近几年以来,张家港海螺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直位居同等规模粉磨站前列;2005年,张家港海螺水泥产销量首次突破了300万吨大关。2009年,公司生产水泥315.2万吨,销售水泥313.98万吨,产销量双双突破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在集团、股份公司的亲切关怀和苏南区域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张家港海螺获得了2009年度“集团公司综合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创建生态环保企业,实现健康和谐发展
张家港海螺以建设生态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大力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美化绿化工作。公司每年利用工业“三废”超过30多万吨,是江苏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公司致力于节约能源消耗及削减污染物排放量,2007年3月份顺利通过了苏州市环保局清洁生产验收,成为苏州市首家开展清洁生产并通过市级验收的水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工艺流程,对大型风机、电机进行节能改造,动力消耗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电耗成本优于同行业15%-20%左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公司持续改善厂区环境,不断加大对厂区的环境美化绿化力度,公司外围绿树环绕、厂区绿草茵茵。
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保供区域建设发展
随着磨机产能逐步增加,张家港海螺逐步加大地销市场拓展力度和网络建设力度,销售范围从原有的张家港市拓展到江阴、常熟以及苏州、无锡市区等。水泥地销量由最初的10多万吨拓展到现在200多万吨,在张家港及周边地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销售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好评,也得到了重点工程用户的青睐。依托海螺品牌优势、质量优势和保供优势,张家港海螺在苏南地区大型重点工程水泥使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保供了如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无锡蓉湖大桥、沿江高速公路、常熟旋力大楼、江阴华西村第一大楼、无锡至张家港高速、江阴长宏国际码头等一批大工程。
张家港海螺公司将依托海螺水泥苏南区域的管理资源,以“综合管理先进单位”为新起点,进一步发挥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大型出口码头通道优势,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和管理要求,促进管理上水平、经营上台阶,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新的贡献,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家港海螺原厂址
张家港海螺公司现厂区一角
张家港海螺公司办公区一角
公司生活区一角
张家港海螺保供的无锡蓉湖大桥
张家港海螺保供的京沪高速铁路